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飛躍“榕樹計劃”為小微企業築“金窩”

  • 發佈時間:2016-05-11 00:30:44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何玲玲 王俊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邊是部分大企業存量土地閒置,一邊是初創企業、小微企業求地無門,鴻溝如何打破?地處浙江台州的飛躍集團探索了一條類似“榕樹計劃”的破解之策:在轉型升級後閒置的900畝存量土地上,建設以“工業4.0”為標準的小微企業科創園,小微企業可獲取土地、品牌、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支援。兩者關係中,規上企業如同大榕樹,源源不斷為新生的小榕樹注入營養;小榕樹有了紮根之地和優良基因,見風就長。

  記者近日在我國民營企業界具有標簽意義的飛躍集團調研了解到,在最早經歷了2008年以來的一場生死危機後,飛躍率先轉型,在智慧製造和迴圈經濟領域重新擁有了核心競爭力。自身發展的同時,飛躍盤活“瘦身”轉型後閒置的土地,搭建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平臺。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認為,科創園讓“一樣的土地,培育不一樣的産業;一樣的土地,創造不一樣的價值”。目前,這一佔地900畝、總投資38億元的項目進展順利,受到各方歡迎,有望成為破解我國小微企業要素制約的“飛躍探索”。

  “蝸居”廠房暴露小微企業用地之困

  “廠房通道的高度是按我的個頭設計的,一米六二。”浙江速普機電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善足一邊自嘲,一邊提醒記者別碰了頭。這家公司地處台州市椒江區,因為地方小,兩層建築被隔成四層,來往工人多半要貓著腰走路。

  創業至今,速普多次搬家。雖然“家業”一次比一次大,但始終沒有一個安定之所。現在廠房也是租的,佔地約1畝,去年産值近6000萬元,“有領導誇讚説畝均産值奇高,但怎知我們的‘蝸居’之痛。”周善足説。

  速普主攻伺服電機,他們研發的新産品與市場上的老産品價格相當,但節能75%。周善足説,最高端的産品賣到1000多元一台,問世大半年,已賣出幾萬台。

  “不是我們不想長大,是土地等要素壓制我們長不大。”周善足説,他也曾想拿地,但零星的供地很少,而且價格動輒一兩百萬元一畝,也拿不起。

  浙江一晶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同樣為土地煩惱。董事長林家海説,一晶創立10年,搬了5次家,每次搬家起碼浪費三個月。因沒有自己的土地廠房,“租客心態”使得企業不敢投入。雖然公司也上了無塵凈化設備,但檔次不高,高端單子不敢接,像西門子等採購商看過生産環境,便再無下文。“如果有了土地建了高標準車間,我們有信心兩年內能從目前的年産值6千萬元增長到3億元。”林家海説。

  台州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小微企業用地是個共性難題。一方面,政府不希望分散的土地供應培育出新的低小散産業,另一方面,由於土地成本過高,市場配給的土地往往令小微企業望塵莫及。台州目前正大力發展小微企業創業園,力圖破解這一難題。

  記者調研了解到,一邊是部分大企業、僵屍企業土地閒置佔用資源,一邊是大批初創型、成長型小微企業求地無門。如何以市場手段打破二者之間的壁壘,成為亟待破解的一個難題。

  飛躍探索:激活舊土地 産生新價值

  出身草根的邱繼寶,對小微企業要素之睏了然于胸。他花了36個月、行程近十萬公里到歐美國家考察調研,最終形成了一條破解的思路:盤活存量土地,建立飛躍科創園,扶持小微企業創業創新。

  “對飛躍來説,産業升級了,機器換人了,已經不需要那麼多土地和車間。這些轉型後閒置的土地可以為小微企業打造創業平臺。”邱繼寶認為,這樣的存量土地再開發顛覆了傳統模式,可以有效盤活存量,實現國家資源效益最大化。

  科創園佔地900畝,位於飛躍集團廠區內,站在邱繼寶辦公室可一覽無余。這片氣勢恢宏的鋼混結構廠房,按照“國際一流”的標準建設,將配套花園式園區、高端廠房和現代服務業。目前,投資10.8億元、建築面積50.6萬平方米的科創園一期項目已全部結頂,80家高新技術企業即將落戶。

  讓老廠區“梅開二度”,這個思路新穎的創業創新平臺,現已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強企業在內的全球投資者的目光,項目與資本接踵而至。根據規劃,項目總投資將超過38億元,帶動投資100億元,2018年底全部建成,科創園全部項目開發可實現上繳稅金8億多元,進駐成長型企業250多家,預計可年新增産值200億元,年利稅20億元,就業者超1.5萬人。

  邱繼寶“腦洞大開”的創新之舉獲得不少業內人士高度評價,認為是飛躍對我國民營經濟的一大貢獻,“飛躍一小步,民營經濟一大步。”

  民企創舉獲土地金融政策扶持

  這片土地的開發模式,類似于“工業地産”。記者多次到飛躍廠區看到,即便是週末,前來洽談入駐的企業也絡繹不絕。不增加任何公共投入,這裡有望成為小微企業成長的豐厚土壤和地方經濟的新引擎,實現政府、企業、社會多方共贏。

  一期開園後,一晶電子將首批落戶,擁有一幢獨立廠房。“一是有了自己的土地廠房,可以制定更長遠的發展規劃,大膽投入;二是飛躍已決定入股我公司,可以借助飛躍的品牌,與海內外高端客戶平等對話。未來兩年,企業還將上市,迎來高速發展期。”林家海説。

  “一樣的土地,培育不一樣的産業;一樣的土地,創造不一樣的價值”,這一模式得到了各界認同:小微企業翹首期盼,中國華融首期提供5億元資金支援。台州市長張兵認為,飛躍集團順時應勢,創新思路,按照産城融合的理念,探索工業地産開發模式,建設完整的産業生態圈,令人鼓舞。

  50年的工業土地使用權已經用了20多年,到期了咋辦?這是當初不少有意入駐小企業主的共同疑問。目前,這一難題已得到破解。“尊重實踐、尊重基層的首創精神,是台州改革開放30多年的一條基本經驗。”椒江區相關領導介紹説,接到相關材料後,台州市、椒江區兩級政府經過反覆研究,最後從有利於新投資人的長遠規劃、激發民營經濟活力出發,批准飛躍科創園入園企業重新辦證、有償延長土地使用期。

  對小微企業而言,更多的好消息正在傳來。廠房能不能像商品房那樣實行按揭貸款?“台州是國家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議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上大膽探索,讓工業廠房也能按揭貸款。”邱繼寶説,目前已有台州境內的金融機構與他們積極對接,有望再次破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