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從扶貧到造林 讓“精準”成為習慣

  • 發佈時間:2016-04-29 10:5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因為“精準扶貧”等概念和政策的推出,“精準”一詞這兩年使用頻率大幅提高,應用範圍也越來越廣。前不久,筆者聽聞西部某省提出要“精準造林”。初聞此事,感覺有炒作概念之嫌,但經過一番深入了解,筆者深為“精準造林”叫好。

  全民植樹造林,是數十年來保護生態的重要抓手。經過不懈努力,植樹造林成績斐然,局部地區生態環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也應該看到,一些地方存在“運動式”造林,種得多、管得少,有些地方甚至只種不管,樹木的成活率不高。這固然與西北地區乾旱缺水的嚴酷氣候有關,但更與一些人的粗放幹事習慣有關。“精準造林”則要求什麼地方適合種什麼樹、一個人管多少棵樹、每一棵樹澆多少水都有精確規定,有專人負責,成活率自然大幅度提高。

  粗放是欠發達地區普遍存在的共性問題,造成低效和浪費。長期以來,受自然環境等因素影響,與東部相比,西部生産和生活方式相對粗放,並形成一種思維習慣,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就是“不精細”和“差不多”現象突出。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區域合作日趨緊密的當下,粗放成為競爭與合作的巨大障礙。因為管理粗放,落後産能、高耗能産業、環境污染成為一些地方揮之不去的夢魘,技術進步、産業升級、可持續發展成為苦苦期盼。

  可喜的是,經濟發展和交流合作帶來理念更新,一些地方已經深刻認識到這個問題,並正在努力改變,精準意識有所增強。以水資源利用為例,過去西北農田基本以大水漫灌為主,導致本就缺水的地方浪費嚴重。近年來則用高效節水的滴灌等取而代之,一些現代農業基地還採用了電腦控水施肥,實現了高度精準化,有助於可持續發展。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粗放有害,精準有益。種樹是這樣,幹事創業也是這樣。我們應把精準養成一種習慣,不但要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還要在更多領域使我們的工作更加精準、更加有效。(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拓兆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