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聞分析:農業結構調整將為百姓餐桌帶來哪些變化

  • 發佈時間:2016-05-05 18:55: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5月5日電 新聞分析:農業結構調整將為百姓餐桌帶來哪些變化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

  據農業部5日消息,我國將重點推進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轉型升級。農業結構調整包含哪些內容?將為百姓餐桌帶來哪些變化?如何確保農民收益?在農業部5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回應了上述熱點問題。

  種植業:調減玉米 增加雜糧雜豆特色産品

  當前,在糧食産量實現“十二連增”後,我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小麥、稻穀口糧品種供求平衡,玉米出現階段性供大於求,大豆供求缺口逐年擴大,棉花、油料、糖料等進口增加。同時,資源環境的約束壓力越來越大、消費結構升級的要求越來越高。

  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在發佈會上表示,農業部已編制《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2016-2020年)》,總的考慮是,保口糧、保穀物,穩定棉花、食用植物油、食糖自給水準,保障蔬菜均衡生産供應。

  種植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玉米。農業部已出臺意見,鞏固提升優勢産區,鼓勵非優勢産區農民將退出的玉米改種市場需要、效益較好的其他作物,並促進玉米轉化加工。重點是調減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乾旱區和西南石漠化區等“鐮刀彎”地區的非優勢區玉米,引導農民改種大豆、薯類雜糧、青貯玉米、優質飼草等。

  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各地反映,預計今年玉米意向種植面積調減2000萬畝以上,為近13年來首次減少;預計大豆面積增加600多萬畝,增加的面積主要集中在東北地區;市場需求較旺的品種增加較多,預計雜糧雜豆呈增加的趨勢,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面積增加。

  農業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曾衍德表示,農業部將強化宣傳引導,解讀玉米收儲制度改革重點內容。會同財政等部門,抓緊把糧豆輪作、糧改飼等各項補助政策儘快兌現到戶、落實到田。認真落實大豆目標價格政策,保護農民種豆積極性。舉辦展銷會、博覽會,發展電商,推介雜糧雜豆等特色農産品,讓産品順暢銷售、農民收入穩定增加。

  生豬和草食畜牧業:提升豬牛羊肉及乳品産能和品質

  近年來,我國肉類綜合生産能力不斷提升。然而,發展方式相對落後,生態環境約束趨緊,是畜牧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余欣榮表示,農業部把生豬佈局優化和發展草食畜牧業作為畜牧業結構調整的重點,印發相關意見和規劃,著力穩生豬、促牛羊,提高資源環境匹配度,促進畜牧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

  據農業部畜牧業司司長馬有祥介紹,下一步,農業部將指導並推動地方合理劃定適宜養殖區域和禁止養殖區域,在南方水網地區創建100個國家級生豬標準化示範場和10個畜牧業綠色發展示範縣;在洞庭湖區開展減畜禽、減水産養殖“兩減”試點,為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積累經驗。

  同時,推動有關部門加大對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支援力度,重點建設糞污處理設施;會同有關部門研究中央財政對生豬價格指數保險保費進行補貼的辦法,爭取在全國生豬養殖大縣的規模養殖場、大型養豬企業擇機全面實施。

  在牛羊肉及乳品方面,農業部將完善農牧結合的養殖方式,建立資源高效利用的飼草料體系,發展種養結合迴圈農業,推動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大對牛羊調出大縣的支援力度,實施振興奶業苜蓿行動,提升國産乳品品質和品質安全水準。

  漁業:促進優質漁業資源可持續供給

  “針對漁業資源持續衰退、捕撈産能嚴重過剩、水域生態環境污染加重等突出問題,農業部正在研究制定《關於加快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的指導意見》,並進行專題部署。”余欣榮表示,要以提質增效、減量增收、綠色發展、富裕漁民為目標,調優區域佈局、産品結構、産業結構和要素配置。

  據介紹,農業部圍繞轉變水産養殖方式、加強漁業資源養護等方面,推進漁業轉方式調結構。截至目前,水産健康養殖示範場總量達到5856個。實施海洋伏季休漁和長江、珠江禁漁,大規模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場建設,保護中華鱘、江豚等珍稀瀕危水生動物。在全國範圍開展了4次“絕戶網”專項清理行動。

  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趙興武表示,下一步,農業部將推動完善漁業油價補貼政策,重點用於支援減船轉産、漁業生態環境修復、池塘標準化改造等,積極推動有關部門繼續支援漁港建設;強化漁業資源和水域環境保護,壓減近海、河湖網箱養殖,發展海洋牧場和遠海網箱;清理整治“絕戶網”和涉漁“三無”船舶,加強長江生態環境保護,推動儘快啟動長江捕撈漁民“退漁上岸”工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