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糧南運調查(下):糧食庫存高企的出路
- 發佈時間:2016-05-05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糧食加工與結構調整
3月22日中午,黑龍江肇東市成福玉米公司,幾臺滿載的玉米車正倒庫卸貨。“這種忙碌在別的加工廠現在難得見到了。”成福公司收購部經理王亞芝説。
成福公司是肇東第二大玉米加工企業,主要做訂單出口,2015年加工玉米30萬噸,其中自購玉米14萬噸,拍購臨儲糧16萬噸。王亞芝説,聽起來效益蠻好,其實效益自去年4月起就在下滑,因為有訂單,只能堅持開工,“要不是有補貼,公司怕要虧本了”。
肇東市糧食局副局長葛權解釋,2015年4月中旬至10月,黑龍江對符合條件的加工企業給予資金扶持,每拍購一噸臨儲玉米,中央財政補貼100元,黑龍江再補300元,對自購玉米則給予每噸100元補貼。
黑龍江省糧食局副局長吳久英説,加工補貼政策對重點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起到了保企業、保市場、保就業、保稅收的效果。激活糧食加工企業是下好這盤棋的關鍵,這幾年黑、吉、遼都採取了這樣的政策性補貼措施。
記者發現,儘管補貼為加工企業注入了一定活力,可相比一直處於高位的玉米價格,補貼明顯力不從心。吉林省糧食局副局長張宏明介紹,去年企業競買臨儲玉米儘管有補貼,但拍賣成交量還是不多。
福建泉州金穗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建全認為,補貼只是幫助加工企業渡過難關的權宜之計,除了受制于大的消費環境,企業的出路還在於深化升級。他説,金穗公司連續6年搞技改提升,扭轉了“稻強米弱”,現在公司日加工大米近600噸,糧源以東北産區為主。
遼寧省糧食局副局長滕增泰思考的另一個問題是調整種植結構。他説,從源頭看,玉米屬於階段性結構過剩,所以要從種植結構上動手,適當調減玉米等過剩品種。為此,遼寧今年將調減200萬畝玉米,改種花生、大豆、雜糧等,玉米在品種上也將增加青貯玉米、特種玉米和鮮食玉米比例。
但調結構並不是説調就調、一調就好。由於歷史因素,黑龍江玉米加工能力嚴重不足,玉米庫存高企。由於玉米收儲政策改革尚不明晰,效益難以測算,儘管黑龍江已提出“穩水稻、減玉米、增大豆、糧改飼”等調整思路,並計劃今年調減玉米種植面積1000萬畝以上,但從目前情況看,種玉米意向仍然較強。
多樣化物流與多元化倉儲
“北良就是為北糧南運而生。”中糧貿易北良有限公司總經理孟凡傑説。
然而有點尷尬的是,北良港設計年吞吐能力220億斤,而過去一年,北良港南運糧食不到30億斤,接卸進口糧成為主要業務。
對此,孟凡傑認為,除了南北價格倒挂等原因,還在於港口重復建設。在遼寧沿海就有丹東港、大連港、北良港、錦州港、鲅魚圈港、葫蘆島港、盤錦港。在貨流形勢好的時候尚可各吃各飯,形勢偏緊,便都搶吃糧食這口飯了。而與北方港口的強盛相比,南方接糧港口明顯薄弱,港口卸糧效率及倉儲能力都不足,上岸後還有很多“斷頭路”,糧食物流設施“北重南輕”。
張宏明説,糧食外出的主要通道是海運、鐵路與公路,選擇哪種方式一看方便,二看價格。現在看,運輸成本過高是北糧南運的硬傷。比如從吉林松原運到四川,基本走鐵路,運費約佔糧食總價20%。如果從黑龍江南下,運費高的能達30%。
因此,物流整合,適當降低運費,成為北糧南運各關口的突破點之一。福建糧食局調控處處長張耀和説,2013年至2014年,中央財政對玉米運費給予補貼,當年玉米南下數量猛增,但補貼取消後,價格更具優勢的華北玉米及海外替代品多了起來。
運費過高加大了北糧南運的困難,但物流整合與降低費用僅靠産銷省區難以化解。吉林松原糧庫副主任閆德軍介紹,這兩年鐵路運雜費不降反升,加上鐵路與糧食運輸不太匹配,大量糧食只能改走公路運輸。同時,由於海運持續低迷,許多民營運輸企業困難重重、步履維艱,加工企業可選擇的物流公司不斷減少。“只有物流渠道多樣便捷,去庫存的路才會順暢。”閆德軍説。
與物流息息相關的是倉儲收購。吉林長嶺縣糧食局副局長石會令回憶,2012年後國際糧價不斷下降,國內外價差拉大,除了以中儲糧為主的幾家國有糧企有能力收購,全縣領證的收購企業160多家,除了歇業,主要出路就是替中儲糧倉儲,賺點保管費。“收購主體減少,直接後果就是北糧的出路收縮變窄,倉儲加重。”
産銷對接與糧食安全
段淑萍是哈爾濱富義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她告訴記者,哈爾濱富義倉公司2015年9月在尚志市投産,目前水稻倉儲能力15萬噸,明年將達30萬噸。公司以訂單作業、就地加工、就地倉儲一條龍經營,點對點運輸到浙江富義倉公司銷售。
作為産銷協作的直接成果,杭州富義倉公司異地建庫得到了黑龍江和浙江兩省支援。黑龍江糧食局副局長吳久英説,産區與銷區的合作由來已久,銷區省份與黑龍江討論的重要話題就是提供優質糧源,保證銷區市場供應、價格穩定。近幾年,糧食供給充足,尤其是産銷區糧價倒挂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産銷合作。現在看來,鞏固和擴大産銷對接是有效手段。
産區也在主動出手。黑龍江離腹地運距長,運輸費用高,為了克服這一短板,黑龍江一面以“就地加工轉化是社會成本最小的方式”推動糧食加工提檔升級,一面打響糧食品牌戰略,在內地各主要城市推銷黑龍江品牌。“現在你看,都知道龍江大米好吃。”吳久英很高興。
眼瞅著新的收穫季就要來到,東北糧倉的現實難題是必須騰出足夠的庫容。遼寧錦州港副總經理紀國華説,騰庫需要針對性施策,直接的方式就是降價拋售,一舉多得,不然倉儲費、補貼費、利息費、糧食陳化壓力以及對行業的不利影響更大。
“對高庫存與臨時收儲政策要冷靜看。”滕增泰表示,糧食庫存高當然有壓力,但不要把高庫存完全看做負面,糧食多了的問題比糧食少了的問題少得多。“所以,減少庫存需要綜合施策,在此過程中,必須保護好農民利益,確保糧食産量不出現大的滑坡。這是糧食安全之道。”(經濟日報記者 瞿長福 劉 慧 李華林)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