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一季度企業效益改善鋼鐵産能過剩非我國特有
- 發佈時間:2016-04-28 16:04: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人民網北京4月28日電 (劉然)28日,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了今年一季度工業和通信業運作情況,並答記者問。工信部新聞發言人、運作監測協調局局長鄭立新表示,第一季度工業生産緩中趨穩,企業效益狀況呈現改善跡象。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由去年-2.3%轉為7.4%
鄭立新在介紹今年一季度工業通信業運作情況時指出,我國工業經濟運作首季開局良好,一些主要指標出現明顯改善跡象,積極因素逐步積聚,政策效果正在逐步顯現,製造業發展好于整體工業,中國製造2025的出臺實施帶動了工業結構調整和製造業轉型發展。寬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資訊通信業順應新經濟發展的要求,呈現良好發展勢頭。
——工業生産緩中趨穩,企業效益狀況呈現改善跡象。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8%,比1-2月份回升0.4個百分點,其中3月份增長6.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7.4%,改變了去年全年利潤下降2.3%的局面。
——工業經濟運作中積極因素進一步增多。工業品出廠價格降幅進一步收窄,3月份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3%,降幅低於1-2月份的5.1%和去年四季度的5.9%;環比上漲0.5%,是2014年1月份以來的首次上漲。一些重要原材料價格止跌回升。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回升到50.2%,是自去年8月份以來重新回到榮枯線以上。工業企業産銷銜接狀況也有明顯好轉。
——投資增速回升帶動部分裝備行業生産增長加快。一季度,電氣機械和器材、電腦和通信設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8.7%和8.6%,通用和專用設備生産呈恢復性增長。在政策鼓勵下,汽車工業增勢平穩,新能源汽車産量大幅增長。清費減稅、降準降息等政策促進了工業降本增效。
——工業大省、大行業、新興産業成為穩增長的重要力量。江蘇、廣東、山東、河南等工業大省工業增速均快於全國工業平均增速。裝備製造業增速快於整體工業。高技術産業增加值增長9.2%,快於整體工業增速3.4個百分點。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8.6%。
——資訊産業保持穩定增長。一季度,電信業務總量同比增長45%。網路提速降費帶動移動數據流量消費成倍增長,移動數據總消費同比增長1.3倍。網際網路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以提供網際網路資訊服務為主的增值電信企業實現業務收入增長18.7%。軟體業務收入增長15.5%。
鄭立新表示,總體來看,一季度工業經濟運作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的跡象,但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外需疲弱態勢仍未扭轉,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部分行業、地區困難有所加劇,相當一部分企業生産經營困難,穩增長壓力仍然較大。
全球鋼鐵産業普遍存在過剩 並非我國特有
“我們應該看到鋼鐵産能過剩不是我們國家特有的,全世界的鋼鐵都普遍存在著過剩。不僅是我們來應對鋼鐵産能過剩問題,全世界各個國家都應該來應對和解決好産能過剩問題。”鄭立新在回應鋼鐵過剩現狀時表示,過剩是由於世界金融危機以後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各種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在增加,需求面呈現出了萎縮的態勢。
據世界鋼鐵協會的統計,全球2015年粗鋼的産量是16.2億,平均産能利用率只有69.7%,比2014年下降3.7個百分點。我國的産能利用率和世界平均水準基本是一致的。因此鋼鐵産能過剩不是我們獨有的問題,而是世界相關經濟體面臨的共性問題、共同挑戰,解決這一問題,是各國的共同責任,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促進全球鋼鐵工業的健康發展。
他表示,中國的鋼鐵生産以滿足國內需求為主。中國是世界最大的鋼鐵生産國,也是最大的鋼鐵消費國。近幾年,中國鋼材主要是供國內消費。在2005年之前,中國一直是鋼鐵産品凈進口國,目前仍為全球第五大進口國。2005年以後,我國對鋼鐵等産品,明確以滿足內需為主,並在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下開展國際貿易。因此,中國不但不鼓勵鋼鐵産品出口,而且是目前全世界鋼鐵生産大國中,唯一對普通鋼鐵出口主動採取限制措施的國家。
另外,“十二五”期間我國鋼鐵行業淘汰落後産能和化解過剩産能取得了顯著成效。按照國務院部署,工業和資訊化部會同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國土部、環保部等部門加強協調配合、建立工作機制、完善政策措施,“十二五”期間,累計淘汰鋼鐵産能約9000萬噸。經過五年的努力,現在400立方米及以下煉鐵高爐、30噸及以下煉鋼轉爐和電爐已經基本淘汰。 “十三五”時期,我國政府仍將高度重視並積極化解鋼鐵過剩産能。
他強調,在化解鋼鐵行業過剩産能問題上,我國政府的態度是堅決的、目標是明確的,已經列入今年發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今年2月1日,國務院印發了《關於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産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對這項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要求在近些年來淘汰落後産能的基礎上,從2016年開始,用5年時間壓減粗鋼産能1億-1.5億噸的目標。完成這一目標為今後鋼鐵産業的健康發展將奠定非常重要的基礎,但是要實現這個目標,要做大量的、艱苦細緻的工作,需要各個部門和各級地方政府和企業共同努力,來貫徹落實好中央和國務院關於化解産能過剩一系列的重要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