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5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 改革要拓寬視野

  • 發佈時間:2016-05-05 05:59:1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最近一個時期以來,國內關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討論較多,有些問題已逐步形成社會共識,關鍵是怎麼讓這些社會共識落地生根,轉化為社會共同行動。在此基礎上,拓寬視野,創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方式與路徑。

  科學選擇推進“三去一降一補”的方式

  當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要是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完成這五大任務,應該更多地增加歷史視野、國際眼光和前瞻意識,注意辯證思維和系統分析,多些創新,少些盲從。以去産能為例,從歷史上看,化解産能過剩問題很多年前就引起重視,但卻一直得不到根本解決,甚至越來越重。歸根到底,是由於相關體制機制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改革。如果簡單根據目前經濟增速的需求狀況,來“計劃”去産能的規模,甚至採用“削足適履”的方式淘汰落後産能、化解産能過剩問題,很容易放大未來經濟增速上行期“需求擴張帶動産品價格上漲、利潤大增,推動産業投資過度擴張、過度供給,集聚産能過剩問題”的迴圈累積效應。可見,去産能、治理僵屍企業問題,還是應以市場為主。

  再從降成本來看,當前降低企業的融資成本、物流成本、人工成本都有很大空間。但是,科學辨識哪些成本可以降低、哪些成本不宜降低或難以降低,則是基本前提。如企業的人工成本,換個角度看是居民收入和就業問題。擴大就業、提高居民收入水準,應該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之一。應該統籌協調降低企業人工成本與促進居民就業增收的關係,把支援企業降成本與促進勞動力就業創業結合起來。從整個社會來看,我國物流費用佔GDP比重遠遠高於發達國家。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一方面,要在降低相關的政府稅費上做文章;另一方面,推廣供應鏈管理等先進管理方式,通過提升物流標準化、資訊化水準,提高供應鏈組織化、一體化程度,減少不同物流環節銜接不暢、車輛空駛等資源浪費問題。

  積極拓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思路

  瞄準增加有效供給的方向,可以拓展去産能的思路。第一,基於當前中國較大的區域差異和不同人群的收入差異,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脫貧攻堅工程,特別是大力推進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提高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準,實行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都有利於緩解去産能的壓力。一般而言,中低收入者對中低端産品的邊際消費傾向較高。當前的産能過剩問題主要表現為低端供給過剩。採取前述措施,有利於培育多元化、可持續、可接續的消費需求,將部分當前的低端過剩供給轉化為面向欠發達地區和中低收入者的有效供給。第二,鋻於“假冒偽劣”問題從根本上説屬於無效供給、低效供給問題,在去産能的過程中,要把解決“假冒偽劣”問題、完善市場競爭秩序放在突出位置。出臺去産能的引導政策和操作辦法,應同加強市場秩序治理、打擊“假冒偽劣”結合起來,同推行産業發展的能耗、技術、環保、品質、安全標準結合起來,更好地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要完善産業政策對目標的柔性瞄準機制,規避産業政策實施中結果對目標的偏離現象。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觀政策要穩,産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從産業政策來看,要順應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推進産業政策轉型,增強其有效性和適應環境的柔性,提高産業政策實現目標的精準性,減少政策實施過程中的異化現象。要注意結合國內發展階段、發展環境和國際産業發展趨勢的變化,科學選擇産業政策轉型的方向,著力消除産業政策過多過濫和轉型滯後的缺陷,統籌解決政府與市場“越位、缺位、錯位”的問題。要注意通過推進産業政策轉型,引導産業發展加快實現由生産導向向消費導向的轉變,從機制上防止因産業供求不匹配導致新的無效供給問題。

  同時,為更好地實現産業政策“準”,産業政策的調整要增強對人口年齡結構變化的反應和前瞻能力,完善産業發展對需求變化的柔性適應機制。

  努力做好促進産業融合發展的文章

  産業融合是基於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形成的産業邊界模糊化和産業發展一體化現象。當今世界,産業融合已經成為産業發展的新趨勢。它通過産業滲透、産業交叉和産業重組等方式,激發産業鏈、價值鏈的分解、重構和功能升級,引發産業功能、形態、組織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重大變化,有利於降低産業運作成本和風險,實現産業提質增效升級;有利於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塑造新的産業競爭優勢。

  推進産業融合,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産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戰略舉措。因為順應國內外産業發展方式轉變的趨勢,推進産業現代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推進農業工業化、工業服務化、服務知識化和産業資訊化的過程,這一過程從本質上也是推進産業融合的過程。現代産業競爭與其説是産品之間的競爭,不如説是産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之間的競爭。當前在推進産業發展方式轉變的過程中,完善産業鏈、打造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日益受到重視,産業政策和産業發展過程日益需要有效植入這些現代産業發展理念。為此,必須著力引導和推進産業融合發展。按照“十三五”規劃的要求,實施“中國製造2025”和發展現代服務業行動、推進農業現代化,都需要做好推進産業融合發展的文章。許多國際知名的跨國公司,都通過推進産業融合,有效組織全球供應鏈,降低成本、交易成本和運作風險,增強對全球資源、全球市場的整合能力。

  當前在我國,推進三次産業融合發展需要抓住三大著力點。一是完善可持續的利益聯結機制,培育不同利益相關者的戰略夥伴關係,促進産業融合的參與各方在合作中共贏。二是將推進經濟服務化與服務資訊化有機結合起來。三是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增強服務業對産業發展和産業融合的引領作用。隨著我國産業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的轉變,服務業發展日益需要由“補缺型”增長轉向“優質高效”增長,服務業功能日益需要由“支撐型”轉向“引領型”。促進服務業優質高效發展,對産業提質增效升級的影響日趨突出,將會對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發揮“畫龍點睛”的作用。 (執筆:姜長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