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300萬蠶農權益有了法律保障

  • 發佈時間:2016-05-09 07:30:4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賀亮軍易祚平本報記者燕玉海

  “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目前,廣西蠶繭産量約佔全國總量的5成,連續11年穩坐全國“頭把交椅”,同時也超過位居世界第二的印度。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蠶學會理事長向仲懷把廣西的蠶桑産業發展稱讚為“神奇的廣西現象”。

  廣西蠶業發展怎樣才能越做越強?業界普遍認為管好種子、用好種子是關鍵。3月31日,廣西壯族自治區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表決通過《廣西蠶種管理條例》,今年7月1日將正式施行。作為一名長年在生産一線開展科研生産的“老蠶農”,廣西蠶業技術指導總站推廣研究員陸瑞好,對此深有感觸:“這是我國第一部蠶種管理條例,對保護300多萬廣西蠶農的利益意義深遠,將推進廣西迎來蠶業發展的第二個春天。”

  廣西蠶業迅速崛起

  記者在宜州市德勝鎮圍道村板尋屯,

  發現幾乎家家戶戶種桑養蠶。“種桑養蠶是村民們最主要的經濟來源。”德勝鎮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韋江者介紹,“板尋屯全屯30戶,人口145人,桑園面積達500多畝,全屯60%的農戶都發展小蠶共育。2000年以前,板尋屯的群眾生活水準還比較低,屯裏的房子基本上還是泥瓦房,屯裏的道路泥濘不堪,農村面貌落後。經過十幾年種桑養蠶,板尋屯已成為德勝鎮最富有的村屯之一。不但家家戶戶蓋起樓房,而且基本上都有了小汽車。2015年底,全屯共育小蠶6萬張以上,實現收入300萬元,戶均收入達10萬元以上。”説起板尋屯的變化,韋江者興奮不已。

  像板尋屯種桑養蠶奔小康的例子,是廣西各地桑蠶産區的一個縮影。

  2000年以來,廣西緊緊抓住“東桑西移”歷史機遇,承接産業轉移,大力發展桑蠶産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桑蠶産業已成為廣西在國內外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特色優勢産業,蠶繭産量連續11年全國第一,約佔全國1/2、世界1/4,形成了“世界蠶業看中國,中國蠶業看廣西”的發展新格局。

  業內將桑蠶産業稱為“一條蟲”産業,過去的“一條蟲”,如今發展成了“産業龍”。據統計,2015年廣西桑園面積約佔全國1/4;畝桑産繭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2.3倍;蠶繭産量約佔全國總量的一半,是世界第二位印度的2.3倍;蠶絲産量4.07萬噸,佔全國1/4,全國每4根蠶絲中就有1根來自廣西。2015年廣西蠶農種桑養蠶收入125億元,純收入87.8億元,養蠶農戶來自桑蠶産業的每人平均純收入約2500元。廣西已發展成為全國乃至世界最大的原料繭生産基地和繭絲加工基地。

  決不讓坑農假蠶種再出現

  來賓市忻城縣北更鄉蠶農樊志豐曾經是鄉里有名的小蠶共育戶,可如今共育室卻關閉了。“如果市場管理更嚴格,我自己又不貪小便宜的話,倒楣的事情就不會發生。”提起以前的蠶種事件,樊志豐至今仍自責。

  2013年8月,因貪圖便宜,樊志豐在無蠶种經營許可證的周某處購買了一批外省蠶品種的蠶種進行共育,並把育好的蠶種出售給了本村的65戶蠶農。原本以為以低價格賺了高利潤,這是一筆絕對大賺的買賣。令樊志豐萬萬沒有想到的是,蠶農把蠶飼養至大蠶期,眼看蠶準備上簇結繭,很快就要有收穫了,可就在準備上簇的前兩天,蠶病大量暴發,導致65戶蠶農飼養的80張蠶種的蠶無一收成。樊志豐為此後悔不已。

  跟樊志豐相比,宜州市沙嶺村的龐海菊則謹慎得多。龐海菊告訴記者,她家每批養蠶1.5張,自育小蠶,蠶種來源是在宜州市各個蠶种經營部購買。“以前都是聽經銷商介紹,省內省外的蠶種都飼養過,養蠶産量不穩定,現在購買的蠶種都是廣西本地生産的蠶種,貼有檢疫標簽,品質有保證。”龐海菊説。近幾年,龐海菊養蠶産量穩定,收入一路看漲。

  同樣是蠶種,差別為什麼這麼大呢?“八桂學者”、廣西蠶業專家朱方容就上述案例進行分析,蠶種是一種特殊的生物種子,廣西地處熱帶亞熱帶,對蠶品種的適應性要求比較特殊,外省蠶品種在廣西飼養可能會“水土不服”,容易發生蠶病。桑蠶微粒子病是可以通過蠶種(胚種)傳染的。為防養蠶發生微粒子病,蠶種必須經過微粒子檢驗合格才能發給農民飼養。

  針對廣西的氣候特點以及農村生産水準,廣西農業廳先後自主培育出大批桑蠶品種和高産優質雜交桑品種,其中“兩廣二號”蠶品種成為全國推廣量最大的夏秋蠶品種。此外,廣西農業廳還先後投入5000萬元扶持建成現代化桑蠶原種場,為全區桑園面積迅速擴大提供了種子保障。

  雖然廣西有關部門為種子提供了強大的保障,農業部和廣西也相繼出臺辦法對蠶種進行管理,但是因蠶種問題而受影響的事件,仍時有發生。

  護農的好“條例”

  “廣西蠶種管理條例能保護我們蠶農的利益,我對《條例》的實施充滿期

  待。”玉林市福綿區沙田鎮關塘村養蠶專業戶林祖德按奈不住興奮地介紹,以前養1張蠶種只得60斤左右的繭,《條例》7月1日實施後,蠶種市場將進一步規範,蠶種品質將會更有保證,他估算了一下,平均1張蠶種産繭量可提高到75斤繭,同樣一年養10張種,他的收入可能比過去要多5000元左右。

  “目前廣西每年蠶繭産量超過30萬噸,每年需要蠶種800萬張左右,蠶種品質關係廣西80多萬戶、300多萬蠶農的切身利益。”廣西蠶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祁廣軍介紹,《廣西蠶種管理條例》對蠶種以及商品小蠶的適用範圍、政府及有關部門管理職責、蠶遺傳資源保護與品種審定、生産經營管理以及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了規範。並通過明確蠶種生産經營許可條件、許可受理核發期限等具體規定,規範行政主管部門的行政管理行為,維護蠶種和商品小蠶生産經營者的合法權益;通過放寬蠶種生産經營許可條件,將蠶种經營許可下放至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促進廣西蠶種行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祁廣軍介紹,《條例》對影響廣西蠶種生産經營甚至産業發展的關鍵節點:蠶新品種選育、審定和推廣;蠶種生産經營許可;商品小蠶生産經營;蠶種品質檢驗檢疫;區外蠶種引進和銷售;蠶種品質事故處置等關鍵點以法規形式加以規範。一是明確了蠶種的適用範圍,將商品小蠶生産、經營和管理活動納入適用範圍;二是以行政審批制定改革精神為指導,放寬市場準入門檻;三是注重維護蠶種和商品小蠶生産者、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四是增強執法的可操作性。

  “廣西將通過執法檢查、印發宣傳小冊子、舉辦學習培訓、召開推廣現場會,以及列入普法計劃等形式,推進《條例》的貫徹實施。”廣西農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當前國家正加快推進的“一帶一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以及北部灣經濟開放開發的深入推進,都將給廣西蠶桑産業帶來了新的發展良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