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東能源集團減員瘦身 機關幹部幹起掘進工的活

  • 發佈時間:2016-05-16 07:54: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面對産能過剩,山東能源集團降本增效、發展非煤産業

  瘦身健體闖難關(聚焦供給側改革

  本報記者 卞民德

  煤炭價格持續走低,讓山東能源集團的不少員工感受到些許寒意。要生存,就要順應市場,鼓起勇氣革自己的命。從“拆廟搬神”、減員“瘦身”,到關停礦井、産業轉型,一連串的動作,直指過剩産能。

  對每個山能人而言,這個過程可能很漫長。儘管有淚水、有不捨,但更有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瘦身,機關幹部幹起掘進工的活

  坐慣了辦公室的機關幹部,如今幹的是掘進工的活。這樣的事兒,在新礦集團華豐煤礦早已不是新聞。

  就拿通防科副科長趙安民來説,今年49歲,脫離生産一線已有25個年頭。年初,礦上承攬了一家煤礦800米長的掘進工程,準備成立38人的項目部外出創收。本來,礦領導還擔心沒人願意報名,可僅僅兩天時間,名額就全部報滿。趙安民和不少正副科級人員,一點都沒猶豫。

  “現在礦上有困難,幹部更應帶頭分憂。現在不去幹體力活,以後更難了,機會不可失。”當然,礦上也給趙安民吃了個定心丸——外出工作期間原崗位、職位不變,工程結束後仍回原單位任原職。

  像華豐煤礦一樣,山東能源集團從上到下,都在進行一場“拆廟搬神”的瘦身行動,集團總部機關由組建之初的16個職能部室,合併調整為13個。權屬淄礦集團總部機關由34個部門合併精簡為17個,人員由400余人減至不足200人。整個煤炭行銷系統通過人員、業務、核算“三清”工作,駐地行銷處人員減少91人,減幅22.9%。截至目前,該集團用工總量比2012年末減少4.24萬人,人工成本下降35億元。

  人工成本佔山東能源集團可控成本的60%以上,成為攸關企業效益的關鍵要素。山東能源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李位民説:“企業要度危求進,就必須大力實施‘瘦身’行動。”

  為減人而減人,容易讓員工産生逆反心理。山東能源集團確定了壓減冗員、剔除低效、整治無序的思路,採取了清理非在冊用工、依法依規解除勞動合同、對自然減員不再新增而是內部調劑的辦法,系統推進“瘦身”。各級機關減下來的人員充實到生産服務第一線。同時,山東能源集團嚴把人員“入口”關,對所需人才及時組織招聘,僅2015年就公開招聘急需人才1075人。

  依靠技術創新和設備升級,山東能源集團強力推進技術減人、設備換人。2015年,棗礦集團通過升級改造輔助系統,壓縮輔助人員500余人。淄礦集團巴彥高勒煤礦裝備無人值守智慧採煤工作面,打造“一礦、一面、一千萬噸、一千人”的輕型大礦典範。

  控員“瘦身”節省的人工成本,最大限度對衝了煤價下滑導致的效益損失。2015年,山東能源集團原煤生産人員每人平均原煤産量和工效分別同比增長13.59%和5.52%。

  轉型,新材料和服務業成了煤礦搖錢樹

  再過一個多月,有著60年開採歷史的埠村煤礦,將徹底關井。為了這一天,全礦職工摸索了近10年。

  埠村煤礦始建於1958年。隨著煤炭價格不斷下降,企業2004年起連年虧損,最高虧損額超過1億元。經過慎重考慮,非煤産業成為埠村煤礦脫困的主要方向。

  轉型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淄礦集團黨委副書記孫慶華介紹,埠村煤礦曾先後成立10多家非煤企業,但由於早期煤炭行情較好、職工有慣性思維等原因,加上淄礦集團“輸血”扶持過多,多數企業發展緩慢甚至嚴重虧損。2012年,煤炭市場盛極而衰,淄礦集團收緊了扶持政策。雙重壓力之下,埠村煤礦對虧損較重、扭虧無望的企業進行關停,對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進行擴能升級改造,並通過並購優質企業等方式提升“造血”能力。

  埠村煤礦建有一座矸石熱電廠,供熱供電能力充裕。利用周邊企業、學校、社區多的區位優勢,埠村煤礦不斷增強對區域內用戶熱、電、氣産品的供應能力,下屬熱電廠實現了由自發自用向熱電聯産、地企互惠的轉變。位於章丘市的濟南泰星化工公司是國內阻燃劑行業的領軍企業,但受資金等因素限制發展緩慢。2013年,埠村煤礦增資1.4億元控股泰星化工,建設年産2萬噸超細氫氧化鋁和3000噸聚磷晴項目。

  2015年,埠村煤礦8個非煤企業總共實現利潤6824萬元。煤礦全年實現利潤287.2萬元,12年來首次實現盈利,轉型作用初步彰顯。目前,埠村煤礦工業藍寶石、醫養結合兩個項目已列入企業發展規劃,有望成為埠村煤礦新的效益點。

  剛剛卸任的埠村煤礦原礦長郭恒斌説,埠村煤礦今年將徹底關閉礦井,10年轉型形成的“煤—電—材”産業格局將再度發生變化,新材料和服務業將成為埠村煤礦發展的重點。

  埠村煤礦的轉型升級,只是山東能源對虧損企業治理的一個縮影。按照“核銷清退一批、移交處置一批、承包租賃一批、轉讓變現一批”的思路,山東能源集團對符合退出條件的過剩産能礦井、扭虧無望的“僵屍”企業,按照國家相關政策逐步關停退出;對産權關係清晰但資産(或股權)處置困難的虧損企業,成立資産管理公司,聯合山東國投、魯信集團等資産管理公司,劃轉剝離不良資産,實現專業化集中處置;對經營規模較小、職工人數較少,在市場競爭中尚有一定競爭力的虧損企業,採取承包、租賃、託管等方式,進一步激活企業潛能,拓展盈利空間,實現扭虧為盈;對停産停建企業的資産、參股虧損企業的股權進行轉讓變現,有效盤活低效無效資産,提高資産運營效率。

  截至目前,山東能源集團已有馬坊、洼裏等18個虧損煤礦和金封焊寶、泰山鋁業等8個非煤虧損企業相繼關停;對泰山鋁業、平陰鋁業等單位的部分資産對外出租;對富祥煤礦、陽原百安礦業等單位實施了整體託管經營。

  2015年,山東能源集團治虧取得明顯成效,商品煤成本同比降低62.39元/噸,降幅17.93%;虧損企業同比減虧36億元,減幅51%。

  降本,井下10個區隊合併為5個

  在煤炭市場的寒風中,亭南煤礦在當地煤企中“一枝獨秀”。去年,在噸煤價格同比下降70元的情況下,亭南煤礦實現利潤4.03億元。

  驕人業績的背後,是順應市場要求的管理與生産流程再造。亭南煤礦將井下原有的10個區隊合併為“一採兩掘兩輔助”的5個區隊。變原來採、掘、機、運、通分散管理,為現在的大採區管理,實現了“減少管理人員、減少輔助人員、杜絕浪費現象、杜絕扯皮現象”。

  “一礦兩井”的資源整合改革,在臨礦集團漸趨成熟。今年初,投産6年多的軍城煤礦被整建制併入王樓煤礦,醞釀近一年的兩礦合併畫上圓滿句號。這兩個礦同處濟寧市任城區,相距不到6公里。

  2015年,王樓煤礦雖然實現利潤2000多萬元,但比上年度下降了58.8%,盈利空間被不斷下行的煤價所擠壓。面對“跌跌不休”的煤價,加之煤種高硫、高灰,煤炭銷售難度較大,軍城煤礦增虧面不斷加大。兩井合併後,有助於資源共用、優勢互補,有效降低投資和運營成本。

  “煤企往後的日子可能更困難。”臨礦總經理、黨委副書記劉孝孔,解釋“一礦兩井”模式的背景,“我們要通過人財物共用,抱團取暖,破解困境,實現1+1>2。”

  在山東能源集團,內部市場化管理模式也已全面推廣。通過充分運用價格杠桿,外部市場的壓力直接傳遞到每個崗位和每一名職工,形成“每個生産者都是經營者、每種生産要素都有價格、每一天都知道經營結果、每個市場主體都能有效控制、每一件事情都講投入産出”的經營格局。來源:人民日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