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圳視野把控置業新導向
- 發佈時間:2016-04-29 07:31:36 來源:深圳特區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懷揣拋開束縛自由生活態度的深圳人,在追求更美好居住體驗的道路上從未止步。從10年前開始盛行“5+2”、“4+3”的生活模式到今天的“5+7”、“7x2”的“白天工作在深圳,晚上生活在環深”的全天候同城生活方式,環深置業蔚然成風,大深圳人居時代漸行漸近。
隨著城市間交通藩籬的打破,深圳與惠州、東莞、中山等周邊城市的融合度正迎來質的改變,深圳這座“活力之都”的城市格局正變得越來越開放。當深圳與周邊城市的居住界限逐漸模糊時,千萬深圳人的人居模式變得豐富而多彩,他們不必再忍受深圳的高房價、蝸居在深圳,他們的人居視野不斷延伸、人居版圖不斷外拓:東進惠州,沿著綿延的海岸線尋找山呼海應的“深藍生活”;北上東莞,順著城市中軸線開啟青山綠水的“格調生活”;西行中山,從珠江東岸跨到西岸享受生態人文的“底蘊生活”。
大深圳,這座千萬深圳人的心中未來之城正散發著不凡氣度。
■ 張 暢吳亞男
大深圳時代,環深居住或成常態
與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相比,深圳的土地面積非常小,僅約2000平方公里。而根據相關統計數據,深圳的經濟活動人口達3000萬。因此,深圳人口密度之大、居住需求之強是超越其他一線城市的。在土地日益稀缺及未來供應量逐步減少的背景下,深圳的房價持續高位運作。某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15年深圳全市新房均價為32898元/平方米,同比漲幅近4成,領漲全國;其中南山均價達56464元/平方米,為全市最高。此外,2015年深圳住宅平均租金為63.96元/平方米/月,套均租金4842元。
近年來,城際交通幹線的發展、私家車的普及不僅加速了跨區域人流、物流的流通效率,也增加了深圳人人際交往和生活半徑,深圳與惠州、東莞、中山之間的經濟合作、交流不斷深入,三地臨深片區的房價僅約為深圳四分之一的“洼地效應”在城市升級、區域融合的大前提中,凸顯出誘人的成長潛力。
從廈深鐵路通車、梅觀取消收費、外環高速修建到如今的深中通道設計方案通過、深圳地鐵14號線對接惠州南站、深圳地鐵6號線接駁東莞輕軌……一個接一個的利好不斷呈現在深圳人面前時候,由最初的“深圳2小時生活圈”升級而來的全新置業理念改寫了深圳置業版圖。白天在深圳工作,晚上回到臨深的家中與家人共進晚餐的“5+7”或“7x2”全天候同城生活,正成為大深圳時代人居常態。
西行?東進?還是北上?
唇齒相依的地緣關係、血脈相連的交通網路、優勢互補的産業融合、日漸完善的城市配套,正合力構築著一個以深圳為核心,惠州、中山、東莞為重要節點的大深圳人居版圖。
在這場具有深刻變革和時代意義的大深圳人居運動中,被全球居住導向影響的深圳人在選擇融城居所時並非隨心所欲。房價低只能是深圳人環深居住的初級理由,並不能成為全部。深入探究可發現,如果某個臨深區域的生態資源得天獨厚,在城市配套的建設和運營上有著出彩的手筆,同時區域內的都市大盤産品設計人性化與高性價比兼具,置業者在面臨西行、東進還是北上的選擇題時,該區域“中標”的勝算將更大。因為除了地緣、價格、交通、産業等,生態、商業、教育、醫療等也是深圳人環深置業的重要考量因素。這無疑也是一場城市資源、政府規劃與市場競爭的多重博弈。
大幕已然拉開,在區域融合的同時,東莞的觀塘、松山湖、深北國際生態區,惠州的惠陽、大亞灣、惠東巽寮-亞婆角灣區,中山的翠亨新區、小欖等這些近深區域已經開始了在都市生活配套方面的高效探索與全面升級,也由此真正營造出大深圳時代世界級生活方式的獨特魅力。同時,當前許多惠州、中山、東莞各大樓盤在開發運營中均在尋求生態資源、社會資源、産業經濟三大系統的協調發展;思考如何最大限度的保護和利用原生態資源,如何實現酒店、商業、學校、醫療、交通等全方位配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