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背包”創業不再是夢

  • 發佈時間:2016-05-08 20:51:40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位於徐匯區桂林路的“越界”創意園區,騰訊科技“啟創中國”基地集聚著一批“背包入駐”創新項目,按孵化成熟度分為“育龍”“飛龍”“騰龍”三個等級,從2015年1月啟動至今,已有超過60個創新企業先後在此孵化。離騰訊創新基地不遠,可可空間(CocoSpace)、創嘉站、遊族網路等近30家眾創空間都“扎堆”在漕河涇開發區。

  O2O結合,優勢産業成“風口”

  在大眾創業的“創客工坊”和“眾創空間”,有專利、有創意的“背包族”瀟灑地走來,簡便註冊,租幾間“活動辦公室”就開始創業。如今,這裡既有留學生、大學生創業,也有高管、工程師、職業經理人,以及職業創業家投資。騰訊上海創業基地相關負責人説,騰訊基地將用3年集聚150~180個創新體入駐,吸引1億~2億元風險投資。這種創新在於“養小魚小蝦”,基本以半年為一個週期。

  政府和企業將各自的優勢疊加起來,創業群體在漕河涇開發區可以分享O2O(線上線下)的實惠。該負責人表示,徐匯區政府為孵化基地提供免租場地、孵化支援基金、稅收優惠和人才扶持;而像騰訊這樣的網際網路企業則充分利用各自的品牌、客戶資源和流量優勢以扶持創新項目,線上、線下結合,相得益彰,形成了獨特的“向心力”。

  各類創新主體在這裡如魚得水,他們看重的是漕河涇開發區在IT領域的既有優勢,就像當年企業投資先看有沒有“七通一平”一樣,而今創業者將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網、平臺經濟作為基本“配置”,通過漕河涇開發區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創投資本的“接力式”服務,許多“四新經濟”與傳統産業融合發展,一大批優質中小科技企業如雨後春筍般茁壯成長。

  三重“集聚”創造新生態

  “集聚創新主體、集聚領軍人才、集聚創投資本”,徐匯區和漕河涇創新孵化“線路圖”打造出優質創新生態。經過20多年的集聚開發,漕河涇開發區已擁有高科技企業3600多家,8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在園區設立120多家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新一代資訊技術、航空航太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清潔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是漕河涇的“招牌”,儘管這些“高大上”企業未必直接介入小微創新,卻為後者提供著重要的産業“背書”。今年,艾默生、默沙東、費森尤斯等一批“世界500強”企業相繼在漕河涇建立中國或全球研發中心,這些掌握核心技術的行業領先公司集聚在漕河涇,成為中小微科技企業及時感知全球科技創新“風向標”。未來五年,漕河涇將再引進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地區總部和研發機構50家,進一步提高這類企業的集聚度,拓寬科技創新的産業領域。

  獲得創投資金是不少小微創新項目創業時的“第一推力”。近年來,漕河涇開發區科技金融服務的層次和能級不斷提升,他們以公司化運作為主體,構建天使投資、企業信貸和直接融資三大投融資服務體系,為實體經濟提供全金融鏈資本市場對接服務。徐匯區和漕河涇各出資500萬元,建立總規模為1000萬元的第一期天使孵化基金,作為創新創業項目吸引其他天使基金、風險投資(VC)、私募基金(PE)的引導和配套資金,對初創期、孵化期企業實施股權投資,今後五年該基金將逐步增加到3000萬元。同時,他們將建設漕河涇創投資本港大廈,註冊在園區的各類創投資本五年內將達到100億元,形成創投“造血”體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