“我們可以坐下了嗎?”3月8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楊偉民以這樣的開場白拉開了“政協委員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記者會”的序幕。
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地方政府隱性債務削減、國有企業改革、現代農業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作用……短短一個多小時,委員們圍繞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侃侃而談,中心卻始終沒有離開“高品質”三字。
“新時代,如何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
記者一拋出問題,楊偉民立即作答:“習近平總書記在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上提出了推動高品質發展要建立6大體系,加1個體制,實際上是6+1的政策體系和體制。高品質發展只是開始。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現代化,再到2050年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中國經濟將高品質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政策體系、評價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等等都會相應地做出一些調整,但是也不會一次到位,而需要逐步完善。”
在回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經濟增長目標較去年有所下調,是出於什麼考慮”這一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工商聯副主席、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院長錢穎一指出,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經濟增長目標是預期目標,不是計劃目標。此外,他認為,政府工作報告把2018年的經濟增長預期目標定為6.5%,比去年實際增長低0.4個百分點,就是為了轉變發展模式留有空間。
中國是農業大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農業現代化,保障農業和農村經濟高品質發展顯得尤為重要。全國政協委員、農業部原副部長陳曉華在發佈會上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要的一點是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的軌道”。
陳曉華建議,一方面要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多種形式合作和聯合,通過互幫互助、抱團取暖,解決好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和幹起來不合算的問題;另一方面要發揮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為農戶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服務,把廣大農民兄弟帶入市場,通過發展訂單農業等形式來保證他們的基本收益。“今後農業的扶持政策,要把這些新的經營主體帶動農戶的成效作為重要的扶持依據之一。”陳曉華説。
如何理解品質革命?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黨組書記、董事長寧高寧認為,中國製造業已經悄悄起步,正處在産業升級、向高品質發展轉變這樣一個關鍵階段,但是産品品質、技術水準、科技含量、附加值需要提高。
“隨著産業、稅收等政策的變化,我相信中國製造業的升級很有可能像網際網路技術應用一樣,在幾年內有很大的提升。”寧高寧説。
在面對“如何看待金融監管尺度的把握”及“對全面從嚴監管金融業有何建議”這兩個問題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表示,目前已經出臺了一系列金融監管規定,採取強有力的措施來化解風險,“不讓‘黑天鵝’飛起來,也不讓‘灰犀牛’衝出來”。
提及對監管機構的建議時,胡曉煉説,監管機構應該把著力點放在強化金融機構的公司治理上,在出臺監管規定時要加大和市場的溝通力度,讓金融機構早做準備,以防對市場産生衝擊。“能否控制住風險與制度密切相關。不管是政府監管部門還是市場主體,都會齊心協力、及時採取有力措施,這是中國制度的優勢。”胡曉煉最後表示。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