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邱繼寶的新飛躍

  • 發佈時間:2016-04-27 03:30:00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下,每個企業、每個地區的發展道路都不平坦,難免遇到困難與挫折。企業搏擊風浪獲取新動能,才能揚帆遠航。飛躍集團走出困境、實現轉型發展的事例就證明了這一點。

  創業路上35年酸甜苦辣,他始終前行不輟——

  邱繼寶的新飛躍

  見習記者 許 峰 丁 珊 記者 朱海兵

  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曾説:“浙江是一個具有熾熱企業家精神的地方,浙江商人既聰明又肯吃苦,敢冒風險,敢為人先,最讓人敬佩。”

  飛躍集團董事長邱繼寶正是其中之一。他的飛躍之路,在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長河中,是頗具象徵意義的一個航標:

  憑300元貸款起步,闖出了一個大型現代化民營跨國企業集團,他從“草根”走到“明星”,更被譽為“國寶”。但隨後接連遭遇的3次金融危機,使他面臨20多億元債務,不少人斷言,飛躍將止步於此。

  8年後,他的堅持粉碎了這般論調。飛躍重新飛躍,邱繼寶依舊還是那個邱繼寶。

  轉型升級8年,邱繼寶經歷了怎樣的自我突破?艱苦創業35年,他又是如何詮釋企業家精神?

  市場的神話:

  300元貸款

  創建縫製帝國

  創業時的邱繼寶,既盼天亮,又怕天亮。

  1982年,20歲、只是一名普通鞋匠的他,到信用社貸款300元,辦起了一個給縫紉機做配件的家庭作坊。

  四年後,邱繼寶決定轉産縫紉機整機。當時,國內的中低檔産品市場幾乎被幾家老牌的國有企業壟斷,而中高檔産品市場又全部被海外廠家佔領。在狹小的生存空間思索,缺錢、缺人、缺地方的邱繼寶卻大膽地決定,國內外市場一起抓。

  他翻墻進入廣交會,卻被保安發現罰款,還罰站半個小時;他托一位香港的老太太從香港買電話號碼簿,一個一個打電話推銷自己的産品;當聽説中南美洲等地可能有市場,他又義無反顧地背上縫紉機,借來一名翻譯,踏上異國推銷之路。

  “那時候的我,年輕氣盛,既盼著天趕緊亮,就好出門推銷;又怕天亮得太快,擔心自己準備不夠週全,錯失機會。”回憶起年輕時的自己,邱繼寶的神情也仿佛突然變得年輕起來。

  1989年,飛躍成功開闢了南美市場,簽下首批2萬美元的單子。

  首戰告捷之後,訂單飛速增長。1994年,飛躍在中南美洲的訂單達1000萬美元。

  邱繼寶還沒來得及喜悅,飛躍遭遇墨西哥經濟危機,中南美洲市場受到巨大衝擊。

  怎麼辦?是等待經濟的復蘇,還是再闖一條路子?

  邱繼寶選擇了後者,他要尋找新的市場,把飛躍的未來掌握在自己手中。

  1995年、1996年,通過開闢東南亞和中東國際市場,飛躍的訂單從1000萬美元躍升至2000萬美元。

  但這般好景在3年後又戛然而止。東南亞金融危機的爆發,使飛躍的銷售網路再度重創。

  變化的是經濟環境,不變的是企業家敢闖敢拼的精神。

  邱繼寶從風雲變幻的國際形勢中嗅出其中的機遇:這是引進高新技術,關起門來技術改造的大好時機。他馬上兩手準備,一方面收購日本的小型工廠,聘請國外縫紉機專家開發高新産品;一方面舉債斥鉅資投入技改,從美國、南韓等地引入世界先進的加工設備。

  休養生息,帶來的是集團的又一次“飛躍”;亞洲金融危機,飛躍跑出了加速度。世紀之交,飛躍曬出的成績單讓人羨慕:機電一體化家用縫紉機涌入日本家庭,徹底改寫了長期單向從日本進口縫紉機的歷史;借助在美國、德國、巴西等17個國家和地區建立起分支機構,産品打入了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浙江的企業家,在創業之初,大多有一股子拼勁。他們積沙成塔,滴水成河,創造了屬於浙商的精神財富——‘四千精神’。沒有這股子精神,就沒有我邱繼寶的今天。”邱繼寶説,正是這寶貴的精神財富支撐他經受各種考驗。

  墜落的帝國:

  8年創新轉型

  基本清償20億巨債

  轉型中的邱繼寶,不盼天亮,更怕天亮。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讓遭遇過兩次金融危機的飛躍再受重創。剛剛成型的“商業帝國”,竟似在一夜之間崩潰:

  美元貶值、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發展過快、定位過高,産業單一、抗風險能力差的飛躍,出現了嚴重的財務危機,甚至瀕臨倒閉。

  “那段時間,生不如死。”談起2008年的飛躍危機,邱繼寶表情凝重。

  20多億元的債務,讓他害怕電話鈴聲的響起,害怕天際泛出的魚肚白,這都意味著債主又要到府,“當時的我,只希望天亮得慢些,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思考,去應對。”

  與此同時,外界注視著飛躍,尤其是同樣遭遇危機的企業家們都在關注著飛躍的一舉一動。

  要知道,這個具備標簽意義的民營企業,一度是製造業興衰的風向標,邱繼寶的進與退,不僅關乎個人命運,更關乎整個製造行業的未來。

  邱繼寶不想認輸!他選擇的是,不失信、不逃避、不裁員。他説出的話頗為熟悉,卻在此刻直抵內心的柔軟:“欠債還錢,天經地義。企業家在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自己的責任和擔當。”

  怎樣還?深思熟慮之後,邱繼寶最終選擇了“開放股權”:通過引入外來資本,增資擴股,變現股權,進而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因此,2009年初主營業務重組成功後,在新飛躍的股權結構中,邱繼寶讓出了飛躍集團多達69%的股份,成為第二大股東。

  邱繼寶説,股權出讓,他經過了不願意、勉強、願意的三部曲,“雖然自己的股權變小了,但飛躍卻能夠因此強大,這個民族品牌不是我一個人的。”

  “2008年的生不如死,2009年的艱難轉型,2010年的嘗試突破……這幾年,我越轉越難,卻越轉越勇。”邱繼寶告訴記者,這些難處都是發展中的困難,只有靠發展來解決。

  觸底反彈後,邱繼寶將轉型的重心聚焦在縫製設備這個主營業務,對縫紉機進行大刀闊斧的“瘦身強體”式變革,開發出行業內首款多功能縫繡一體機。借助“兩美浙江”和“五水共治”,飛躍培育高端裝備製造和再生資源環保産業,飛躍雙星的智慧吊挂系統穩居行業前列,飛躍管業也成為國內新型基建管材的主要供應商。

  “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創新轉型最為迫切,實現轉型最有成效。”對於飛躍的這一次劫後重生,台州市發改委主任張銳敏用“三個最”來點評。

  8年來,不服輸的邱繼寶基本還清了20多億元債務,也迎來了飛躍的再次騰飛。飛躍沒有拖欠一天員工工資,沒有藉故裁員。

  在飛躍的展示大廳,“責任在肩,飛躍無限”的8個大字,尤為明顯。

  這8個字,邱繼寶有著自己的釋義:深陷危機時,勇於擔當,不逃避、不氣餒、不裁員;謀求轉型時,堅定不移,不懈怠、不放棄、不停步。“我要感謝這些曾經的劫難。”邱繼寶説,只有經歷了風雨,才讓飛躍看到了彩虹。

  蛻變的希望:

  一樣的土地

  創造不一樣的價值

  蛻變後的邱繼寶盼天亮,也不怕天亮。

  如今的他,雖然需要更多時間去實現夢想,但他的心態早已變得從容不迫。

  經歷了重重考驗之後,邱繼寶為自己的夢、飛躍的夢設定了“3個不”:國家不鼓勵的不進入、行業過度競爭的不進入、3至5年做不到國內領先的不進入。

  在縫製産業上,走高端智造的路子,讓世界有家的地方就有飛躍。這是邱繼寶的第一個夢想。

  “以前追求銷量、産量,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産品的附加值。”邱繼寶説,所謂的薄利多銷,只是針對低端産品,而此前的危機已經給了他深刻的教訓,而他現在要做的是通過供給側的加減法,砍掉縫紉機的佔有率,減産量、增效益。

  好創意,不怕沒市場。邱繼寶的篤定,來源於飛躍的創新,從機械化提升到智慧化;成套設備、高端製造、無縫接技術等方面均走到了世界領先地位;智慧縫製設備電腦繡花機、多功能家用機、智慧吊挂系統、電腦橫機、智慧模板機的研製,不僅填補了國內的空白,達到世界領先的水準,更打響了“中國製造”的自主品牌。

  打響“中國製造”自主品牌,是邱繼寶堅持實業的動力源泉。佈局環保産業和再生資源産業,“讓世界變得更清潔更自然”,在邱繼寶看來,不僅是一種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更是飛躍的綠色夢想。

  2010年,生産特種新型環保節能管材的飛躍管業成立,其生産原料既可用新料也可用再生料。邱繼寶介紹,這種克拉管引進了德國技術,主要技術指標國際領先,已廣泛用於核電、石化、冶金、城市污水等領域,一躍成為全球第二大排水、排污管材生産商。

  “國家要建設美麗中國,世界也需要天更藍、水更清、草更綠、空氣更清新,飛躍轉型的一個重要方向就是環保産業。”邱繼寶説,眼下,飛躍正努力構建“三個百萬噸”示範基地:百萬噸廢金屬再生、百萬噸廢家電再生、百萬噸廢鋼再生。

  站在邱繼寶的辦公室,能看到一片氣勢恢宏的鋼結構廠房,這是飛躍為浙江工業打造的一個4.0方向的智慧製造示範園區。

  這個小微企業科創園佔地900畝,按照國際一流的標準建設,將配套花園式園區、高端廠房和現代服務業。預計今年底,投資10.8億元、建築面積50.6萬平方米一期工程可建成投産,首批將迎來80家成長型企業入駐。

  邱繼寶告訴記者,“機器換人”後的飛躍,不再需要這麼多空間和土地。草根出身的他,對土地要素配給短缺的小微企業的困境熟稔於心。

  一樣的土地,創造不一樣的産業,實現不一樣的價值。邱繼寶顛覆傳統模式,盤活存量土地,實現資源利用的最大化,為初生型、成長型小微企業打造拎包即可入駐的創業創新平臺。

  “我還有一個更大的夢想。”邱繼寶期盼,將飛躍科創園建設提升為特色小鎮,成為世界級別的産品研發中心、標準檢測中心,讓飛躍轉型邁向世界級優秀企業。

  “很多人笑我傻,説我不投資房地産,不然早就賺發了。”邱繼寶笑著説,在他看來,企業家向前看,並非是向錢看,這也是他堅持實業的原因。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