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私家車做網約車急需加強監管

  • 發佈時間:2016-05-06 05:32:25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進入門檻低 監管漏洞百齣 平臺只顧抽取管理費

  5月2日晚,深圳一名女教師搭乘滴滴公司網約車涉嫌被司機搶劫並殺害,而在此前的3月份,據深圳公安部門排查,部分C2C網約車司機存在吸毒、精神病、違法亂紀等問題,一些“毒駕”人員使用已登出的駕駛證註冊成為網約車駕駛員,依賴私家車的C2C網約車平臺再遇危機。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C2C網約車存在司機進入門檻低、平臺監管不嚴以及不進行服務培訓等問題,導致C2C網約車平臺不斷出現司機騷擾、毆打甚至傷害乘客的現象,因此業內呼籲相關管理部門儘快出臺相關法規對私家車做網約車進行監管。

  文/廣州日報記者段郴群、劉冉冉

  C2C網約車再出重大事件。5月2日晚,深圳一名女教師搭乘滴滴公司網約車被司機涉嫌搶劫並殺害。

  此事件並非滴滴首次出現此類情況。

  據媒體報道,2016年3月26日深圳濱海大道發生一起交通事故,造成兩名男子受傷,涉案的兩名滴滴司機存在多項交通違法,包括涉嫌酒駕、撞人逃逸、事故騙保、見死不救等;2015年10月,在廣州,因打車加價發生糾紛,一名90後滴滴司機竟持鋼管毆打乘客,打鬥過程中,男乘客的肩部、手掌等部位骨折,構成輕傷。

  2015年10月,在武漢,滴滴司機王某在行駛過程中手持一把倣真手槍威脅女乘客,隨後,王某謊稱自己殺過人,迫使女乘客屈從,在車內將女乘客強姦,後又通過手機支付寶轉賬,迫使女乘客向其轉款2.5萬元。

  2016年4月,四川周女士在使用優步軟體叫車,上車後發現司機繞路,提醒司機後反而遭到辱罵,最後乘客被扇耳光。

  業內:

  急需政策監管網約車

  據悉,目前國內專車模式主要為兩種,一種是主要依賴私家車為主的C2C模式,包括滴滴、優步、易到,另一種則是以全自營車隊投入服務的B2C模式,包括廣州如約租車、神州專車、首汽約車等。

  業內表示,雖然在市場份額上C2C模式佔有優勢,但由於過度依賴私家車,C2C專車模式將面臨巨大政策風險。

  交通部已明確表示,沒有取得營運許可的人員和車輛對外提供客運服務,這是不合法的。而在去年10月,為了規範專車市場,交通部就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對於私家車是否能做專車,較多意見是持否定態度。有消息透露,今年5月,國家相關部門或將出臺網約車管理辦法,對私家車運營做網約車進行嚴格管理。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C2C網約車不斷曝出安全事故,或加快國家相關部門出臺規定監管私家車運營做網約車的速度。

  C2C網約車

  三大亂象

  1監管不嚴

  從此次深圳女教師被滴滴網約車司機搶劫並殺害可以看出,目前C2C網約車公司對司機無法監管。

  據了解,此次深圳滴滴涉案司機註冊時提交了真實的身份證件、駕駛證和車輛的相關材料,滴滴公司按照自己的標準進行審核,在審核環節不存在問題;但涉案司機作案時用了一個假車牌,這個線下違法行為滴滴公司後臺很難及時監控。

  有業內人士表示,相比C2C網約車平臺,使用自己公司的車輛以及自己公司專職司機的B2C網約車平臺在監管方面則嚴格很多。

  2司機進入門檻低

  據了解,目前C2C平臺由於過度依賴私家車,因此對私家車進入平臺的要求普遍較低。

  據悉,司機只要提交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交強險等基本材料,就能通過網路註冊成為網約車司機,而對於司機此前做過什麼,有什麼不良記錄,C2C網約車平臺是無法獲悉的。由於不需要面試,網約車公司也不知道司機是怎樣的人。

  門檻低導致了目前C2C網約車平臺司機良莠不齊,在今年3月份,深圳相關部門通報,目前深圳C2C網路約租車駕駛員招錄普遍存在把關不嚴的問題。經初步排查,深圳市網約車駕駛員中發現有吸毒前科人員1425名、肇事肇禍精神病人1名、重大刑事犯罪前科人員1661名。

  3平臺只管收錢不管其他

  據了解,目前C2C網約車平臺的盈利模式是,C2C網約車公司每單從運營收入中抽取20%~25%作為平臺管理費用。

  這種盈利模式取決於只要有數量龐大的私家車加入,C2C網約車公司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平臺提成費,因此有的網約車公司對私家車加入沒有任何限制,甚至公開打出“只要你有私家車,就可以加入掙外快”的廣告,吸引普通私家車車主加入。

  記者在調查中獲悉,眾多C2C網約車平臺希望司機能增加每天的訂單,這樣可以獲得更多的管理費,而一些C2C網約車公司對司機的進入門檻以及監管則是走過場,更無從對司機進行上崗培訓,導致了事件不斷發生。

  記者手記

  地方性的規範約束

  仍顯力度不足

  深圳女教師被滴滴順風車主劫殺事件,截至昨晚已過去三天兩夜。在此期間,政府部門的通報、媒體的追責,甚至於當事人家屬的無聲憤怒以及打車族的刷屏吶喊,都未能撤下滴滴平臺上“隱去車牌號個別數字”的小小設置。這一“非技術性障礙”,使平臺的所有致歉聲明都顯得缺乏誠意。

  事實上,審核把關漏洞只是網約車平臺多個“不願解決”的問題之一。在今年廣州市交委先後4次約談6家網約車平臺時,就曾通報有6%的網約車司機有治安處罰和犯罪記錄。但私家車主使用的車牌甚至車型都與註冊資訊不符的情況也屢見不鮮,如此頑固,需要管理部門加大力度進行有效的監管,不能讓這種行為聽之任之。

  移動互聯時代,一鍵約車的形式確實方便了大眾,但網約車發展至今準入門檻普遍過低的現狀仍存在。為規範網約車機制,近期廣州、上海等地都密集對網約車展開嚴格規範,並加強計程車的服務品質提升,然而在國家層面尚未出臺行業管理辦法的背景下,地方性的規範約束仍然顯得力度不足,部分城市嘗試設立的職業門檻,也常常被網約車以各種技術理由“搪塞敷衍”淪為擺設。

  其實對於老百姓而言,無論是計程車還是網約車,歸根結底還是服務至上,若只是為了單一的經濟利益,不論是舊業態還是新業態,最終都會走向自己編織的發展困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