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兩岸攜手精耕農田

  • 發佈時間:2016-04-28 03:31:1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阮蓓

  穀雨淅瀝、花繁葉茂的美好時節,第三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如約而至。4月26-28日,兩岸農人齊聚四川省成都市新津縣及眉山市,共話“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與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共謀兩地農業互利發展。

  “農業是國本,是兩岸共識。”出席當天論壇的中國國民黨前副主席、台北市前市長、中國國民黨智庫副董事長郝龍斌率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兩岸是兄弟,合作尤其是農業合作是最沒有爭議的,發展方向也是一致的,通過舉辦合作論壇,不僅可以分享發展經驗,也能促進兩岸民眾感情交流,對未來兩岸關係長遠發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郝龍斌説,川臺兩地都高度重視農業發展,台灣在精緻農業、農業轉型方面先行一步,在拓展農業外銷、增加農業附加值方面積累了20年以上相關經驗。而四川是農業大省,被譽為“天府之國”,農業資源豐富,也正在集全省之力謀劃轉型。在此基礎上,雙方通過開展務實的交流合作,構建良好的合作模式,一定能取得豐碩的合作成果。

  順應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抓住兩岸合作交流的重點機遇,四川已成為大陸西部台資企業最多、投資額最大、擁有涉臺園區最多的省份。作為川臺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2014年川臺農業合作論壇機制正式啟動,兩地農業合作翻開新篇章。三年來,在川註冊台資農業企業已達57家,合作專案200多個,金額超過65億元,涉及農産品加工、種植養殖、有機及生態觀光農業、農業生物科技等多個領域。

  論壇上,四川省委副書記劉國中希望川臺兩地能夠拓寬農業合作領域,並鼓勵更多的台資企業通過入股、合作、自建等形式,來四川興辦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將更多先進理念和管理經驗帶到四川,結合實際創造出現代農業發展的“川—臺”融合模式。“2014年達成的《深化川臺農業合作的共同願景》,明確了兩地農業合作的目標、方向和路徑。希望雙方繼續努力,加快完善交流機制,促進項目落地和兩地交流合作制度化、常態化。”劉國中説。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后強作了《耕讀文明與農村發展》主旨演講。他認為,四川在推進幸福美麗新村建設時,堅持“小規模、組團式、微田園、生態化”即“小組微生”的建設模式,實質上是對耕讀文明的傳承;台灣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三生”農業,把農業的發展引向“生産、生活、生態”結合,平衡發展,達到生産企業化、生活現代化、生態自然化,也是耕讀文明在當代的新發展和新形式。

  台灣農村發展基金會董事長胡興華則進一步分享了台灣農村再生策略及經驗。胡興華説,一是通過政策配套,建構産業與生活利基的農村環境;二是通過經濟支撐,跨域整合創新價值,擴大産業價值鏈;三是通過永續經營,使農村發揮農業多功能價值。

  成都市委常委、副市長謝瑞武介紹了近年來成都市在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的主要思路:堅持以科興農、以工促農、以貿帶農、以旅助農,通過構建農村産權制度體系、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全産業鏈發展體系、農業資源保護體系等,實現了“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論壇上,一份由四川省委農工委、四川省委臺辦等8個省直部門聯合下發的《關於支援台資企業和臺胞發展現代農業的意見》,給兩岸農業攜手描繪了一幅更廣闊的前景。這是大陸首個省級層面出臺支援台資企業和臺胞發展現代農業的專門文件,從農業補貼、稅收優惠、用地保障等方面出臺了15條政策,將促進川臺兩地農業交流合作縱深發展。謝瑞武提出,未來成都將著力打造創新高效型農業、標準品牌型農業、生態安全型農業、開放合作型農業、幸福共用型農業,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縱深融合。

  “峨眉山牽手阿里山,都江堰思戀日月潭。川臺合作,精耕農田,當好示範。”2014年首屆川臺農業合作論壇上的憧憬,正在巴蜀沃野上開花結果,也成為三屆論壇最生動的注腳。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