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每年體檢是否就“百病不侵”? 專家稱只能作參考和輔助

  • 發佈時間:2016-05-12 16:31:3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體檢之後 你緊張了沒

  天氣轉熱,人們的衣衫輕便起來,又漸漸進入每年的體檢高峰。面對體檢結果,有人積極改變、有人惴惴不安、有人疑神疑鬼……每年體檢,是否就能保證“百病不侵”?對待體檢,我們要有怎樣的科學態度?

  “年年體檢都脾大,卻也無需疑神疑鬼”

  “你的脾很大啊”、“脾怎麼這麼大”……自從參加工作以來,每年例行體檢時,李堯都會感受到體檢中心大夫對他脾的大小的關注。

  2013年夏天,剛剛查出“脾大”的李堯,在體檢報告中看到其原因可能與“肝臟功能”或“多種血液病”有關,驚嚇非小。作為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哪怕有一個代表“異常”的箭頭,也是件值得重視的事兒,他立刻請假跑去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就診。

  拿著李堯的體檢報告來回翻看幾次,醫生給他開了單子,仔細化驗了血液和肝功,卻沒有查出問題。“醫生説也看不出哪不對勁,只是讓我注意觀察。”

  到了2014年,體檢報告中一個“脾大”,又讓李堯想起之前的“未解之謎”,此外這一年的報告中還多了一項“總膽紅素偏高”的提示。李堯上網查了半天,發現肝硬化、肝炎之類的疾病會導致總膽紅素偏高,坐立難安的他這回跑到同仁醫院去檢查。

  醫生同樣翻看了體檢報告,又一圈兒血液肝功查下來,奇怪的是同仁檢測的總膽紅素指標恢復正常了。“説總膽紅素的波動可能與勞累有關,而且我的血液和肝功沒有問題,醫生也不明白脾大是怎麼回事,還分析説是不是我個子比較高所以脾比別人大。”李堯笑言,去年體檢時他的“脾大”依舊被標記出來了,但他沒有再去檢查。“體檢報告做個參考就好,總是疑神疑鬼的沒病也容易得病啊。”

  “今後要像烏龜一樣負重生活了”

  “有時候真心希望沒去體檢,就不會有這麼大的精神壓力了。”回想起這一個月的“驚心動魄”,穆明誠(化名)長長地嘆了口氣。上個月中旬,他在體檢中發現,自己的甲狀腺出了問題。

  “檢查的時候,體檢中心的大夫就讓我再去三甲醫院查查。下午又追過來電話,説甲狀腺結節非常不好,一定要去大醫院確認。”不敢掉以輕心的穆明誠趕緊去腫瘤醫院做了個彩超。“建議做切除,是否手術患者可以自行決定。”

  拿著診斷結果,穆明誠突然感覺聞到了一股霉味——如同當年為了考研“北漂”,住在地下室時四週環繞的味道。“多年奮鬥,這就是結局?”看著妻兒的笑臉,他遲遲無法開口告知,不敢想像檢查結果會給他們帶來怎樣的影響。

  偷偷查了很多資料後,穆明誠逐漸了解到這個病並不凶險,致死率也不高。“主要是病的名字聽上去容易讓人心理有陰影。”得知手術後需要每天大量服用一種藥,他和鐵哥們聊了一下午,各種分析、糾結,最後決定不去手術,也暫時不告知家人和單位。

  “我看了一些論文,説很多老人去世後遺體解剖時都發現患有這種病,但都不是致死病因,也沒有轉移。我覺得只要自己精神上不被壓倒,這個病其實並不重。”

  最近,穆明誠在小區附近一家健身館辦了卡,還準備逐漸減少工作量。“今後我要像烏龜一樣負重生活了!不過也有好處,時刻記得提醒自己每天多笑笑,告訴自己,除死無大事!”

  “年年體檢,腫瘤標誌物數值一年飆升至90”

  一年前,張女士的母親在常規體檢中查出肺癌,原本平靜的生活由此被打亂。而讓人頗為無奈的是,與不少老人拖著不願意體檢不同,母親始終堅持著每年進行體檢。

  張女士回憶,2014年初的體檢中,抽血檢測母親的腫瘤標誌物數值為5。到了2015年5月,再次體檢時腫瘤標誌物數值一下飆升至90。母親被確診為肺癌,且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

  僅僅一年局勢突變,但細想起來,各個環節卻也並不存在紕漏。“對於2014年的結果,本來正常範圍就是0至5,而且當時醫生説母親68歲了,年紀偏大,這個數值不算有問題。”張女士回憶,母親一直身體不錯,只是有點老年人常見的風濕,沒人想到癌症會來得那樣突然。

  雖然未能防住癌症,張女士認為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説,體檢依舊很有必要。她兩個朋友的父親,都才60歲出頭,平時從不體檢。“等到身體有了反應才去醫院,結果一個從發現癌症到去世只有9個月,另一個只有4個月。”而母親從發現到現在已經過去了一年,超過了醫生預計的存活時間,精神狀態也算不錯。張女士曾聽身邊一些人説,可能不查出來,自己不知道,就不會怎麼樣。但在她看來,這只是一種沒有根據的僥倖心理。“發現得早多少會有些幫助,害怕沒有用,直面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正説

  “不建議把腫瘤標誌物指數當作一項體檢標準”

  王惠民(北京和睦家醫院全科醫生):體檢在國內已經深入人心,作為公司單位的一種福利,大家養成了每年體檢的習慣。其實沒有任何醫學證據能夠證明,每年體檢可以讓人活得更好更久。

  對待體檢,我們不要指望它能“防住”一切疾病,也不要一切指標都拿體檢結果來説事兒。換句話説,我們可以把體檢作為一種參考和輔助,但沒有必要把它的作用和效力看得過重。

  目前人們對於體檢的核心期待是篩查,把病“找出來”。但我們要明白,不是所有的病、所有的癌症都那麼好查的。比如腫瘤標誌物的指數,其實我不建議當作一項標準。因為它不是很準確,有的時候指數高,卻與癌症沒有關係,造成病人很緊張,去做無謂的檢查。

  此外,體檢的項目也不是越多越好,不要隨便什麼東西都去照CT。有些二三十歲的年輕人,年年從頭照到腳,也是沒有必要的。體檢要有針對性,比如想要篩查癌症,要選擇那些花費不貴、結果準確、又有意義的項目,這樣才有價值。

  建議

  癌症篩查,重點查這些——

  王惠民:相比年輕人,中老年人體檢查病的意義更大一些。男性的話重點查肺癌、結腸癌、前列腺癌。肺癌篩查,通常對於25年以上煙齡、50歲以上的人群,推薦每年做低劑量的螺旋CT。結腸癌的話,建議50歲以上的人進行直腸鏡檢查,這是國際公認的。

  女性需要重點檢查宮頸癌、乳腺癌、結腸癌。對於宮頸癌的篩查,建議30歲以上的婦女每三年做一次宮頸涂片。國內的女性很多都是每年一做,不是不可以但也沒有什麼必要。這畢竟不是一個很舒服的檢查,而且太多的體檢會帶來另外一個問題,一查説宮頸有炎症啊,推薦你進行治療啊,那是不是有必要?

  對於乳腺癌,國際上通常是建議40歲以上的婦女,進行X光造影篩查。國內沒有特定標準,不過現在基本都使用乳腺B超檢查,沒有輻射倒還好。但和宮頸檢查類似,一照B超可能會發現增生、結節。其實這些不算什麼問題,不過有些神經敏感的人就會緊張。檢查越多,又不能解釋得足夠清楚,就會變成去做更多的檢查讓人焦慮。此外,女性的肺癌篩查也是可以考慮的,當前肺癌發病率比較高,包括不抽煙的人。

  除上述外,對於東方國家的人群,不分男女,胃癌發病率比較高,每年做體檢也有查出來的,應該作為重點檢查項目。再就是40歲以上的人,體檢的時候考慮驗血糖血壓,並根據家族史判斷。如果父母年輕時候得過重大疾病,可以有根據性地篩查,如果父母到了五六十歲才有身體狀況,那就蠻常見的,無需恐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