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1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專家解讀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退一步是為了進兩步

  • 發佈時間:2016-05-11 10:43: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題為《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的文章,這是繼去年5月20日、今年1月4日後,權威人士就經濟發展問題第三次發聲。就此,記者採訪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李義平和國家行政學院教授胡敏。兩位學者認為,權威人士採訪中釋放了開局首季經濟信號,面對目前的經濟形勢要主動應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

  “退一步”為了“進兩步”:

  經濟運作不可能是U型和V型,而是L型

  “我國經濟運作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對此,一定要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於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別驚慌失措。”權威人士表示,分化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在新常態下,我們最需要優化資源配置,培育新動力、形成新結構,這意味著分化越快越好。

  今年是“十三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一年。胡敏表示,儘管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在加大,經濟運作中暴露不少風險隱患,但必須看到,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還是要集中精力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踏踏實實促進經濟轉型升級,尤其是要著力推進供給體系的品質和效益。胡敏認為,1到4月份部分經濟指標回升,體現了前期政策效果,但信貸過快增長也會産生新的矛盾,宏觀政策必須保持定力、相機選擇,做到平衡施策、防止冒進。正如權威人士所言“對一些經濟指標回升,不要喜形於色;對一些經濟指標下行,也別驚慌失措。”李義平認為,現階段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只有調整好結構才能更好的發展。而結構調整不是一兩年就能完成的。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原因主要不是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所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必然要求。

  政策“避免一驚一乍”:

  穩預期的關鍵是穩政策,不能搖來擺去

  近年來,對於經濟發展前景的預期不是很穩定,樂觀情緒與悲觀論調並存。人民日報記者向權威人士提問“應當如何引導好社會心理預期的情況?”。權威人士表示,穩預期的關鍵是穩政策,不能搖來擺去。要善於進行政策溝通,加強前瞻性引導,提高透明度,説清政策目的和涵義,減少誤讀空間,及時糾偏,避免一驚一乍,不搞“半夜雞叫”。

  李義平談到,權威人士指出的“明確的政策信號是穩預期的關鍵”,是如何讓大家將發展信心轉化為發展動力。地方政府和企業要認清經濟發展的形勢,主動調研並調整發展思路。我們的目光不能停留在具體工作層面,還應該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深入原理層面進行思考和總結。胡敏認為,政策波動大就會影響下一步的預期,還是要加大宏觀調控政策力度穩增長,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努力培育新的增長動能。

  三次強調“去杠桿”:

  金融是經濟的核心,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

  在文章中,權威人士三次提到了去杠桿的問題。“樹不能長到天上,高杠桿必然帶來高風險,控制不好就會引發系統性金融危機,導致經濟負增長,甚至讓老百姓儲蓄泡湯。不能也沒必要用加杠桿的辦法硬推經濟增長。”權威人士強調,當前最重要的是按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求,積極穩妥推進去杠桿。

  胡敏認為,當前中國整體負債率增速過快的苗頭性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特別是非金融企業負債率過高,這不僅會降低企業抗風險能力,還會推高全社會經濟負擔和社會成本,加大社會通脹預期,對此絕不可掉以輕心。他建議,財政、貨幣、産業政策要打好“組合拳”,通過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引導社會投資去激活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實體經濟的生産力提升,切實扭轉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的失衡問題。同時,要著力化解高桿杠風險,防範局部性、交叉性金融風險釀成系統性金融風險。(沈王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