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美軍亞太雙航母已成常態 中國可攻其軟肋
- 發佈時間:2016-05-03 10:02: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據外媒報道,美國國防部4月29號發表聲明稱,中國拒絕美國“斯坦尼斯”號航母戰鬥群訪問香港,美國國務院也證實了這一消息。“斯坦尼斯”號的母港位於美國本土,但今年以來一直在亞太轉悠,加上常駐橫須賀的“裏根”號航母,目前美國保持兩艘航母部署在亞太已成為常態。專家認為,兩艘航母的戰鬥力不亞於中國的一個戰區,攻擊力非常強大,但是破解雙航母威脅也並不是“不可能的任務”。
雙航母在亞太存在趨於常態
除了以橫須賀為母港的“裏根”號航母常駐西太平洋以外,美國目前至少還有一艘航母始終在亞太地區保持存在,或者進行演習,或者例行巡航。母港位於華盛頓州的“斯坦尼斯”號航母今年1月進入西太平洋水域,3月參加美韓“關鍵決斷”聯合軍演,4月參加美菲“肩並肩”軍演。目前該艦位於新加坡樟宜基地休整,計劃將穿越印度洋前往中東部署。
美國雙航母戰鬥群在亞太常態化存在的重要支點是美國在該地區的基地群。而這些基地則基本上是圍著中國的。中國軍事專家李傑2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首先是東北亞基地群,日本的橫須賀本身就是美國航母的母基地,沖繩白灘、佐世堡、厚木和南韓的釜山及鎮海均可為美國航母提供歇腳地。再往南,菲律賓蘇比克基地、新加坡的樟宜基地可為美國航母提供補給和休整。另外,不排除未來在越南的金蘭灣停靠補給的可能性。
李傑表示,美國認為,應對擦槍走火的小規模軍事衝突,1個航母戰鬥群就能應付,但如要應對中等以上規模的衝突就要用兩個航母戰鬥群合在一起。如果衝突進一步升級,美國甚至會從本土派出第三個航母戰鬥群以形成前進部署的高壓態勢。
雙航母戰鬥群威脅巨大
據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軍事專家介紹,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核心為航母艦載機,每艘美國航母編制一個艦載機聯隊,下轄4個攻擊戰鬥機中隊,編有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48架,1個艦載預警機中隊,5架E-2“鷹眼”預警機;1個電子戰攻擊中隊,5架EA-18G“咆哮者”或者EA-6B“徘徊者”電子戰攻擊機;此外還包括1個反潛直升機中隊的11架SH-60F“海鷹”反潛直升機和MH-60H“黑鷹”救援直升機。航母戰鬥群所轄的驅逐艦、潛艇則擁有數百個防空、對地攻擊巡航導彈發射管。其預警機探測範圍約500公里,巡航導彈打擊範圍1500公里,戰鬥機攻擊範圍約1000公里。
該專家認為,航母戰鬥群是一支戰鬥要素非常完善、均衡的力量,必要時雙航母戰鬥群可搭載140架左右戰鬥機,而且其戰鬥機、攻擊機均為三代和三代半以上戰機,一天內便可出動200到300波次實施對地攻擊和防空作戰任務。在戰術運用上雙航母更為靈活。通常,兩艘航母可組成兩個航母打擊群,用於在不同海域舉行聯合作戰演習或者實施威懾等行動,也可相互策應。同時遇到緊急情況或者較為強大的對手時,可以快速匯合進行等級更高的威懾。據李傑介紹,當兩個航母戰鬥群編為一個大型編隊時,將由高性能的指揮艦,如“藍嶺”號進行統一指揮,也可以由編隊中的一艘航母進行指揮,統一調配戰機出動架次、頻率、打擊武器的選擇、共用情報等。李傑表示,航母編隊具有較高機動性,既可以應對防區內的緊急情況,也可以配合陸基飛機進行協同打擊。美國還可能將航母與兩棲攻擊艦混編,用於島礁攻防作戰,由航母搭載艦載機奪取制空權,兩棲攻擊艦搭載直升機、“魚鷹”等進行立體登陸。
雙航母並非無解
儘管美國雙航母戰鬥群的戰鬥力很強大,但是破解雙航母攻擊群並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專家指出,這首先需要廣泛的聯合,特別是火箭軍、海軍和空軍之間的聯合,這恰恰能夠體現出戰區制的優勢。中國海空軍和火箭軍有各自的優勢,例如海軍具備較強的制海作戰能力,空軍具有較強的爭奪制空權以及防空作戰能力,而火箭軍的反艦彈道導彈則是對付航母的殺手锏。戰時,可首先通過火箭軍的反艦彈道導彈實施攻擊,空軍可提供電子壓制、防空壓制,並通過轄區內的殲擊機、地面防空部隊較為有效地防禦對方來襲兵器,海軍則通過立體手段實施反艦、反潛作戰。除了不同軍種之間的聯合作戰以外,還需要不同戰區之間的廣泛支援。目前,各戰區海空軍裝備並不均衡,例如有的戰區內沒有預警機、有的沒有電子干擾機,而這在現代作戰中幾乎是不可缺少的,這就需要其他戰區的支援。
李傑認為,航母編隊中的後勤補給艦艇航速較慢、防禦手段較少,如果對它進行打擊,可大幅降低航母編隊的作戰效能。電磁脈衝彈也是一種選項,美俄等大國都曾進行過研製,美軍還在伊拉克戰爭時實戰應用過。特別是美軍的宙斯盾系統開機之後,這可能是一種很有效的應對手段。不過,他也強調,這些只是純粹理論上的比較,一旦兩個軍事大國發生大規模衝突,顯然不是幾個戰區與幾個航母戰鬥群之間的事,其結果很可能是雙方都無法承受的。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章節 環球時報記者 劉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