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際金融業裁員趨勢可能持續

  • 發佈時間:2016-05-05 09:31:39  來源:西寧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日,日本第一大券商野村控股就開始啟動一輪較大的業務重組計劃和裁員行動,波及歐美、亞洲等多地市場。這表明,野村拓展海外業務的努力遭遇了不小的挫折,據悉也是多年來未能在歐美市場盈利之後,內部大範圍成本削減計劃的一部分。

  事實上,野村控股只是眾多啟動裁員計劃的跨國金融機構的一員。有業內人士預測,在科技變革的衝擊下,未來十年金融業的員工和分支機構可能減少30%。

  年內至少還有12萬人面臨下崗

  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野村從破産的雷曼兄弟手中買下歐洲與亞洲業務,意在借此實現“國際投資銀行”的發展宏願。但在收購完成之後,野村證券就遭遇了歐債危機,歐洲經濟陷入低迷。在美國市場,由於當地金融機構的競爭,野村在股票承銷等方面也未能奪取市場份額。成本與損失雙雙上升,現在不得不縮減這些地區的業務。

  據日本媒體報道,日本野村控股公司4月中旬宣佈,將以歐美為中心最多裁員約1000人。截至2015年底,野村在歐美的僱員約有6000人。據稱,野村此番裁員的主要對像是股票相關業務,野村將撤出歐洲的股票金融衍生品和企業調查業務,在美國將縮小股票的承銷和企業調查業務。

  不過,儘管裁員,但這對於野村而言不一定是“壞事”——從野村證券宣佈這一消息後其股票反而上漲也得以印證。

  而除野村外,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風雲突變,金融業正在迎接一場暴風雨。歐美不少大型金融機構的裁員規模和業務調整速度也不斷加快。不少原先手捧“金飯碗”的華爾街精英,現在也面臨被裁的風險。

  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巴克萊銀行、瑞士信貸銀行……這些國際金融巨頭近年來裁員的步伐並沒有停歇過。“躲過了2015年的裁員名單,還是沒有躲過2016年,投行部、零售業務部、抵押貸款部成了銀行裁員的重災區,華爾街的頂級銀行幾乎全都如此。”一位華爾街投行精英被解雇後這樣説道。

  不勝枚舉的關停業務和裁員正悄然發生在國際金融巨頭身上。據報道,蘇格蘭皇家銀行宣佈將裁員600人並關閉32家支行,瑞士信貸銀行計劃2016年以投行為主在全球裁員6000人,而英國巴克萊銀行則決定撤出日本的現貨股票業務,摩根士丹利確定最多裁減25%債券部門人員的計劃。

  據統計估算,各國際銀行2015年底已經提前昭告的新年裁員計劃顯示,全球銀行業2016年至少還有12萬人即將下崗。

  金融監管強化導致行業成本增加

  有分析認為,出於對金融危機的反思,近年來,歐美各國對金融業加強了監管。監管當局為限制風險業務而施加的壓力,成為金融機構縮小業務、裁員的一個原因。“銀行業在發展與擴張過程中對風險的控制是一項永恒的議題,也是國際銀行業共同的困境,即使是全球大型金融機構也不能擺脫各類風險案件的發生。”曾擔任過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現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的賁聖林表示。

  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上經常上演著針對不同金融巨頭的罰款案件。根據賁聖林的統計,單是美國五大銀行(摩根大通、花旗、高盛、美國銀行和富國銀行)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八年中所繳納的各類罰款(包括和解費用)就超過930億美元(1美元約合6.49元人民幣)。比如,今年4月初,總部位於舊金山的富國銀行,就因在2008年美國房地産市場崩潰時期隱瞞了大部分的壞賬而被罰款12億美元。富國銀行承認,從2002年到2010年未能將上千單存在材料缺陷或嚴重墊資情況的貸款及時呈報。無獨有偶,4月11日,美國司法部等宣佈,與華爾街頂級投行高盛就其2005年至2007年間發行和承銷住房抵押貸款支援證券(RMBS)的不當行為達成和解,高盛共計支付罰款50.6億美元。

  波士頓諮詢公司此前發佈的報告指出,持續變化的監管框架與風險文化是未來全球銀行業面臨的共同趨勢。這使得投資者、市場以及監管機構將持續在“顯微鏡”下監控銀行的穩定性。每家銀行都將面臨更加嚴苛的監管態勢,並勢必為此承受更高昂的成本。

  與此同時,全球經濟形勢低迷也令國際金融巨頭們的業務受到極大挑戰。通常一季度都是華爾街大型投行業績表現最為強勁的時期,但今年一季度報告的數據卻顯示,各大銀行盈利都出現顯著縮減,高盛的凈利潤更是同比暴跌60%,令人大跌眼鏡,為2006年以來的最差業績。財報數據顯示,高盛一季度凈利潤從28.4億美元跌至11.4億美元,同比減少60%;而美國排名前三的銀行摩根大通、美銀美林和花旗銀行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分別下跌7%、13%和27%。

  為應對艱難的市場環境,高盛、摩根士丹利、巴克萊等機構只得紛紛宣佈壓縮成本、甚至裁員。

  未來十年裁員趨勢可能持續

  零售銀行業務是銀行最賺錢的業務之一。據機構估計,全球範圍內,零售銀行業務利潤佔總利潤的35%,而這個比例在美國、歐洲則還要高,佔比達40%。但這一塊目前最賺錢的業務,卻逐漸被這兩年興起的科技金融公司侵蝕。容易受科技金融威脅且威脅又非常緊迫的銀行業務有:個人貸款、中小企業貸款、移動支付和財富管理。

  波士頓諮詢公司研究顯示,未來全球零售銀行業中,通過網際網路和移動渠道完成的銷售與諮詢所佔份額將從2012年的15%增至2020年的40%以上。

  花旗銀行的一份報告則預計,2015年至2025年間,銀行僱員將減少30%,數量最多達到170萬人。花旗報告稱,科技金融正在影響未來銀行業的經營模式——未來銀行機構可能會更多專注在諮詢和顧問業務,而非交易業務。這是因為銀行實體網點的投資回報率在逐漸降低,銀行分支及其人力成本佔銀行零售業務成本的65%,而這些成本中很大的部分是可以通過自動化省下來的。

  這其實也是國際大行砍掉一些分支機構甚至裁員最喜歡公佈的原因之一。比如美國銀行就指出,隨著自動取款機的增加,其在美分行數量開始下降;渣打銀行則在全球零售銀行部門裁減了4000人;匯豐銀行將表現不佳的零售業務出售變現。

  西班牙BBVA銀行總裁兼CEO岡薩雷斯撰文稱,銀行業正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電子化”是銀行業的大勢所趨,基於大數據雲計算的資訊平臺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花旗銀行的報告同樣認為,銀行們的優步(Uber)時刻即將到來,銀行的實體網點將被淘汰,移動設備將成為客戶和銀行之間的主要溝通“仲介”。這意味著銀行不再需要那麼多實體網點,包括在其中工作的人。

  巴克萊前CEO詹金斯也稱,未來10年全球銀行業需要裁減半數員工和分支機構,才能在洶湧的科技變革中求得生存。詹金斯認為,“未來10年,金融業的員工和分支機構可能最多減少50%,即使情況沒有那麼嚴峻,至少也會削減20%。”

  據《國際先驅導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