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吉林農民“免耕播種”肥黑土

  • 發佈時間:2016-05-02 11:33:5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長春5月2日電 題:吉林農民“免耕播種”肥黑土

  新華社記者郭翔

  當前,東北已開始玉米等大田作物播種。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免耕播種機一字排開作業,“合作社經營的440公頃土地從2014年起採用免耕播種法,通過寬窄行種植方式,公頃産量達到1.3萬公斤”。吉林省梨樹縣盧偉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盧偉説,新的耕作方式既增産又保護黑土地。

  吉林省擁有肥沃的黑土地,是世界三大“黃金玉米帶”之一,但多年來“掠奪式”的農業生産方式,讓肥沃的黑土地“疲憊不堪”,黑土層越來越薄、犁底層越來越厚、化肥越用越多、土壤越來越板結。

  “播種機上的刀片切開土壤,劃出播種和施肥的位置,之後種子和肥料進入預定區域,緊接著用輪子來壓實,播種、施肥一次完成。”盧偉採用的免耕播種法使大量秸稈殘茬覆蓋地表,讓植株爛在地裏當肥料。

  “對農田實施少耕、免耕,秸稈像棉被子一樣蓋在大地上,直接播種子和肥料,根系發達,植株健壯,保證出苗率。”梨樹縣農業技術推廣總站站長王貴滿説,免耕播種培肥地力、蓄水保墑,“緩解了春旱這個老大難問題”。

  免耕播種等保護性耕作方式“約”來了蚯蚓。“實行保護性耕作的土地,平均每立方米有蚯蚓60多條,而傳統精耕細作的土地,只有五六條蚯蚓。”王貴滿説,蚯蚓數量是土壤生態恢復的“指標”,“蚯蚓對於疏鬆板結的土壤作用巨大,玉米的根系可以扎到1米多深,可以獲取更加豐富的養分,所以産量更高、品質更好”。

  免耕播種等保護性耕作、精選優良品種、病蟲害綜合防治……多種農業科技的“整合”應用讓盧偉嘗到了增産的“甜頭”,“這一套高産高效技術組裝配套整合,大大降低了天氣、病蟲害等對農業生産的影響”。

  吉林省從去年起實施以秸稈還田和免耕播種為核心內容的保護性耕作技術作業補貼,對秸稈還田覆蓋免耕播種技術模式,每公頃補貼450元,高留根茬還田免耕播種技術模式,每公頃補貼300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