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預測風暴潮災害今年或增多
- 發佈時間:2016-05-17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厄爾尼諾對我國的威脅暫不會消失。日前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通報,由於厄爾尼諾事件影響具有延遲性,其對我國夏季近海海洋環境的影響仍將持續。與此同時,據預測今年夏季赤道中東太平洋將進入拉尼娜狀態。
頻頻出現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究竟是什麼?根據世界氣象組織的解釋,厄爾尼諾指赤道太平洋一些區域的海水異常變暖的現象。反之,海水溫度異常偏低的現象就是拉尼娜。拉尼娜常與厄爾尼諾交替出現,這兩種現象都與全球氣候有密切聯繫,可能導致極端天氣出現的幾率增加。
針對今年可能出現的海洋災害,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災害預警報室主任李寶輝介紹了趨勢預測:
汛期降水和氣溫方面,預計2016年夏季東亞夏季風偏弱,西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強度偏強,位置偏西、偏南,受此影響雨帶偏南。預計,江淮、江漢、江南及西南南部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多,華北、黃淮、河套及華南地區降水較常年同期偏少。
熱帶氣旋方面,預計2016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1—23個熱帶氣旋生成,較2015年(27個)偏少;其中有5—7個熱帶氣旋在我國沿海登陸,較常年略偏少。熱帶氣旋登陸岸段主要在華南沿海。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海洋氣候預測室副主任馮立成解釋説,2016年春夏季處於厄爾尼諾與拉尼娜狀態的交替期,赤道太平洋海溫趨於正常,西太平洋的海洋大氣狀況不利於颱風生成,因此預計2016年夏季影響我國的颱風偏少。不過進入秋季,拉尼娜事件可能進入發展期,西太平洋海溫偏高,有利於颱風的生成,因此秋季需防範颱風偏多對我國沿海的影響。
他同時提醒,在全球變暖和厄爾尼諾事件的共同影響下,2016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常年偏高。一旦颱風來襲與天文潮高潮疊加,風暴潮導致災害的幾率會加大,要注意防範。
災害性風暴潮方面,預計2016年我國沿海災害性颱風風暴潮發生次數與2015年基本持平,為4—5次,災度較2015年略有上升。其中,渤、黃海區災害性颱風風暴潮發生次數為0—1次,災度較2015年有所上升;東海區災害性颱風風暴潮發生次數為2—3次,災度較2015年基本持平;南海區災害性颱風風暴潮發生次數為2—3次,災度較2015年有所上升;主要影響海域為南海沿海。
災害性海浪方面,預計2016年中國近海將出現災害性海浪過程38—42次,比2015年(33次)偏多,比常年(43次)略偏少。赤潮方面,預計2016年影響我國近海的赤潮次數較2015年(35次)偏多,赤潮發生次數為45—56次。
“受極強厄爾尼諾事件的影響,預計2016年夏季東海海域溫度較常年同期偏高,因此赤潮發生次數可能偏多,需要及早防範。”馮立成提醒説。(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