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增速創新低 國産手機如何“突圍”

  • 發佈時間:2016-05-16 08:42: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經歷了快速普及階段後,全球智慧手機市場逐漸增長乏力。國産智慧手機面臨嚴峻考驗,市場份額排名悄然發生變化,華為、OPPO和vivo逆勢增長,聯想、小米跌出前五名,其中反映出哪些奧秘——

  近日,國際數據公司公佈的《IDC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顯示,2016年一季度,全球智慧手機廠商出貨量共計3.349億部,同比增長0.2%,增幅創歷史新低。智慧手機增長乏力,是否發展已經到了瓶頸期?國産智慧手機廠商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避免重蹈覆轍?

  平均每天3款新品上市

  當前,國産智慧手機市場競爭已經步入白熱化階段,堪稱一片“紅海”。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一組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在中國市場上市的各種智慧手機新機型高達274款,也就是説,平均每天有3款新的智慧手機在中國市場上市。

  與此同時,2016年一季度智慧手機出貨量、市場份額的前五強也悄然發生了改變。國産手機品牌華為、OPPO和vivo表現強勢,尤其是OPPO、vivo逆勢而上,取代了聯想、小米,分別成為全球第四和第五大智慧手機生産商,出貨量同比增長分別達153.2%、123.8%。

  《IDC全球手機季度跟蹤報告》項目負責人分析説,隨著中國智慧手機的普及和市場日趨飽和,那些能夠以合適的産品服務於日漸成熟的消費者的廠商,才可以實現增長。

  深耕渠道線下“逆襲”

  事實上,一直以線下銷售為主的OPPO、vivo,之所以出貨量能取得翻倍的成績,主要源於其推崇的産品服務理念。

  據了解,OPPO深耕線下渠道已經有10多年,龐大的行銷預算和娛樂贊助,使其在三線以下城市具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如今,遍佈全國的近20萬家銷售網點,也已經成為OPPO品牌推廣、銷售及直接蒐集用戶體驗的重要渠道。以OPPO R9系列手機為例,在3月24日首銷當日就創造了日銷18萬台的紀錄,而且80%以上是通過線下銷售的。

  與OPPO類似的是,vivo也是從三線以下城市佈局市場的。vivo全球副總裁兼首席市場官馮磊稱,“我們線上下渠道已經耕耘20年,今天,我們在三四五線市場佔據了絕對的優勢。不是我們去搶,而是沒人去,我們去了,沒有對手當然就是老大”。目前,vivo有95%的産品都是通過線下銷售,而在天貓、京東的線上渠道只佔5%。

  如今,OPPO和vivo模式的成功逆襲,也讓之前追捧線上銷售的很多手機品牌將目光重新投向了線下渠道。4月30日,以“網際網路手機”發家的小米在廣州高德置地開出了第一家零售直營店“小米之家”,正式由服務店轉型為零售店。據小米公司總裁林斌透露,今年小米將會建設50家“小米之家”門店。

  無獨有偶,從去年底開始,華為發佈“千縣計劃”,樂視、360也分別與迪信通、愛施德等手機大賣場合作,中興手機也公開表示要學習OPPO、vivo,甚至把2016年定義為“門店年”。而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陳旭東在前不久舉行的聯想ZUK Z2 Pro手機發佈會上也表示,過去ZUK是100%線上品牌,而今年會開拓線下渠道,未來可能會以線下為主。

  技術創新衝擊高端

  可以説,2016年的一場手機渠道大戰不可避免。但如果把OPPO、vivo的成功,僅僅歸結于線下渠道和品牌行銷的功勞肯定是片面的。有業內人士表示,OPPO、vivo的成功,渠道只是表,技術才是本。據了解,在2015年企業發明專利申請受理量的排名中,OPPO排名第四。而在2016世界行動通訊大會上,OPPO最新的VOOC超級閃充及SmartSensor晶片級拍照防抖技術更是贏得了消費者口碑。

  從目前來看,國産智慧手機已經到了升級換代的階段,大部分消費者會更多關注手機的外觀、技術水準、品質等方面,這對手機廠商的技術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想真正的在市場上站穩腳跟,實現長遠的發展,佈局高端産品是國産智慧手機的必經之路。”有業內專家分析説,在目前市場已經發展到供應過剩的階段,品質好、持續創新的智慧手機才能有市場,僅靠高性價比搶佔市場份額已經不能吸引更多用戶,反而會給消費者留下“低價千元機”的印象。金立集團董事長劉立榮在近期的産品上市品鑒會上也表示,“不能賣中高端産品的品牌將不能生存”。

  目前,以華為、OPPO、小米為代表的國産智慧手機品牌正不斷開發中高端産品,並逐步往高端市場突圍。2月發佈的小米5最高配置版本定價為2699元,3月發佈的OPPO R9最高配置版本定價為3299元,4月發佈的華為P9最高配置版本定價為4388元。這些産品定位在中高價位不僅沒有影響銷量,反而為品牌爭得了更正面的形象,使産品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以華為為例,2015年,華為成為中國首個智慧手機發貨量超過1億部的手機廠商,以高達40%的市場份額佔據了國內3000元至4000元檔位的第一位置;2016年第一季度華為又以2750萬部的出貨量,穩居全球第三的位置。

  海外市場另辟蹊徑

  華為驕人的出貨量成績,一方面有産品創新和專利技術的支撐,另一方面也有海外市場的貢獻。根據華為消費者業務部日前公佈的2016年第一季度全球經營業績顯示,華為智慧手機發貨量同比增長62%,銷售收入同比增長63%。其中,海外市場的銷售量有非常大的佔比。

  事實上,面對國內市場逐步飽和的壓力,除了拓寬銷售渠道、發力中高端市場,各大智慧手機品牌近兩年都在尋找新的出路,海外市場順勢成了國産智慧手機廠商不可忽視的增量空間。

  然而,專利可謂是國産智慧手機走出國門的第一道門檻,由於一些國産智慧手機品牌在專利上的短板,産品到國外之後往往會遭遇大量的專利訴訟。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國産手機品牌不得不放棄國際市場、只能在近乎飽和的國內市場“血拼”的根本原因。

  而對於專利儲備充足、國際化運營經驗豐富的華為、聯想、努比亞等國産智慧手機廠商來説,走向國際市場可謂是得心應手。目前,華為因其在通信領域的品牌建設,在歐洲已經建立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銷量已躍居歐洲市場第二位,僅次於三星;努比亞也憑藉其共用的6萬個以上全球專利、自身擁有的2000多個自主專利,于2015年實現了海外市場的佈局,並將市場拓展到了歐洲、北美、俄羅斯、亞太、中東等地區。

  總的來説,國産手機廠商鉚足了勁走出國門,一方面想借機提高品牌知名度,另一方面是想搶佔海外市場,追求規模上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國産手機廠商除了要在銷售渠道、品牌行銷模式上下功夫,更應以創新為驅動力,在技術與專利上尋找突破口,形成足夠的差異化競爭優勢,才能在未來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吉蕾蕾)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