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兩側同時發力助推消費升級(下)
- 發佈時間:2016-05-02 20:30:51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了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讓全國人民過上富裕生活,需要從需求和供給兩側同時發力,推動我國消費結構向服務引領轉型升級。
需求側著力縮小城鄉差距
1.提升收入水準,增強消費能力。一是創造更多就業崗位。通過重點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小微企業和創新型科技企業的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二是加大補貼力度。對公益性崗位、職業培訓、社會保險、技能鑒定等項目及公共服務平臺給予補貼,降低城市新移民素質提升成本。三是提升城市新移民就業品質。通過職業教育、成人教育等多種手段,提高農業轉移人口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從而提高就業收入。四是加快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途徑,縮小收入差距,夯實消費升級基礎。
2.推廣先進理念,提升消費意識。一是針對新興消費的形成和發展,通過政府及相關消費者組織加強消費者教育,通過公共資訊平臺、媒體宣傳,傳播正確的消費與服務資訊,並提供必要的消費諮詢。二是通過報刊、電視、廣播、網路等媒介,從輿論宣傳入手,幫助消費者轉變陳舊觀念,儘快樹立起共用、迴圈經濟等先進消費意識。通過製作播放公益廣告,適時向媒體和公眾發佈新消費相關訊息,擴大新消費認知度。由社區組織開展相關培訓,舉辦綠色消費公眾參與日、迴圈消費展覽以及順風車、玩具租賃等共用消費活動,進一步增強新消費理念,引導全社會形成有利於消費升級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習慣。
3.整頓市場秩序,保障消費者權益。一是強化市場監管。增大消費品市場的監管力度,加強城市消費品市場的品質管理,整頓規範農村消費品市場,嚴厲查處假冒知名商標、商品包裝、裝潢等商標侵權、不正當競爭行為,嚴厲打擊銷售有毒有害、“三無”産品、過期失效日用品行為。二是針對消費者投訴舉報,認真排查案件線索,加大打擊各類不規範服務的力度,維護消費者權益。三是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基於零售、餐飲、住宿、居民服務等大眾消費領域網路平臺企業建立的消費者評價機制,鼓勵消費者在交易過程中使用和反饋信用評價資訊,依據服務、價格、環境、體驗等因素,對線上線下商戶提供的産品以及服務進行評價。培育和引導市場化平臺企業在更多的消費領域建立信用評價機制,優化信用評價標準和方法,推動相關評價資訊在各平臺之間共用和互認。
供給側著力促進創新發展
1.建立消費驅動型供應鏈模式。轉變發展觀念,以消費引領企業生産。首先,生産企業要牢牢把握以“消費者為中心”這一原則,在準確把握市場需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條件進行研發設計、生産加工和行銷推廣,提升産品供給與消費需求的匹配程度。其次,流通企業充分發揮連接生産與消費的紐帶和橋梁作用,通過企業資訊系統建設和供應鏈改造,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和物流配送效率的提升,掌握消費者的需求動向並及時反饋給生産企業。最後,生産和流通企業應從“單兵作戰”轉變為“供應鏈協同”模式。通過協同供應鏈上的供應商、製造商、渠道商、銷售終端、顧客等各個主體,向産品價值“微笑曲線”的兩端延伸,在接受訂單、研發設計、産品代工生産、貨物物流配送、貨款收發及貿易融資等環節整合創新,實現商流、物流、資訊流、資金流一體化運作,從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最終實現供給由投資驅動模式向消費引領模式轉變。
2.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保障創新。在保護智慧財産權的基礎上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創新。一方面,借鑒日本、南韓、新加坡等國家的技術趕超經驗,在加大科研投入的基礎上,更加重視企業在核心技術攻關中的主體作用。支援企業參與和承擔國家的科技攻關任務,建立由企業牽頭、高等院校或研發機構共同參與科技項目實施的機制,使科研開發項目直接與企業的生産經營活動聯繫起來,這有利於加快科研與傳統産業的轉型升級相結合。逐步加大政府科技支出對企業支援的比重,引導企業及時跟蹤和了解國際同行的先進技術和發展方向,並加強國際間合作。另一方面,加大智慧財産權保護力度,鼓勵原創技術和設計,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提高企業的智慧財産權保護意識,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
3.加快産品標準與規則國際化。首先,加快國內外市場産品和服務的標準對接。針對國內外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一方面應加快修改和調整國內産品和服務標準,儘早與國際標準對接。另一方面,鼓勵和引導企業優先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組織生産;對尚無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的,指導幫助其制定企業標準,並按有關法定程式備案後組織生産。其次,建立符合國際市場的規則。加快建立符合國際市場的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規則,針對與“網際網路+”融合的新興業態,應促進各國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法律、標準等實現互認,推進跨境電子商務規則、條例的研究和制定,建立跨境電子商務國際合作機制,為企業開展跨境電子商務創造必要條件,也為食品、農副産品、高端消費品等進口提供更好的貿易環境。
4.完善新興服務産業配套體系。首先,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提供多樣化的教育服務、醫療服務、養老服務等,對公辦、社會經營的服務機構真正實現公平參與,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各服務領域,從而有效滿足多樣化的服務需求。其次,加快人才培養,提高服務品質。通過教育使服務人員樹立為消費者服務的思想,對培訓、家政、養老護理等領域的服務人員進行培訓,以適應居民對服務消費的需求。同時加快營造吸引人才和人才發展的良好環境,拓寬和規範服務業人才的職業發展空間和晉陞通道,以促進服務業健康持續發展。再次,通過開展共用消費、綠色迴圈消費等新型消費模式試點,完善政策環境。通過部分地區先行先試,破除新興産業行業準入、數據開放、市場監管等方面的政策障礙,研究制定適應新興業態特點的財政、稅收政策,推進共用經濟和迴圈經濟的區域化、鏈條化發展,加快形成以開放、共用、綠色、迴圈為特徵的經濟社會運作新模式。
5.推進流通和服務設施便利化。圍繞大型業態體驗化、小型業態便利化、電商業態個性化、服務業態人性化的特點進一步完善流通業和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大公益性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在保證一定投資強度的同時,通過規劃引導合理佈局,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從而提高流通效率。二是鼓勵中小商貿流通企業發展,借鑒國際先進行銷管理理念,通過連鎖化、資訊化發展,優化經營業態和佈局,提升消費便利化程度。三是推進居民服務設施建設。在城市,依託社區綜合服務設施,重點建設社區生活綜合服務中心,集中向社區居民提供餐飲、購物、洗衣、維修、理髮、寄存、快遞收取以及社區養老等居民生活服務,方便社區居民生活。在農村,依託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因地制宜增加各類服務網店,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在鄉鎮設立維修、理髮、照相、大眾浴池等服務網點,鼓勵具備條件的鄉鎮探索建立農村居民生活綜合服務中心,解決農村生活服務供給不足問題。四是加強農村資訊化基礎設施建設,支援電子商務企業、供銷社、郵政以及大型龍頭流通企業建設改造農村電子商務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促進農産品流通和農村電子商務應用,從而提高農村資訊消費水準。
6.構建統一開放新型管理體制。從國內各地區市場一體化的角度,一方面,加快研究制定和完善打破地區分割和行政壟斷的法律法規,確保國內商流、物流、資金流和資訊流暢通無阻。另一方面,通過網際網路與政府公共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更好地整合原有各部門重疊性業務分工,消除公共服務盲區,改變由相關部門的事權分割而導致的低效管理,為企業營造更好的有利於創新的制度環境。從國內國際市場一體化的角度,一方面,適應新一輪對外開放新形勢,營造開放包容的發展環境,建立科學有效的市場監管方式,促進市場有序發展,保障國內外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另一方面,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進一步完善利用外資負面清單制度,建立跨境電商等新型貿易方式的國際規則,為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促進消費升級創造更好的環境。
(作者單位:商務部研究院)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