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華贏集團強勢轉型破“巴鐵”落地難題

  • 發佈時間:2016-05-11 08:31:09  來源:天津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越來越多的人,將時間“奉獻”給了交通擁堵。相約採訪的那天,筆者一大早趕往坐落在北京東二環朝陽門銀河SOHO大廈的華贏集團,最佳交通出行方式便是地鐵。對於一個人口膨脹、交通擁堵、房價高漲的一線大城市而言,如何有效解決“大城市病”長期困擾著發展。而令人驚喜的是,近年一個叫做“巴鐵”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概念正浮出水面。

  作為破解當代城市病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的新型解決方案, “巴鐵”(也稱立體快巴、寬體高架電車)與高鐵、地鐵鼎足三立,屬於國家重大戰略新興産業,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評為2010年全球五十大最佳發明之一。“巴鐵”果真能給北京人一個新的出行選擇嗎(比地鐵更舒適的軌道交通體驗、告別黑暗的地下隧道)?帶著這些疑問,筆者試圖一探究竟。

  “巴鐵”或將解決城市難題

  “基於城市交通擁堵及空氣污染的現狀,急需一種全新的交通模式,從理念到應用幫助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得以優化和完善,”宋有洲説。作為巴鐵項目總工程師,也是巴鐵技術發明人,早在2010年,他就成為中外媒體關注和採訪的對象,因為他的“巴鐵”概念很吸引人。解決城市病也成為這位一生都在研究軌道交通的技術專家心願:這是一種世界首創的顛覆性環保高效集約合成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完全採用電力驅動,是集城市快速公交(BRT)與地鐵優點于一身的科技發明成果。項目團隊歷經數年的研發和模擬實驗,已經構建了一套車輛製造、運作、電力供給、安全相配套的成熟體系,成為城市公共交通創新的典範。

  “巴鐵”的優越性在於: 1. 減少擁堵立竿見影。“巴鐵”應用後,可直接減少現有主要交通幹道35%以上的交通擁堵。2. 載客效率高。每輛“巴鐵”可載客1200人,載客人數與地鐵相當。“巴鐵”的綜合載人數量是普通公交大巴的數十倍。3. 成本低、建設施工週期短。“巴鐵”每公里綜合造價約2000萬美元,與約一億美元的地鐵造價相比,僅為地鐵造價的16%—20%。4. 無需佔用停車場。夜間或停泊只需停留在運營線路站臺位置即可,小型轎車可以自由穿行其下。5. 減少對地鐵的依賴與投入。由於“巴鐵”具有地鐵的功能、特點、效率,而投入只是地鐵造價的16%—20%。假設中國未來30年內建10000公里線路計算,採用“巴鐵”可節省4萬億人民幣的投入。 6. 節能環保、無空氣污染。每輛“巴鐵”可代替40輛普通燃油公交大巴,每年將會節省上億噸燃油消耗,大大減少城市空氣污染及數億噸的碳排放。

  慧眼識珠“華贏”助力好技術“上路”

  然而,這麼好的“巴鐵技術”市場化進程並不理想,採訪中筆者才逐漸厘清了巴鐵産業化步伐提速的“神秘”脈絡。作為近兩年來在PPP領域靠模式創新迅速發展起來的華贏集團,它率先在國內搭建起中國領先的産業投資、資産管理的綜合服務平臺,也成為推動“巴鐵”浮出水面的最大推手。

  直到2015年底,宋有洲旗下的民營技術研發企業與華贏集團簽訂戰略性合作協議開始,巴鐵和華贏集團同時推進戰略轉型,巴鐵項目産業化由此才告別了發明人宋有洲和研發團隊單打獨鬥的模式,攜手強大的華贏集團。

  華贏集團在國內率先搭建起中國領先的産業投資、資産管理的綜合服務平臺,董事長白志明介紹,2016年是華贏集團的轉型年,“我們多年專注PPP領域,一直在努力探索PPP模式創新,如何與地方政府合作,將高科技創新項目切入PPP合作中,提高了自身競爭力,也得到各地政府廣泛認可。經過反覆論證和考察,華贏集團在國家‘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大力指導下,抓住巴鐵項目落地的機遇,要做成一家能帶動新興産業建立和發展的實業集團。”

  白志明興奮地向筆者展示巴鐵産業化推進的最新成績單,“4月27日,巴鐵項目已與秦皇島市簽署有關巴鐵項目合作的戰略合作協議。4月22日,巴鐵已與天津市河北區人民政府簽署相關戰略合作協議……” 此前的4月10日,國內首家巴鐵研發及生産基地已在週口港口物流産業集聚區正式揭牌,種種舉措標誌著“巴鐵”國內産業佈局正在逐步提速,“巴鐵”上路運作正指日可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