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招迭出 籃協攥緊主導權
- 發佈時間:2016-05-14 08:31:30 來源:成都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箭在弦上的CBA改革不能再沒有下文,在中國籃協的主導下,“推進CBA聯賽改革工作座談會”昨天在北京舉行,20家CBA俱樂部所在主場的17個省區市的體育局和八一體工大隊的領導,以及所屬項目管理中心和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員參加了會議。中國籃協副主席、國家體育總局籃管中心副主任李金生會後表示,與會代表已達成共識,即CBA改革首先將聯賽的商務權剝離,待時機成熟後再將競賽權剝離,最終實現CBA管辦分離。
管辦分離分兩步走
姚明等一批CBA俱樂部投資人今年年初成立中職聯公司向籃協“要權”,並提出“自治”訴求。在此情況下,4月下旬CBA投資人會議在太原舉行,中國籃協在原有的《CBA聯賽管辦分離改革“分兩步走”方案》的基礎上,又推出了《CBA職業聯盟成立方案》,並以此徵求投資人意見。第一套方案為:中國籃協作為發起人,成立由籃協和俱樂部共同入股的CBA公司(其中籃協佔股30%,其他20傢俱樂部均佔股3.5%),籃協將聯賽商務權、賽事推廣權授權給CBA公司,由CBA公司全權決定聯賽商務開發和賽事推廣事宜。待時機成熟時,籃協再將競賽組織等辦賽權授權給CBA公司。第二套方案則為CBA參賽俱樂部與中國籃協、有關方面一起,組建CBA職業聯盟,在職業聯盟的框架下成立商務和賽事運營公司。與會代表達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傾向於在“管辦分離兩步走”方案的框架下推進漸進式的改革,並希望儘快成立CBA聯賽公司。
地方代表贊成兩步走
這一次的會議結果不出所料,地方體育局的代表大多擁護籃協制定的“管辦分離兩步走”方案。李金生會後表示:“包括投資人、17家體育局的領導,都傾向於第一個方案,認為其比較符合中國的國情,這是大家的共識。”有代表提出,在明確中國籃協作為CBA聯賽管理主體的前提下,地方體育行政管理部門會積極為CBA俱樂部提供更多的服務和行業監管。還有代表提出,CBA目前推出的改革方案,與地方體育行政管理部門並無經濟層面的聯繫,但與此同時這些部門又要承擔大量的公共責任,因此在權利、義務的邊界劃分上,應該制定出更加詳細、週全的相關制度。還有代表提出,CBA聯賽改革需要更充分的理論支撐體系,改革的目標、規劃需要明晰、完善,包括改革推進的分階段時間表。
中職聯陷入孤立尷尬
作為投資人的代表,姚明也參加了此次會議,但作為敢與籃協分庭抗禮的改革派的“帶頭大哥”,他在會上陷入孤立。值得一提的是,籃協會後提供了一份座談會新聞稿,稿件中通篇都是與會代表贊成籃協改革方案的內容,姚明雖然也提出了建議,但新聞稿內容幾乎沒有涉及。籃協高層強調,與會代表達成的這些共識,與前不久CBA聯賽委員會暨聯賽投資人會議形成的共識可謂不謀而合。李金生則透露,下一步,CBA的管辦分離將在繼續完善“方案”的基礎上,加快推進的速度。包括修改“方案”後,將再召集投資人和領導小組繼續研討,積極、穩妥、健康地推進聯賽的改革。言下之意,CBA的改革方向與方式已定,籃協將掌握CBA改革的主導權。
特別關注
地方利益需要得到保障
眾所週知,CBA前身是1995年由前國家體委主辦、各省市體育局、軍隊以及武警體工隊推薦的籃球隊參加的全國甲級籃球聯賽,所以這個聯賽從一開始就打上了深深的國有資産烙印。早期的CBA從球隊人力資源到賽區保障,基本都由各地體育局全力承擔(廣東宏遠這類從一開始就完全由企業獨資建立的俱樂部屬於個案),很多CBA球隊都是投資人出資與體育局合作共建。
後來,本著誰出錢誰負責誰受益的原則,出資的企業才逐漸成為俱樂部大股東。2004年前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倡導的CBA準入制,無疑是CBA股權明晰化的關鍵推手。在準入制推行後,只有八一、浙江、江蘇、遼寧、上海五家球隊中由體育局或體工隊佔有股份(上海隊的股權在2014年正式轉讓給姚明)。除了這幾家之外,吉林、首鋼、深圳、新疆等球隊仍和各自所在地的體育局有人才培養和技術指導協議。再加上各隊所在的賽區基本都由當地體育局負責管理,並且CBA聯賽發展21年來,各地體育局也的確為賽區管理投入了不小的人力物力和政策扶持。顯然,在種種利益糾葛面前,CBA聯賽改制、成立CBA公司不可能完全繞開各地體育局,他們的利益在當前環境下也需要得到保障。
新聞觀察
籃協使出“叫家長”戰術
無論中國籃球是否搞職業化,由於體制原因,中國籃協(籃管中心)與地方體育局永遠都是站在同一個戰壕裏。在CBA改革何處去的關頭,雙方更是盟友關係。對於這次座談,某俱樂部負責人直言這是體育總局的“叫家長”戰術,籃協這個“學校”搞不定俱樂部這些“學生”,體育總局這個“校長”就決定開個“家長會”,讓地方體育局這些“家長”去搞定那些不聽話的“學生”。
想要推進CBA改革,同時又保證自己在這場改革中的主導權,籃協祭出的組合拳頗為高明。先分裂俱樂部聯盟,讓揭竿而起的中職聯無法滿員“議政”;再開會“招安”CBA投資人,讓中職聯不攻自破;最後,將各省市體育局引入CBA改革工作,找個幫手來維持秩序,這是殺手锏。雖然這是CBA偽職業化的最大痛點,但也是各隊不得不承認的基本事實。除了宏遠等少數球隊外,絕大多數球隊都在明裏暗裏和各省市體育局有合作協議,有些俱樂部更是由體育局或體工隊直接佔據股權。在這種情況下,CBA改革確實不能完全繞開各地體育局,而後者一旦入場,CBA聯賽改革將自然按照籃協設定的道路前行。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看,“家長”也都難當。籃協近來頻繁的動作,顯然是為了保證在未來的CBA改革中能夠照顧到各方的利益。CBA在管辦分離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利益主體的多元化,各方的矛盾不可能在一夜之間解決。對於一個逐漸完善的市場化體制來説,在當前的環境之下,漸進式地完善似乎更靠譜一點。不過“兩步走”方案,間隔不應太久。畢竟這兩步做的其實是一件事,只不過是把權力分批下放,先放商務權和賽事推廣權,再給辦賽權。各方都應順應時代發展,早日協商出一個機制,讓CBA在平穩過渡中實現進步,進行真正的市場化改革。在這一點上,中超已經走到了前面。
本組稿件由記者 黃一可 采寫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