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黑馬”超多維憑什麼受追捧?

  • 發佈時間:2016-04-29 07:00:05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年前以“黑馬”姿態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的深圳超多維光電子有限公司,一度以“不賣産品,只賣專利”聞名。近年來,超多維卻推出3D BOX等立體顯示終端,Z型的折疊盒子比平板電腦還小,能與iPhone直接連接並呈現裸眼3D效果,還會“聰明”地追隨人的眼球和面部移動,時時把最清晰的3D影像投射在眼前。

  2015年,超多維與富士康、深圳天馬微電子開發的3D智慧手機M550也已上市,這是業界第一隻採用人臉追蹤及液晶透鏡技術的3D智慧終端産品。

  超多維“不賣産品,只賣專利”的路徑正在改變?據超多維董事長戈張介紹,超多維2015年的專利授權收入約3000萬美元。超多維副總裁、CTO宋磊近日告訴記者,雖然公司從技術授權的B端走向研發生産3D産品的C端,但最終目的仍是推動新技術的應用。

  宋磊稱,超多維與合作夥伴共同開發了立體手機、立體遊戲機,但相對“超前”的3D BOX一度讓廠商感到新奇又有所顧慮,於是超多維利用技術優勢推動生産新的産品,市場反響良好,如今也有廠商希望獲得技術授權來生産3D BOX。

  深圳的高科技起步是從“買專利”開始的,逐步由跟蹤模倣到自主創新。如何提升核心競爭力、搶佔價值鏈上游,深圳決策層和産業界進行了幾十年的創新接力,在創新生態和鏈條上不斷完善、實現突破,“賣專利”的超多維是其中一個值得分析的樣本。

  1.模式:不賣産品,只賣技術

  記者日前走進位於華僑城東部工業區的超多維公司展廳,首先看到的是一面密密麻麻的“專利墻”。成立於2004年的超多維並不直接生産産品,而是主要通過技術授權盈利,這些專利就是它的主打産品。

  “如果你到超多維看一看,會發現它不是傳統的生産企業,你看到的都是實驗室。因為超多維的最終産品是技術、專利。”這是深圳市市長許勤2013年對超多維的描述,他當時指出,深圳未來要有更多像超多維這樣獨立的研發企業輸出技術、專利。

  截至目前,超多維的專利申請數量已經增至650件,比3年前多了400多件,全面覆蓋包括晶片、軟體及硬體層面等3D顯示産業各個環節,而且其中80%以上是發明專利。

  自2009年起,超多維與友達光電建立全球第一條裸眼3D顯示生産線,先後與日本東芝、新力、深圳天馬、富士康、蝸牛移動等世界知名廠商開展了長期穩定合作,推出了3D智慧手機、3D個人電腦、3D遊戲機、3D顯示配件等終端産品。

  當時的超多維還是個默默無聞的小公司,員工不過一兩百人,知名廠商選擇超多維的理由是什麼?宋磊告訴記者,在早期與國際知名廠商接觸的過程中,也曾遭遇一些不順,難以獲得對方的信任,當對方真正了解到超多維技術的領先性,合作才得以順利開展。

  據超多維專利部總監李偉回憶,有一次超多維在與某國外公司洽談合作事項時,對方提出要在3天內完成3D樣機技術改進的苛刻要求。“一是為了測試這一技術到底是不是我們自己的,二是為了摸摸我們的技術底子有多厚。”在巨大壓力下,超多維研發人員擰成一股繩,3天吃住在辦公室聯合攻關,最終拿出了讓對方滿意的技術方案。

  可是,一個只有一兩百人的小公司,如何能在研發技術上做到世界領先?

  “如果單純做技術研發的話,對人員的要求不在多,而在精。一些關鍵技術難點的突破,未必需要很多人。”宋磊稱,超多維的創新是“科學家+工程師”式的創新,專注于3D顯示、VR(虛擬現實)等原創技術研發、新産品産業化,不僅注重産品實現,也有理論和方法的創新,在“頭部跟蹤”“逐點顯示技術”“視差調整”“運動視差”以及“Z軸優化技術”等一系列難點技術上取得突破。

  通過掌握技術制高點連接整個産業鏈,超多維為各大廠商提供技術支援,成為中國公司成功將技術打入國際市場的典型。從“買技術”到“賣專利”,超多維等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中國企業也引領著“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轉變。

  據戈張介紹,2011年,東芝筆電發佈的全球首臺立體筆電使用了超多維提供的螢幕技術;2012年,新力發佈用超多維技術製作的3D電腦;2015年,超多維與富士康合作,把裸眼3D技術與手機相結合,開發出了裸眼3D手機。2015年,超多維的專利授權收入約3000萬美元。

  2.沉澱:只投入不賺錢的6年

  超多維自2004年成立起就主攻裸眼式3D技術研發,2007年從北京遷至深圳,先後獲得2.3億元港幣的戰略投資。如今已是深圳的“明星企業”之一。

  超多維為什麼從其他城市來到深圳?“深圳不僅硬體技術發達,而且擁有完備的産業鏈。”戈張2007年帶著技術團隊到深圳參加第九屆高交會,深圳的科技官員敏銳地發現了超多維的價值,盛情相邀,只用了3天就讓超多維完成註冊。當年,戈張就將公司總部從北京搬到深圳,落腳在華僑城片區。

  2006加入超多維的宋磊也來到了深圳。他的切身體會是:“我在北京做個電子或材料試驗,幾週才能看到結果,但是在深圳,很方便就能找個貼片廠,幾天就可以看到結果。做研發同樣也需要健全的産業配套。”

  鮮為人知的是,超多維在創立前6年並沒有盈利,而是在經歷了2004年至2010年的技術沉澱,2011年才開始通過專利授權盈利。

  與很多公司不同,超多維團隊在創業之初就用一年時間考察了全球顯示技術的發展狀況和專利佈局,從而找準機會點。超多維發現,夏普、飛利浦等光學産業巨子雖然有優勢,但在剛興起的3D時代機遇是平等的,甚至有“彎道超車”的可能。從軟體、晶片到設備等,中國企業同樣可以有所作為。

  “技術公司的沉澱是不可缺少的。在美國,從提出專利申請到獲得授權,一般三年就能夠完成;在日本需要的時間更長,一般要四五年。”在戈張看來,申請專利不僅僅是為自主創新成果拿到證明,更是中國企業佈局世界市場的重要一步。

  超多維目前的專利佈局也基本按照當年的調研結果安排,在美國申請圖形圖像專利,日本、歐洲偏重光學和材料應用佈局,與南韓和中國台灣廠商談生産製造。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2012年3月出版發行的《立體影像行業專利分析報告》顯示,在下一代顯示技術的國內專利佈局中,深圳超多維的裸眼3D專利排名第三,僅次於飛利浦和三星。在裸眼3D顯示産業的核心技術——液晶透鏡技術的全球專利佈局中,超多維名列第二,排名在三星、飛利浦之前,是唯一進入前十的中國內地公司。

  儘管如此,超多維仍是默默無聞。直到2013年初,超多維與清華大學聯合研發和申報的“立體視頻重建與顯示技術及裝置”獲得了201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成為深圳首個獲得該獎項的企業,才讓更多人認識了這匹立體顯示領域的專利“黑馬”。

  通過專利佈局,超多維成功佔據了世界3D技術的制高點,並成功扮演了一個掌握定價權的技術輸出商角色,在推動顯示領域根本性技術變革的同時,增強了我國立體視頻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超多維將光學與工藝技術授權給友達光電建立國際第一條廣視角2D/3D共融顯示面板生産線,生産的3D面板應用於東芝、華碩和新力等公司的3D PC産品中;將材料配方授權給明基材料,將軟體技術授權給英偉達、EON、CyberLink等軟體開發商;將校正技術授權給Chicony等攝像頭模組廠商和廣達、仁寶等代工廠商。

  超多維專注的裸眼3D技術也已經被應用得越來越廣。2015年5月,超多維與廣州醫科大學共同研發了一套裸眼3D技術的手術設備,目前已經做了上百例裸眼3D手術。同時,超多維還通過出售專利,推廣裸眼3D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

  3.雄心:打造全球首個裸眼3D生態圈

  2013年對超多維來説是關鍵的一年。

  除了以黑馬姿態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超多維還發起成立深圳3D顯示産業聯盟,聯盟成員包括深圳天馬、華星光電、清華大學研究生院等15家國內優秀企業與知名院校,通過技術、産品、人才聯動,打造深圳戰略新興産業集群力量。

  深圳市市長許勤在該聯盟成立儀式上稱,未來深圳既要輸出高品質的産品,更要輸出更多高品質的技術和專利,用知識經濟、科技創新支撐深圳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015年,超多維繼續在多個層面與行業夥伴等展開闔作,攜手富士康集團有限公司、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夢工廠,打造了全球首個裸眼3D生態圈。這一年,超多維將自主研發的3D BOX投放市場,從單純的技術授權業務增長模式向産品銷售轉化。

  “在3D BOX等産品上,我們主要是做從一到百、從百到千的工作,産品銷量大固然令人欣喜,但更注重的還是産品背後新技術的推廣。”宋磊説,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超多維的“基因”就是希望3D顯示、VR虛擬現實等原創技術在每個螢幕中使用,憑藉領先的技術獲得認可和成就感,專注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在超多維發起的3D生態圈中,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富士康利用現代化技術如超多維自主研發全球唯一的自動校正3D系統,保證了3D産品的品質和産能供應。

  為了完善用戶體驗、解決內容缺乏等問題,超多維還創建了3D內容平臺3D Store,以豐富的內容如3D電影、3D遊戲、3D APP等提供用戶“一站式”的應用體驗。通過與夢工廠合作,超多維獲得了夢工廠電影在3D Store中全球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授權,《功夫熊貓》《怪物史萊克》等一系列中國觀眾熟知的電影也在其中。

  “3D生態圈將是超多維業務很重要的一環。”超多維CEO許培楨表示,僅靠超多維一家公司很難在市場上形成生態鏈,所以攜手合作夥伴整合了一條完整的3D産業鏈,包括技術、産業工程、産品、內容服務、開發者和網路六大平臺,全力推動裸眼3D生態圈大眾化的進程,讓裸眼3D視覺體驗真正進入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全球化的時代,開放合作對於任何一種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宋磊打了一個生動的比方:“以前人們要種菜才能做飯,現在菜很多也容易買到,消費者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關鍵是怎麼把菜做得好吃。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優勢,想做大而全的很難,軟硬體投入也大很多,不可能靠單打獨鬥取勝。”

  他告訴記者,超多維近年來在移動互聯領域的深度投入即將開始展現效果,一些樣機已經在開發,使用超多維技術的一些大品牌手機、VR設備今年或明年將面世。

  南方日報記者 馬芳 向雨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