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四川從“藏糧于倉”轉向“藏糧于地”

  • 發佈時間:2016-05-17 06:33:48  來源:四川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十三五”期間建成高標準農田133.3萬公頃

  全家僅有0.27公頃地,卻分散成二十多塊,面積大的有四五分,小的只有一兩分。保不住水,每年栽種水稻還得請人往田裏灌水,一次要一兩百元……這讓自貢市沿灘區瓦市鎮點燈村村民黃正倫傷透了腦筋:“兒子、兒媳總勸我不要再種地了,可我種了一輩子地,地荒著心疼。”

  現在,黃正倫再也不用愁了。為夯實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我省提出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僅去年就建成高標準農田45萬公頃,新增耕地2.3萬公頃,分別超出目標任務2.4%和91.8%。

  □本報記者 吳璟

  1

  為什麼建?變“藏糧于倉”為“藏糧于地”

  站在山頂,放眼望去,注滿清水的梯田蜿蜒疊加,一條公路從中間穿過,猶如一幅美麗畫卷。“這在五年前根本沒辦法想像。”村民李春華告訴記者:“別説種地了。因為路的問題,種同樣的菜,我們這裡每斤賣得硬是要比別的村便宜好幾角錢。養了豬,還得請人背出去賣,一頭豬要少賣百把塊錢。”

  這不止是點燈村的難題。

  四川耕地品質總體不高,中低産農田比重大,再加上自然災害頻發,農業基礎條件依然薄弱。如何補短板?

  四川瞄準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將普通農田品質、産量全面提升,達到高産穩産,抗災能力強。“十二五”期間,建成高標準農田188萬公頃,新增耕地12萬公頃。按照平均畝産計算,這188萬公頃高標準農田能生産881萬噸糧食。而我省目前耕地保有量為674萬公頃,2015年糧食總産量為3443萬噸,相當於用不到現在三分之二的耕地生産出了相同産量的糧食。“高標準農田建設是實現‘藏糧于倉’向‘藏糧于地’轉變的必由之路。”省國土資源廳耕保處負責人以眉山市東坡區太和鎮為例,通過高標準農田項目實施,該鎮灌溉系統配套,旱澇保收面積增加,田間道、生産道網路全面形成,通過地力培肥的黃谷畝産由原來的450公斤提高到了600公斤。

  2

  該怎麼建?産業引領,連片推進,節約資源,保護生態

  郫縣安德鎮泉水村,一棟外表不起眼的平房內卻有大乾坤——這裡是高標準農田建成後入駐企業修建的物聯網監控中心。

  走進室內,但見一面墻上挂滿了螢幕,田間大棚內的空氣濕度、溫度、光照、土壤鹽分等實時數據和視頻分佈在螢幕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共安裝了27套攝像頭和其他監控設備,在手機App上就可以對攝像頭的角度進行調整。

  這裡過去只能種水稻和普通蔬菜。

  鄰水縣,6個鄉鎮84個村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打造起萬畝示範區,輻射帶動全縣現代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合江縣,自2006年實施第1個土地整理項目以來,共竣工驗收土地整理項目37個,打造出三江新農村示範片、虎頭鎮萬畝荔枝、密溪真龍柚示範基地等一批産業核心區。

  連片,並不等於“千篇一律”。

  巴州區充分尊重群眾意願,邀請群眾全程參與項目選址、規劃設計、實施監管。射洪縣香山鎮,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8個村,每個村具體情況不同,縣協調領導小組就抽調各部門專家和技術人員組成項目技術小組,為每個村細化方案。

  土地整理不僅要讓土地用起來,還要讓它活起來。四川尤其注重資源節約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

  宣漢縣君塘鎮,農村引水排灌溝渠、田塊分隔堤、農田耕作區小道儘量使用滲水性強的材料,確保微生物自由流動;同時減少大型機械施工,避免破壞表土的熟化層。江油市新安鎮,恢復了近20公頃的濕地公園,將田、水、路、林、村各要素有機整合起來。

  3

  錢從哪來?探索多元投入,建成高標準農田133.3萬公頃

  西充縣太平鎮轉山河村,大型機械正忙碌作業,目的是將該村93.3公頃耕地整理成形。“眼看鄰近鄉鎮通過土地流轉,産業整體轉型,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過,我們坐不住了。”太平鎮黨委書記黃俊強説,土地確權登記剛一結束,不少農民便主動請求把手中的土地入股成立合作社,進行土地整理,規模化發展優勢産業。

  這是西充縣首個採取合作社農民自建模式的土地整理項目。過去,土地整理項目往往都是國土資源部門招標委託公司實施,用建分離,存在脫離用地實際的弊端,如整理後熟地變成生地、溝渠路連通不合理等。

  合作社農民自建,有哪些優勢呢?村支書何雪峰如數家珍:“一是設計能尊重農民意願;二是合作社施工充分利用自有機械,能夠節本增效;三是合作社自籌資金增加投入,讓土地整理達到更高的標準。”

  這一創新探索,也為大規模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洞開廣闊天地。

  日前,省政府辦公廳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的通知》提出,“十三五”期間,我省將建成高標準農田133.3萬公頃,每年26.7萬公頃,其中省國土資源廳牽頭每年完成13.3萬公頃。“項目落地實施關鍵在投入。在完善公共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的前提下,如何充分發揮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生産經營主體在高標準農田建設中的作用,探索多元投入是關鍵。”省國土資源廳耕保處負責人表示。

  據了解,為確保建設任務順利完成,《通知》特別強調以縣市區為單位,以産業為引導,打破部門和行業界限,按“多個渠道進水、一個池子蓄水、一個龍頭放水”原則,統籌投放使用資金,提高財政資金整體效益,並加大縣級財政資金投入力度。

  此外,我省正在制定省級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規範,各市州政府將組織對規劃縣市區年度工作全面考核評價,省聯席會議辦公室每年組織開展年度考核評價,對建設投入保障有力、建設成效顯著的縣市區將在相關專項轉移支付上給予傾斜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