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醫共體”緩解群眾看病難

  • 發佈時間:2016-05-04 05:45: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日前,家住安徽來安縣獨山鄉白露村的村民儲成梅突感腹中劇痛,經當地村衛生室診斷為急性闌尾炎,需要儘快手術,而村衛生室沒有手術條件。作為來安縣中醫院“醫共體”成員單位之一,白露村的村醫立刻撥通了縣中醫院的電話,在詳細告知了病患的病情及初步診斷結果之後,將其轉至縣中醫院進行手術。當儲成梅被送到縣中醫院時,手術的所有前期準備工作都已就緒,她被直接推進了手術室。

  “縣域‘醫共體’很好地解決了基層重病、急病患者的去向問題,在方便群眾的同時,也實現了縣級醫院‘留住’患者的目標。”來安縣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段曉明説。

  自2015年安徽省選取15個縣正式啟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試點以來,全省已有多家縣級醫院“牽手”基層醫療機構。縣域醫共體之間遵循雙向選擇、互尊意願、互惠互利和適度競爭的原則,每個縣組建2至3個“醫共體”。“醫共體”各成員單位之間實行“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機制,縣級牽頭醫院承擔急危重症和疑難病症的診療任務,基層醫療機構則承擔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傷殘康復和慢性病治療管理等任務,開展部分常規診療和康復、護理等治療。通過這樣的機制,縣鄉兩級醫療機構資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基層醫療衛生資源進一步優化,實現了群眾在家門口享受較高水準的醫療服務的目標。

  “看病方便了,錢花得少了,政府真是做了件大好事。”術後還躺在床上靜養的儲成梅由衷地讚嘆。據儲成梅的主治醫生介紹,她這樣的手術正常花銷應該在4000至5000元,而通過縣域“醫共體”新農合報銷之後,個人花費不到1000元。

  醫保支付方式的改革,是驅動縣域“醫共體”順利運作的核心機制。安徽省在參考借鑒國內外相關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對縣域“醫共體”實行“按人頭總額預算包乾”的新農合(醫保)支付新辦法,超支原則不補,結余全部留用。將扣除風險金、預留基金後的“人頭費”預算給“醫共體”,由“醫共體”全面負責承擔轄區內居民當年門診和住院服務的直接提供、必要的轉診以及醫保補償方案規定的費用報銷。新辦法實際上是把新農合基金報銷補償的醫療費用,從目前的醫院收入徹底轉變成醫院成本,這倒逼縣域“醫共體”採取各種措施控制不合理的醫療費用,盡最大努力節省費用。

  提高縣域內的醫療服務能力,也是“醫共體”一項重要的任務。縣級醫院除積極對外聯繫城市醫院,尋找合作和幫扶,提升縣級醫院自身的診療能力外,還承擔“醫共體”內的基層醫療機構的幫扶。

  據來安縣中醫院院長張治龍介紹,自該縣中醫院“醫共體”成立以來,中醫院成立了專門的“醫共體”理事會辦公室,院領導班子與“醫共體”內基層醫療機構負責人多次座談,並數次赴現場察看,根據各醫療機構實際情況,為他們量身制訂醫療水準提升計劃。

  在縣中醫院的幫助下,該縣雷官鎮衛生院修復了閒置多年的X光機,獨山鄉衛生室也改變了近乎癱瘓的狀態,重啟了手術室,並成功實施了兩起骨科手術。“下一步,我們還將通過開展培訓、派專家到府坐診等方式,進一步提升鄉鎮衛生院的診療能力,使患者願意到鄉鎮衛生院就診看病。”張治龍説。

  據了解,安徽省計劃在2016年繼續增加25個“醫共體”試點縣,進一步提高縣域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和水準,降低醫療費用負擔,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並將通過省市縣“醫共體”,組織省市級醫院幫扶縣級醫院,逐步實現大病不出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