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煤炭大省山西上演“燃氣”革命

  • 發佈時間:2016-04-30 15:11: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太原4月30日電 題:煤炭大省山西上演“燃氣”革命

  新華社記者梁曉飛、王學濤、馬志異

  近年來,煤炭大省山西持續上演“燃氣”革命,全省3600多萬人口過半告別煤炭,用上清潔氣源,引發一系列影響深遠的變革。記者謹以採訪中遇到的三則故事,述其一二。

  “三轉”女人鄭愛蘭“解放”了

  圍著老公、孩子、鍋臺轉了大半輩子的“三轉”女人鄭愛蘭終於“解放”了。現在,她告別了嗆、臟、熏的做飯環境,20多分鐘就能輕輕鬆鬆、乾乾淨淨地做一頓美餐,有了更多的時間打太極、學剪紙、拉二胡……

  這一切得益於5年前的天然氣入戶。“吧嗒”一打火,火苗就躥了出來,一個灶炒菜,一個灶煮飯,省時省力、乾淨實惠。

  54歲的鄭愛蘭是山西清徐縣東南坊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她見證了老百姓日常做飯、取暖用的“柴”從秸稈根、煤泥、煤球、煤氣到天然氣的變遷。提起往事,她感慨萬千。

  “小時候秋收過後,我們兄妹7人都要到地裏刨玉米根,曬乾後以備冬用。一家人一起睡在一個大火炕上,清晨母親在炕頭燒柴禾做飯,經常在睡夢中被煙灰味兒嗆醒。”鄭愛蘭説。

  結婚後,鄭愛蘭在丈夫家用上了“煤泥”,做飯也成了一項技術活。不僅要把煤、燒土像和面一樣按一定比例和好,做完飯後“封火”還要掌握度,封得太實,就滅了,封得不嚴,煤就燃燒了上來。她説,由於味道嗆人,冬天再冷,都要在睡覺前開門窗散味。

  “做飯前,要先用鐵棍捅一捅,把煤爐中空氣打通,等火焰上來了,才能做飯。”鄭愛蘭回憶説,那時做飯耗時費力,常把一家人餓得饑腸轆轆。

  而今,清潔、便利的烹飪條件,解放了這個勞作半生的女人。目前,山西已有4400個村鎮安裝管道,具備通氣條件,其中2700個農村的78萬戶農家實現氣化。預計到2020年,全省約一萬個行政村實現燃料方式的改變,近1100萬人口受益。

  最小煤企的“逆襲”

  2月26日,原平煤層氣液化項目開工;3月1日,運城區域項目啟動;3月14日,長治區域項目開工;4月7日,晉中區域項目集中開工……

  從晉北鎖鑰到風陵渡口,百億元燃氣項目相繼開工,成為山西經濟最困難時期難得的一抹亮色。

  10年前,山西省國新能源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只是一家以煤炭運銷為主的中小企業,職工300余人,年營收不足9億元,在身邊煤炭巨頭環繞下,是山西最小煤企。如今煤市寒冬下,國新能源成為山西最賺錢的省屬國企之一,去年接收安置了山西最大煤炭運銷企業取消設卡收費分流來的上萬名職工。

  “是燃氣救了我們。”國新能源黨委書記、董事長梁謝虎説,2003年煤炭“黃金十年”剛剛開啟,國新能源跳出挖煤賣煤老路,跨界進入天然氣領域。2006年,煤價“一天一個樣”,各類資本涌向煤礦,國新能源反而“以煤養氣”加快轉型步伐。

  十年轉型,國新能源初步形成總長超1萬公里、管輸能力超280億立方米、覆蓋全省的大管網,幫助1800多萬居民用上了天然氣,氣化率達到52%。面對煤市嚴寒,國新能源轉讓了4戶控股煤企股權,清算了6戶直屬煤企,實現了由煤到氣的轉變。

  “煤礦殺手”變身記

  在數百米深的礦井巷道裏,相隔一米左右就能看到一根細細長長的管道。管道標簽上,寫著長度、壓力、濃度等數據。頭戴紅色礦工帽的瓦斯員告訴記者,這些都是瓦斯抽採設備,每根管道要“釘”進100多米深。

  在地面,煤礦排風系統排出的廢氣乏風也被接到長長的管道,與井下抽取的低濃度瓦斯一起,經過氧化變身為清潔能源。

  這是記者在全球最大乏風氧化發電項目所在地,山西潞安集團高河煤礦看到的一幕。潞安瓦斯研究院副院長賈劍説,瓦斯是煤礦頭號殺手,乏風是濃度極低的風排瓦斯,二者主要成分與天然氣一樣,都是甲烷。過去瓦斯、乏風大都被直接排空,既浪費資源,又高碳排放。

  如今,借助科技手段,高河煤礦每年可處理乏風94億立方米,相當於減排140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還能發出2億千瓦清潔電能。

  同處沁水煤田的晉煤集團,煤層氣日抽氣量已達700萬立方米,産銷量佔全國三分之一以上。在去年煤炭虧損的情況下,煤層氣盈利2.5億元,成為其抵禦市場寒冬的重要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