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L”型經濟決不是單一的速度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5-13 01:30:56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觀察家
“L”型經濟決不是速度那麼簡單,而應當在保持經濟發展速度平穩的基礎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加快供求關係的協調、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最終走向平穩向上的格局。
近日,《人民日報》再次請權威人士解讀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判斷。權威人士表示,中國經濟運作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走勢,“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
雖然沒有明確表明權威人士的身份,但是,外界完全能夠感覺得到權威人士的權威性,領悟到“L”型經濟下中國經濟的基本目標和方向,以及圍繞“L”型經濟應當採取的措施和手段。
問題在於,在權威人士對中國經濟走勢作出“L”型經濟的基本判斷以後,如何去理解“L”型經濟的特徵和內涵,就成了最為關鍵的方面。很顯然,“L”型經濟決不是速度那麼簡單,而應當在保持經濟發展速度平穩的基礎上,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加快供求關係的協調、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從而讓“L”型經濟的基礎更加紮實,最終走向平穩向上的格局。我們注意到,權威人士在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做出客觀分析、對經濟走勢提出“L”型經濟的基本判斷以後,明確表示,“退一步”為了“進兩步”。
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迴旋餘地大,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去。也就是説,決策層對經濟增速放緩是不緊張、不擔心的,是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和應對措施的。特別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強”,將成為未來中國經濟扎牢“L”型經濟基礎,實現從“L”型向“U”型轉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正因為如此,對“L”型經濟的基本判斷,必須有正確的認識和深刻的理解,從而在政策措施方面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L”型經濟不是單一的指速度。衡量中國經濟的好壞,速度很重要。但決不是唯一標準,尤其在中國經濟處於轉型的關鍵時刻。更多情況下,需要看速度的效率與品質,看速度的內涵與本質。亦即速度能夠真實反映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效果,以及經濟潛力的發揮和經濟韌性的品質。
其次,要通過深挖經濟潛力增強經濟的“韌性”。潛力足與韌性強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潛力可以增強韌性,韌性又能推動經濟潛力的進一步挖掘。眼下所要做的,還是要以挖掘經濟潛力為主,增強經濟的韌性。
再者,要在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經濟的迴旋能力。權威人士對經濟作出“L”型經濟的基本判斷,目的不只是向外傳遞中國經濟不會硬著陸、不會出現嚴重問題的信號,也是傳遞中國經濟不可能出現“V”型現象,不可能在短時間內立即恢復到過去的增長率,而會在探底之後,保持一段時間的築底過程,且在這個過程中,必須認真解決好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矛盾和問題,繼而對經濟發展既不盲目樂觀,也不悲觀失望,而是按照既定的目標和方向,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與轉型,重點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工作,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從而實現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協調。
事實上,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面對越來越快的經濟發展速度以及市場需求的一輪高過一輪,特別是煤炭、電力等基礎能源以及房地産需求,更是完全超出了經濟所能夠承受的能力。同時,幾乎所有企業日子都過得異常舒服。煤炭價格、商品房價格、鋼材價格等都是呼呼地上,最終,也為今天的經濟下行埋下了禍根。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消除這些禍根、病毒的有效手段。權威人士認為,即使不刺激,速度也跌不到哪去,就是要提醒各方,中國經濟已經具備了不強刺激的條件,同時,也提醒各級政府,應當扎紮實實地抓經濟的基礎工作,抓實體經濟。中央不搞強刺激,地方也不搞強刺激,而是把實體經濟、特別是製造業抓上去。這個目標實現了,經濟發展的目標也就能夠實現,經濟在“L”型的時間就會越來越短。切不要以為不搞強刺激,經濟就會繼續跌下去。按照中國經濟的現狀,已經沒有更大的下跌空間了。
□譚浩俊(財經專欄作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