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政策 新模式 新機遇 3問鄉村旅遊合作社

  • 發佈時間:2016-05-16 04:29:46  來源:成都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日前發佈《關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的指導意見》,旨在有效解決四川省鄉村旅遊單個經營戶規模小、實力弱、發展水準低等問題,加快新常態下鄉村旅遊提質增效。這是全國範圍內首個省級層面的鄉村旅遊合作社發展指導意見,引起各界關注。

  《意見》要求,通過3—5年努力,四川將引導建立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鄉村旅遊合作社,創建一批鄉村旅遊合作社示範縣。力爭到2020年,全省鄉村旅遊合作社發展居全國前列,形成以鄉村旅遊合作社經濟形態為鮮明特徵的鄉村旅遊發展新模式,為鄉村旅遊産業轉型升級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近年來,我市鄉村旅遊蓬勃發展,成為居民旅遊消費的重要領域。市旅遊局和市統計局聯合發佈的《2015年成都市鄉村旅遊統計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我市接待鄉村遊客9519.18萬人次,佔接待總人數的49.75%。但在鄉村旅遊快速發展背後,都市化、同質化、短期化、低層次化等問題不同程度阻礙了我市鄉村旅遊的進一步發展和升級。貢獻近五成來蓉遊客人數的鄉村旅遊僅實現旅遊收入200.06億元,佔全市旅遊總收入的9.8%。

  如何深層次解決這些問題,推動鄉村旅遊進一步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成為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本期《成都經濟觀察》,記者深入鄉村旅遊一線採訪,並力邀中國旅遊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宋子千博士,一起探討新政策新模式帶來的新機遇,以及成都鄉村旅遊發展如何乘勢而上?

  1問

  農民是鄉村旅遊合作社的主體?

  《意見》看點

  鄉村旅遊合作社

  農民至少佔成員總數的80%

  堅持農民主體。以尊重農民意願為核心,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農民至少佔鄉村旅遊合作社成員總數的80%。以服務農民為宗旨,全力為成員提供管理、經營、行銷等服務。以農民增收為目標,通過推廣新的經營模式,推進專業化服務和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民經營收入,增強其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權威解讀

  省旅發委:

  鄉村旅遊合作社

  是農民合作社的一種類型

  鄉村旅遊合作社是農民合作社的一種類型,是廣大農民按照合作社的原則和規章制度,自願聯合,民主管理,通過開展旅遊服務共同分享收益的新型經濟組織。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對促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和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具有重要的意義。而該《意見》在全國省級層面屬首個,在充分借鑒農民合作社發展成功經驗基礎上,結合四川鄉村旅遊發展實際,明確提出了鄉村旅遊合作社發展的主要任務與工作方法。

  專家聲音

  中國旅遊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宋子千:

  鄉村旅遊合作社是農民的集體組織

  根據2007年7月1日起施行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産品的生産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産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2004年以來幾乎每年發佈的中央1號文件都對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提出了明確要求。眾所週知,旅遊對鄉村産業環境和人口素質具有極大提升作用,已經成為農村地區脫貧致富、促進發展的重要産業。與農業生産、農村環境和農民就業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鄉村旅遊,完全可以納入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範疇。成都作為農家樂的發源地,無論在資源稟賦還是市場潛力上來看,鄉村旅遊的發展市場都很大。鄉村旅遊合作社無疑將助力成都鄉村旅遊的規模化發展。

  在旅遊專業合作社發展初期,外部力量的介入對於組織的形成有其必要。從各地實踐來看,政府部門和旅遊企業在旅遊專業合作社的成立過程中往往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從長遠發展來看,旅遊專業合作社最終還是要成為農民自己的集體組織,自主管理、自我受益是專業合作社設立的宗旨。一系列政策措施為旅遊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而乘勢推進這一進程則需要各地政府部門特別是旅遊部門提高對專業合作社的認識,加強宣傳推廣、資訊服務和人才培養等工作。

  記者觀察

  文井江鎮60余戶農民想入合作社

  據統計,截至去年8月,成都已發展農民合作社6190家、家庭農場2143家。然而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發展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崇州文井江鎮近年來大力推廣種植的牛尾筍不僅是帶動農民增收的農副産品,也是該鎮旅遊觀光體驗資源之一。四年前,該鎮成立了崇州市文井江牛尾筍種植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以大坪村種植牛尾筍農戶為基礎,面向文井江鎮20000畝牛尾筍種植戶開展服務。目前已開發旅遊線路4條,旅遊景點20個,供遊客選擇 。然而從名稱上看,人們看不出它經營的是鄉村旅遊。

  該合作社法人代表袁明志告訴記者,這裡有對法律的理解問題,有理論問題,也有實踐中的操作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了界定,是在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同類農産品的生産經營者或者同類農業生産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利用者,自願聯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經濟組織。然而如何理解這一界定呢?有職能部門認為,鄉村旅遊經營者不是農産品的生産經營者和同類農業生産經營服務的提供者,因此,不符合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界定。

  “如今,省政府辦公廳發文,明確提出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讓我們發展鄉村旅遊心裏也更有底了。”袁明志高興地告訴記者。本月該鎮成立的文井江鄉村旅遊合作社已經通過工商核名,全鎮60余戶農民已表達了想要加入合作社的願望。

  據了解,作為該鎮首個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社,其最大的特點體現在“合作”上,通過統一的運作提高經濟效益。與傳統的“公司+農戶”模式不同,“公司+農戶”型是公司投資建設,農民給公司打工,但旅遊專業合作社入社成員是主體,以土地、房屋等多種形式入股,實現經營者、投資者等多方利益共贏,從而實現共富目標。“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還要特別注意不能把擁有撂荒土地、閒置農房等資産資源卻無經營、勞動能力的農戶特別是貧困戶排斥在外。”袁明志告訴記者,“對於想要加入合作社卻沒有啟動資金的貧困農戶,可以與我們另一個合作社,大坪村互助擔保合作社對接。以房屋、土地等資源作抵押,獲得啟動資金髮展鄉村旅遊。這樣旅遊就能更好地發揮其帶動作用。

  2問

  “規模”是參與市場競爭之利器?

  《意見》看點

  市場引導 提高鄉村旅遊競爭力

  以利益共用為紐帶,緊緊依託優勢産業、特色産品培育發展合作社,完善內部運作機制,通過市場引導提高鄉村旅遊經營水準,提高鄉村旅遊競爭力。鼓勵鄉村旅遊合作社與其他類型合作組織開展跨類型、跨區域合作、聯合與兼併重組,形成一批有規模、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鄉村旅遊合作社和鄉村旅遊合作社聯合社。鼓勵和扶持鄉村旅遊合作社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到2020年,網站、短信、微信等平臺建設覆蓋率達到80%。積極推進網際網路電商平臺、線下銷售網路發展,逐步實現財務會計電算化、社務管理數字化、産品行銷網路化。

  權威解讀

  省旅發委:

  鄉村旅遊合作社具有合作經營優勢

  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是推進適度規模經營、鄉村旅遊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鄉村旅遊合作社具有合作經營和集約經營的優勢,有利於盤活農村資産資源增加農民收入,有利於推進鄉村旅遊規模化經營、産業化發展,提高鄉村旅遊勞動生産率,降低經營成本,帶動産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加快現代鄉村旅遊業的發展進程。

  專家聲音

  中國旅遊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宋子千:

  鄉村旅遊發展需提高組織化程度

  農家樂産業規模初現和集群發展帶來的無序競爭,使政府部門、農村基層組織和農家樂經營戶都發現有組建專業合作組織進行自律管理的必要。鄉村旅遊的發展需要提高組織化程度。以農家樂為主要形式發展起來的鄉村旅遊,市場主體的散、小、弱、差是阻礙其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有限的資源難以集中使用,並且帶來了公共資源濫用、同質化發展和惡性競爭等問題。這些旅遊合作社的出現多數是為了協調鄉村旅遊接待戶之間的利益,由村民自發組織成立。

  記者觀察

  水月社區民宿旅遊農戶發展到18戶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我市已有鄉鎮開始著力以合作組織的形式發展鄉村旅遊,並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效。都江堰是成都鄉村旅遊發展較為典型的地區,2015年實現鄉村旅遊接待遊客843.51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18.55億元。作為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市),都江堰目前已建1個全國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點、2個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6個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鎮、10個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村、39家星級鄉村酒店和31家星級農家樂。但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同質化經營、粗放化發展等問題也不斷出現。為此,都江堰一些鄉鎮在全鎮範圍內組織推廣鄉村旅遊合作組織,進而推進鄉村旅遊的規範化、標準化、組織化、網路化發展。

  柳街鎮水月社區是都江堰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組織的一個代表。小長假、黃金周對於柳街鎮的民宿而言,是一年中的幾次大考,早幾天鎮裏的床位就預訂完了。雖然生意火爆,可不少農戶也揪著一顆心:一到大假上百輛車,不僅村裏停不下,公路還一度發生堵塞,缺乏停車設施這個擺在眼前的問題,讓他們不敢懈怠。此外,對於水月社區,農戶們還有遠慮——個體小規模發展,“蛋糕”難以繼續做大。“畢竟每戶就那麼點地,容納和接待能力始終有限。”社區農戶告訴記者,受限于軟、硬體設施,一到大假有不少遊客都沒能在水月社區消費。

  後續投入跟不上,“旅遊”這碗飯並不好吃。以民宿為例,柳街鎮旅遊辦主任、水月社區支部書記楊益告訴記者,因為損耗快,加上理念變得快,所以隔不了幾年民宿內部就得翻新。“僅翻新裝修一項,其他村民就難做到,資金跟不上。”缺乏專業的經營和服務人員,發展後勁不足。為此,水月社區于2015年4月成立了柳街鎮水月民宿旅遊協會。“短短一年的時間,水月社區民宿旅遊戶已經發展到了18戶,我們的民宿旅遊基地佔地80余畝,節假日入住率高達100%。如果沒有成立協會,今天的情況可能完全不同。”

  據了解,該民宿旅遊協會主要牽頭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對民宿戶進行培訓,如廚藝、禮儀、接待及院落裝修等。二是收取農戶收入的20%作為運營經費,為民宿提供日常運營服務。三是幫會員辦理衛生證、營業執照等相關證件執照。四是統一接待、統一管理、統一宣傳行銷。這主要涉及制定統一的價格、功能表和接待標準等。五是打造整體環境,提升民宿旅遊的吸引力。

  村民劉菊加入了村裏的民俗旅遊合作社,她告訴記者,加入民宿旅遊協會後,組織了餐飲服務、面點製作、接待禮儀等方面的培訓;並實行床上用品統一配送工作等,受益頗多。更重要的是。在該協會的大力推動下,目前已基本形成了集採摘、接待、遊戲等特色的鄉村旅遊場所。農戶不愁客源,社區的接待能力也逐步上升。

  “鄉村旅遊接待進行統一協調,規避單一農戶在經營運作上的不足。通常情況下,單一農戶由於受到經營規模和接待能力的限制,只能開展小規模小範圍的經營,遇到大的旅遊團隊只能望洋興嘆,鄉村旅遊合作組織則為合作經營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從而在接待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接待能力。”楊益分析道,“省政府辦公廳下發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合作社的指導意見,可以説也是對我們這種鄉村旅遊合作組織的肯定。我們也會根據相關政策結合實際情況,考慮是否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

  3問

  “融合”發展

  做長産業鏈是方向?

  《意見》看點

  推進融合發展

  推進融合發展。以産業為依託、市場為導向,鼓勵鄉村旅遊合作社向上下游産業鏈延伸,開發休閒農業、文化創意、生態旅遊、體育運動、休閒度假等多種業態鄉村旅遊産品和特色商品(紀念品)。鼓勵其他類型合作組織依託産業優勢發展鄉村旅遊。鼓勵鄉村旅遊合作社與其他類型合作組織開展跨類型、跨區域合作、聯合與兼併重組,形成一批有規模、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鄉村旅遊合作社和鄉村旅遊合作社聯合社。

  權威解讀

  省旅發委:

  三方面融合發展

  三方面融合發展。一是鼓勵現有的鄉村旅遊合作社開展多种經營,開發多種業態,延伸産業鏈;二是立足於四川其他業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已經形成規模,鼓勵這些合作社發展鄉村旅遊;三是打破類型和行政界線,鼓勵鄉村旅遊合作社與其他類型合作組織開展跨類型、跨區域合作、聯合與兼併重組,形成一批有規模、競爭力強、影響力大的鄉村旅遊合作社和鄉村旅遊合作社聯合社。

  專家聲音

  中國旅遊研究院政策研究所所長宋子千:

  企業化經營是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必然要求

  對於鄉村旅遊合作社未來的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也為鄉村旅遊合作社未來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專業合作組織包括鄉村旅遊專業合作組織要“向企業化經營方向發展”。經濟組織的定性使專業合作組織區別於非營利組織,説明其功能不僅僅是服務於成員,還要求專業合作組織必須參與市場競爭並通過市場競爭獲得發展,企業化經營成為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壯大的必然要求。提高農副産品的附加值、拉長鄉村旅遊産業鏈無疑是促進鄉村旅遊合作社增收的一個重要手段。

  記者觀察

  “農家樂”發源地將著手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

  30年前,全國第一家農家樂誕生在郫縣農科村。如今,30年過去了,郫縣鄉村旅遊通過 30年的發展,從發展過程上看,主要經歷農民自發、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和轉型發展四個階段。近年來,為促進鄉村旅遊轉型升級,該縣不僅培育了戰旗第五季現代農業産業園、西部花鄉、成都西鎮綠農等現代農業觀光旅遊特色園區;還打造了以種植花卉苗木優勢開創農家樂模式的農科村;以水鄉風情、河鮮美食為特色的三道堰水鄉;以川菜文化、美食體驗為特色的安德鎮;以蜀繡非物質文化為特色的安靖鎮等旅遊特色鎮。同時,積極培育無公害蔬菜、花卉盆景、珍稀食用菌等優勢現代農業基地,為鄉村旅遊提供支撐。

  “雖然在農科村、三道堰等村鎮,幾乎家家戶戶都在經營鄉村旅遊,但都是以‘單幹’的形式存在。郫縣目前還沒有鄉村旅遊合作社或是合作組織,現階段以政府主導、企業主導和‘公司+農戶’三種模式為主。”該縣文旅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道,“以合作社的形式進行鄉村旅遊經營,農戶的參與度更高。下一步結合省、市相關政策,我們也會著手成立鄉村旅遊合作社。”

  背景連結

  《意見》扶持政策摘要

  財稅扶持。各地應安排專項扶持資金,加大扶持力度,以重點支援、打捆支援等方式支援鄉村旅遊合作社開展資訊、技術、培訓、品質標準認證、市場行銷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服務。對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和産業發展等方面的銀行貸款,鼓勵各地給予適當財政貼息補助。對民族地區、貧困山區、革命老區等地區缺乏龍頭企業主導、發展資金短缺的鄉村旅遊合作社給予優先扶持。統籌安排項目引導資金,對鄉村旅遊合作社示範縣和示範社予以重點支援。對符合條件的鄉村旅遊合作社,按《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農民專業合作社有關稅收政策的通知》(財稅〔2008〕81號)規定,落實營業稅、增值稅、土地使用稅、印花稅等優惠政策。

  項目傾斜。國家和省級農村經濟發展建設項目,涉農相關部門可委託或優先安排有條件的鄉村旅遊合作社組織實施,提高其綜合生産能力。優先考慮省級以上示範社申報各類財政支農項目。

  金融支援。各地要積極引導和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合鄉村旅遊合作社需要的金融産品。可根據實際情況建立專門的鄉村旅遊合作社信用等級評定體系,將符合授信條件的列為優先支援對象,增加信用額度。保險機構要根據國家確定的政策性農業保險品種,鼓勵鄉村旅遊合作社為成員統一投保,其保險補貼和保費分擔比例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創新符合鄉村旅遊合作社經營特點的保險産品和服務。證監部門要支援符合條件的鄉村旅遊合作社企業在滬、深證券交易所發行上市,在全國股份轉讓系統、區域性股權交易市場掛牌融資,鼓勵企業通過資産證券化、發行公司債、引進私募投資機構等途徑拓寬融資渠道。

  用地用水用電支援。發展改革部門要按照有關規定,對鄉村旅遊合作社及其投資的旅遊企業用水用電用氣給予優惠。國土資源等部門要支援鄉村旅遊合作社按照自願、有償原則,在不改變土地用途前提下,採取租賃、經營權入股等方式使用農民的承包地、集體土地和外出務工農民的宅基地和空置房屋、生産設施及其相應的附屬用地發展鄉村旅遊。對鄉村旅遊合作社的經營用地,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情況下,按建設用地辦理相關手續。

  人才支撐。鼓勵和支援旅遊、農業、管理、行銷、創意、法律等專業人員到鄉村旅遊合作社任職、兼職或擔任技術顧問。支援各類人才服務機構為鄉村旅遊合作社提供針對性強、實效明顯的專題培訓和人才交流、技術指導等服務。

  激勵機制。各地要對在指導、扶持和服務鄉村旅遊合作社發展工作中成績顯著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表彰表揚。旅遊等部門要把鄉村旅遊合作社建立情況作為鄉村類A級景區、旅遊度假區(度假鄉村)創建和四川省鄉村旅遊強縣、旅遊扶貧示範區(村)、鄉村旅遊特色鄉(鎮)、精品村寨等品牌創建的一項重要評價指標。

  本報記者 程怡欣 攝影 謝明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