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需求“所向”,戰略要地“必爭”
- 發佈時間:2016-04-28 01:30:3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1月,西安交通大學在材料科學領域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根據西安交通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姚熹率領團隊首創的“弛豫鐵電體的微疇—宏疇轉變理論”為依據,新型魚雷聲制導基陣、戰略武器脈衝電源等國防尖端裝備逐步研製。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西安交大要在一批戰略必爭領域開拓發展空間,組織科研團隊做一些重大科研項目,在國家重點問題上展現西安交大的實力。”西安交大校長王樹國認為,啃科研“硬骨頭”,刻不容緩。
據統計,2000年至今,西安交大專家學者擔任首席科學家主持973計劃項目21項,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438項,基礎研究項目數居全國高校前列,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科學技術獎45項,居全國高校前5位。
瞄準“大需求” 服務國防科技工業
“讓國家走在世界科學的前列,是我們每一個科學家畢生的使命。”姚熹在自己的領域裏,用跑百米的衝刺速度奔跑了50多年,從基礎科學入手的理論研究,為開發一系列國防裝備材料奠定基礎。
西安交大高端製造裝備協同創新中心圍繞航太、航空、軍工等國家重大需求,成功研製出國家“神光計劃”非球面鏡加工裝備、“神舟”飛船與“嫦娥”對接機構的加工精密機床、核電精密加工裝備等,通過高端製造與精密加工機械製造的自主創新服務於國防工業科技進步與發展;西安交大“機械裝備診斷基礎研究”創新研究群體,從航空、航太等領域中發生的許多重大安全事故背後深層次原因出發,探究為什麼早期沒有檢測到故障而杜絕之,揭示了故障瞬態資訊準確檢測的內在機制的同時,實現了早期故障診斷,有效減少重大安全事故發生。
創新“驅動力”,助跑可持續發展戰略
西安交大聚焦國家能源發展戰略目標,引導專家學者“急國家所急”,從重大需求著手確定研究方向,為我國構建清潔、高效、安全、可持續的現代能源體系添磚加瓦。
“水煮煤”項目大大提高了煤電轉化效率,適用於清潔無污染發電。據測算,如全國在火電行業採用該技術,每年可節約發電燃煤3.28億噸。項目負責人西安交大動力工程多相流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郭烈錦教授説:“希望利用原創技術促進煤炭利用産業的變革,推進區域社會經濟發展。”他和團隊摒棄傳統化石能源“一把火燒”的傳統利用方式,採用超臨界狀態的水和煤發生化學反應制取高純度的富氫産物,既可用於化工,也可用來提高煤電轉化效率,被形象地稱為“水煮煤”。
深化“産學研”,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
依託重大科技項目,西安交大創新産學研合作模式,著力解決行業關鍵性技術問題,用科技推動行業進步和區域經濟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大功率電源技術在跟蹤精度、穩定度、低紋波、高效節能等方面無法滿足加速器、飛機、電力系統等領域的使用要求,致使國家大科學工程建設進程中受阻。為拿下這一“攔路虎”,西安交大楊旭教授及團隊成員從1998年開始攻關,成功研發出“大功率特種電源多時間尺度精確控制技術”,不但破解了難題,而且全套項目成果應用於我國在建和在運作的3個大型加速器和1個大型受控核聚變裝置,完全滿足國家大科學工程建設等項目的緊迫需求。
將創新成果寫在國之重器上。楊旭教授團隊深化開發的飛機地面電源和電力操作電源等産品,在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秦山核電站等軍工、民用企業和國家示範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為我國基礎科學研究、國防與民航安全、電力系統安全運作做出重要貢獻。據了解,該團隊研發的部分産品銷往海外,累計産生經濟效益達55億元。
此外,在生物醫學和普惠健康等民生領域,薛武軍教授等人完成的“腎臟移植關鍵技術創新及臨床應用”、賀浪衝教授等人完成的“細胞膜色譜技術及其在中藥篩選中的應用”等重要創新成果,為我國現代醫學發展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