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62個攝像頭監控886畝農田
- 發佈時間:2016-05-09 16:29:33 來源:湖北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湖北日報訊 記者 夏永輝 通訊員 劉東 趙玉菡 崔海晗
【人物名片】李濤,襄陽市襄州區張家集鎮何崗村幸達鑫家庭農場場主。生於1976年,曾在北京、襄陽等地做過建材生意。2013年返鄉務農,流轉土地886畝,主要種糧食、林果、蔬菜等,並逐步建起品質安全追溯體系。2015年,幸達鑫家庭農場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首批省級示範家庭農場。
田間安上攝像頭,
開發移動端APP
4月26日中午,一場春雨過後,襄州區田間的馬鈴薯、葡萄和麥苗,更加鬱鬱蔥蔥。幸達鑫家庭農場800多畝田間,不見一人。
此時,李濤正坐在辦公室內,點擊電腦螢幕。畫面上,農場每一處農作物長勢、每一個角落情形,都清晰地出現在螢幕上。
給李濤充當“耳目”的,是遍佈田間地頭的62個攝像頭。今年3月,李濤投資20多萬元建起了電子攝像監控體系,實現對農作物生産過程的即時監控。李濤説,這是幸達鑫家庭農場産品品質安全追溯體系的一部分。
40歲的李濤,是襄州區張家集鎮何崗村人。早些年,他一直在外務工,在北京、襄陽等地從事建材行業。生意有所成就後,眼界也開闊起來。2013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展家庭農場,激起了李濤濃厚興趣。
當年9月,李濤返鄉,流轉土地886畝創建幸達鑫家庭農場。其中,糧食種植區600多畝,果木蔬菜種植區200多畝。“如今生活條件好了,誰都不愁吃喝,愁的是吃得健不健康、安不安全。”李濤琢磨,農業生産不僅要産出高效,更要産品安全。
不僅對生産過程全程監控,幸達鑫農場還建設專業網站、開發移動端APP、開啟農産品電商認購等服務。以後,消費者不僅可以隨時隨地在電腦、手機上監督農産品施肥、除蟲、採摘,還可通過掃碼了解該産品産前、産中、産後全鏈條資訊。
農場對作物生長、施肥、用藥等資訊詳細記錄。打開筆電,只見“4月12日,荸薺下地”、“13日,硼肥60袋,一袋一桶水”等記錄,一目了然。“以後還要通過有機認證,沒有這些基礎記錄不行。”李濤説,希望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培育讓消費者認可放心的品牌。
真金白銀投入,趟著泥巴走
李濤的做法,並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認可。種了一輩子地的父親李新春,認為他“遲早會虧得要飯”。“僅流轉費用,每畝地一年就要1000元錢。”70歲的李新春感嘆,土裏還真能刨出個金子來?
目前,幸達鑫農場已投資900多萬元,用於土地流轉、溝渠硬化、農機購置、投工投勞和品質監管。“都是真金白銀往裏砸,以前搞建材的一點老本全投進去了。”李濤告訴記者,雖然自己計劃得很美好,但到目前為止還是趟著泥巴在走。
去年,幸達鑫農場收穫了100多萬斤小麥和稻穀,毛收入100多萬元。李濤無奈地説:“雖然是綠色、無公害農産品,但並沒有價格優勢,都按一般的市場價銷售。”“收穫最大的,就是不少人説自己種的糧食好吃,味道不錯。”
今年,李濤開始大面積地種植葡萄和蔬菜,這些農作物以後便於以質論價、優質優價。目前,在種的80畝有機葡萄園,按每畝挂果4000斤、每斤採摘12元計算,未來僅此一項,年收入就可達300多萬元。
提升品質安全,根基在於規模化
“很有遠見!”襄州區光彩建材市場商戶余四海,對李濤建立農産品品質追溯體系的做法很讚賞,專程跑來買青豆。
在幸達鑫農場,除了視頻監控外,調取農場硬碟內的影像資料,還能追溯到每一個農産品的生長全過程。“這樣就對産品的品質和安全性更放心了。”余四海説,“如果能讓孩子吃上安全放心的食物,我們寧願多花些錢。”
幸達鑫農場的做法傳出後,河南鄧縣和襄州雙溝、龍王等地的種地大戶,紛紛前往參觀學習。襄州區農業局局長姜遠龍説:“大家都認為很有前途,是未來的發展方向。”“確實很先進!”正給農場採摘豌豆角的農民肖秀蘭表示,一台電腦就能管好800多畝地,以前可不敢想。
不過,肖秀蘭自種的5畝地並不打算像李濤那樣管理。“上監控、上農機都划不來,我和老伴兩個人種好地就行了。”60歲的肖秀蘭表示,“自家既沒錢投入,也不懂得這些。”“千家萬戶搞生産,只能吃飽飯混個肚兒圓;既難以監管品質安全,又産生不了大的經濟效益,”姜遠龍認為,“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經營效益的提升,出路還是在於規模化生産,在於李濤這樣的先行者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