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歐美“工匠精神”一線見聞錄

  • 發佈時間:2016-05-05 12:30:56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架豎琴可拆成約2500個獨立部件,製作一架豎琴需兩年多時間;雖然工具比幾十年前先進很多,義大利傢具生産製作時間仍比普通傢具生産流程長30多天;在加拿大,越來越多的人也開始回歸傳統,發現傳統木製獨木舟的好處;而堅持品質、推崇創新這種現代企業的"工匠精神",也為美國公司IBM牢牢鎖住競爭優勢

  美國中西部城市芝加哥西郊,在世界著名豎琴公司萊昂-希利公司的廠房內,女工芭芭拉手握一把由馬尾製作的小刷子,在自己的臉頰上輕輕摩擦兩下,然後小心翼翼地用刷子粘上小塊金箔,準確快速地貼在原木琴柱上,之後開始細細拋光。春日的陽光裏,一朵朵手工雕刻的木頭花紋變得金光閃閃,美麗奪目。

  “這個過程看上去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已在萊昂-希利公司工作了37年的高級制琴師史蒂夫·弗裏茨曼日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他告訴記者,貼金箔前,需要先給原木部件涂上黏土和石膏打底劑,然後一層層打磨,之後才能貼金箔。貼金箔時,芭芭拉先用刷子在臉上摩擦産生靜電,再吸起金箔、粘貼、打磨,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不能有絲毫差錯。

  “這種貼金箔的方法在萊昂-希利叫水法貼金。100多年前,萊昂-希利就使用這一工藝,這是萊昂-希利的獨有工藝。”

  弗裏茨曼説,如果用手拿著金箔,受體溫影響,金箔可能褪色乃至熔化,浪費原料,也無法保持美觀,更無法使之與原木柱體融合。

  “必須掌握正確的方法,準確的溫度,精確的時間,才能達到我們的標準,”弗裏茨曼説,“芭芭拉今天所做的工作、手法基本和100多年前一樣,製作膠水和石膏打底劑的溫度也和當年一樣,我們的水法貼金技術就是這樣經過一代代工匠之手傳承下來。”

  萊昂-希利公司由喬治·沃什伯恩·萊昂和帕特裏克·J·希利於1864年在芝加哥創立,是美國首家豎琴製作公司,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美國經濟大蕭條和芝加哥大火災倖存下來,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豎琴公司之一,打造了世界豎琴界的經典品牌。

  弗裏茨曼説,一架豎琴可拆成約2500個獨立部件,將如此多的部件組合成一件完美的藝術品般的樂器,需要每個部件都完美無缺。150多年來,萊昂-希利公司堅持傳統手工製作每個部件,水法貼金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個傳統手工技藝。這種手工製作保證了品質,但需要花費大量精力和時間,在萊昂-希利,製作一架豎琴需兩年多時間,不同的木塊需要不同的設計、打磨等加工處理。

  弗裏茨曼説,一切都離不開好的工匠。在萊昂-希利,工匠的獻身精神是豎琴傳奇和魅力的一部分。“我們的技術工人都有一些藝術和音樂天賦,這是我們工匠團隊的獨特之處。”

  弗裏茨曼説,在美國,平均而言,工人為一家公司工作約4年就會跳槽。而萊昂-希利公司員工的平均工作年限是這一數據的3倍,這有收入方面的原因,更包含著認同感和成就感。

  “在一天結束的時候,對自己的工作感覺良好,這不是能用金錢衡量的,”弗裏茨曼説,“這是一個匠師獻身精神的源泉,也是我們公司産生了大量像我這樣的工匠,並能靜下心來做30多年的原因。”

  變與不變

  設計感強、工藝精良,這是大多數義大利製造的産品留給消費者的印象,也是義大利工業精心呵護的品牌形象。

  在物質生産極大豐富的今天,在滿足了功能上的基本需求之後,如果在工藝精度、用戶體驗、藝術審美等方面精益求精,往往是製造業産品在競爭中勝出的要訣所在。

  長期與義大利工業、建築等各類設計行業人士接觸的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辦公室副主任孫群説,義大利人的工匠精神體現在從設計到製造的全過程:在設計階段,工匠精神體現在對文化與用戶的理解與尊重上;在製造階段,則體現在對工藝與技術的傳承與創新上。

  馬西莫·馬吉是義大利一家傢具企業經營者,這家企業由其祖父創立,總部位於佛羅倫薩附近,目前業務已進入中國市場。在一年一度的米蘭國際傢具展期間,馬吉接受記者採訪表示:“我們的傢具生産製作時間比普通傢具生産流程長30多天,但也正是我們傢具中的文化內涵使得這一技藝傳統延續生存了數百年的時間。”

  這家企業生産的傢具復古風格突出,在數量龐雜的傢具展上辨識度很高。除了“慢工出細活”的理念外,馬吉還指出:“雖然我們使用的工具要比父輩幾十年前使用的先進很多,但在傢具的最後製作階段,往往要採用一些包括傳統手工技法在內的特殊工藝,對傢具線條、光澤、配件等細節進行加工處理,以區別工業流水線生産和手工藝製作,這使得我們的産品能夠滿足那些有高品質需求的市場客戶。”

  類似的還有葡萄酒行業。在不久前舉行的第50屆義大利國際葡萄酒展上,擁有800多年家族經營史的布洛裏奧城堡酒莊董事長弗朗切斯科·裏卡索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葡萄酒生産從技術工藝流程上來説,學習製作並不難,但葡萄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新興的葡萄酒廠商需要用相當長的時間去認知,比如通過哪些産品元素來體現地域特色。

  裏卡索利表示,在生産葡萄酒具有悠久歷史的法國、西班牙、義大利、奧地利等國,都有辨識度高的葡萄酒産品,絕不僅是簡單的技術問題,還要看大自然是如何饋贈當地人的。義大利釀酒的葡萄都在露天種植,不是在溫室大棚,種植過程需要非常用心,因為外界多種因素的變化會讓葡萄的品質産生非常大的改變,如氣候大環境的因素、微觀環境的因素、土地的類型、陽光的方向等等。

  裏卡索利説,過去,葡萄酒是義大利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天大量體力勞動之後,通過飲酒來補充熱量和能量。如今,從消費角度看,對葡萄酒數量上的需求可能有所降低,但在品質上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他還將義大利的葡萄酒文化比作中國的茶文化,強調歷史傳承、文化內涵、地域特色等。

  工程師到傳承人

  獨木舟是加拿大的象徵。但隨著材料科技和時代的發展,加拿大傳統的獨木舟製造工業漸漸消逝。在加拿大人口最多的安大略省,手工船匠僅有20多名,而採用與客戶攜手共同造船的只有兩人,福斯特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加拿大木製獨木舟製造導師協會的創會級成員,福斯特居住在多倫多以西70多公里的小鎮弗裏敦附近的密林之中。這個佔地約60畝的松林區,既是他的住所,也是他的造船工坊。

  曾經是一名賽馬場電腦工程師的福斯特,畢業于多倫多懷雅遜大學電子工程專業。23年前,厭倦了終日面對電腦的他,聽從父親的建議,轉行開始學習製作獨木舟。師從多倫多著名獨木舟大師弗勒內特一年後,福斯特創立了自己的船坊,開始製造已有150多年傳統工藝歷史的獨木舟。

  福斯特對記者説,手工製作一隻獨木舟需3周時間,售價6000多加元(1加元約合5元人民幣),價格相對昂貴。經過幾年的市場經營,他發現不少發燒友對4000加元的價位接受度更高,於是推出讓客戶自製獨木舟的服務,客戶每週來作坊兩三次,在他的指導下製作獨木舟。如此,既節省了自己的工時,又不會虧本。而客戶從製作中學到了手藝,也增進了對獨木舟的感情。

  不過福斯特指出,這種船匠式經營模式雖好,但容量有限,規模無法擴張,客戶群也需慢慢培養。他説,五六十年前,加拿大還有大規模的獨木舟製造廠,但隨著玻璃鋼的使用,一個現代化工廠一天就可以造20艘船,且硬度高、價格低,手工木船廠也因此消失。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又開始回歸傳統,發現木製獨木舟的好處:工藝性強、有傳統和歷史感、輕便(一個人就能扛起來)。尤其是傳統的製作過程,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福斯特製造的獨木舟是100多年前的傳統工藝,用不同長度的雪松木條,在烘烤箱烘烤半小時後,在船體模具上彎曲粘合成獨木舟的形狀。然後,外層貼上一層帆布,再刷防水塗料製成。這樣製作的獨木舟重約25公斤,輕便耐用。

  今年第一季度,他和客戶一起做了6隻獨木舟,這是前一年的數量,倉庫裏還有10隻待修。即便如此,忙碌的他也不願擴大經營規模。

  福斯特説,招人就意味著公司化,要考慮員工的工資、勞保、福利、安全、管理等各種事宜,而原本他做船就是為了享受自由、享受手藝、體會藝術化的生活,親身與客戶交流、傳授技藝才是樂趣所在。

  福斯特喜歡木工製作,特別是做有弧度的木製品。隨著他的名氣在圈內越來越大,除了獨木舟,人們也請他製作許多有弧度的木器,大到教堂的木質穹頂、木製飛機螺旋槳,小到家裏的木魚裝飾品等。

  如今,福斯特的密林工作室已從原來的一個擴張到3個。非常享受目前工作狀態的他,站在新建好的木工房內對記者説,除了造船,他每週還要去加拿大最大的木工工具連鎖店教授木工課,比如教客戶怎麼做獨木舟的座位、木質雪橇、船槳、茶几等。

  福斯特把自己定位為匠人,而不是藝術家。他説,工匠和藝術家相同的是,都要耐得住寂寞,精雕細琢。但“藝術家的作品強調視覺感受,不具實用性,甚至有些不能碰觸;工匠的作品則更突出實用性、堅固性和藝術性,要創造出好看耐用、值得流傳的東西”。

  用“工匠精神”鎖住優勢

  通過不斷的收購和剝離,目前美國IBM諮詢和服務的收入比重已超過總收入的50%,轉型初見成效。談及原因,IBM智囊機構“全球卓越中心”一位專家説,企業激勵員工自主創新和研發的機制,以及著力培養全球化人才的戰略,是IBM保持活力的關鍵。堅持品質、推崇創新這種現代企業的“工匠精神”為IBM牢牢鎖住競爭優勢。

  源源不斷的創意是確保企業保持發展勢頭的動力源泉,而這得益於IBM鼓勵創新研發的機制。據介紹,IBM每年投入約13億美元用於研發。IBM的研發機構中有5名諾貝爾獎得主,他們還長期與麻省理工等一流院校和研究機構保持合作。

  同時,IBM鼓勵每個員工投身研發工作,一旦員工的創意被專利部門認可,IBM即幫助員工申請專利並由公司支付相應的專利申請費,同時IBM也成為專利權的共有人。這樣的機制使得IBM每年能獲得多達9000至1.1萬個專利技術。

  一名IBM員工説,公司裏很多員工都擁有自己的專利。雖然IBM對此並不高調,一般在公司內部以表揚信的形式公佈喜訊,但每個員工都以獲得這封表揚信為榮。“這是一種無形的動力,沒有什麼比獲得公司對我們的認可更讓人興奮了。”

  除了研發,能成為世界知名的行業巨頭,IBM的全球戰略功不可沒。IBM的一名專家説,IBM在全球擁有近43萬名員工,公司不會簡單地在當地外包服務,而是派出員工熟悉當地情況,融入當地文化,做到“知己知彼”。

  以IBM在中國的業務拓展為例,IBM于1979年開始在中國發展業務,至今已在中國內地設立了47個分公司和辦事處、9個研究院、創新及方案中心、7個全球服務和製造中心。從研發到製造,再到服務,都做到深度融合,有的放矢,把握住市場的主動權。

  “藍色巨人”屹立百年仍在引領行業不是偶然。企業科學成熟的管理激勵機制與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使企業的發展走向良性迴圈。展臺前,一名IBM員工告訴記者:“我為自己是一名IBM人而自豪,我的理想和我的事業心都能在IBM實現,不用多説,我也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