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西方制裁下 挺俄企業活得更好?

  • 發佈時間:2016-04-27 21:30:38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楊舒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期路透社一則關於英國石油公司(BP)的消息頗耐人尋味。報道稱,BP在俄的凈利潤保持增長,在美市場的凈利潤反而有所減少。而將BP在俄羅斯市場的表現放在全球石油市場不景氣的當下,就更顯得尤為難得。回想起兩年前西方對俄採取制裁措施之初在俄外資企業所呈現的“恐慌”,令人不禁想問,難道無畏西方制裁干擾,堅持留在俄羅斯的企業反而會“活”得更好?

  意料外的表現

  事實上,就連BP自身也不一定對目前其在俄羅斯市場上取得的成績有所預料。

  資料顯示,2014年7月西方國家宣佈對俄制裁時,作為擁有俄羅斯石油公司近20%股權的大股東,BP在當季一度實現了同比34%的增長,其中BP從俄羅斯石油公司獲取的凈收益高達10億美元,對比第一季度的2.7億美元和去年同期的2.18億美元,這個數字可謂是一個飛躍。但這一高增長顯然並不足以“撫慰”BP的恐慌,BP在發佈二季度財報時同時發表聲明,警告投資者應警惕歐美新一輪對俄制裁可能對BP産生的負面影響。聲明稱:“新一輪制裁可能會對我們在俄羅斯石油公司的投資以及我們在俄羅斯的業務、戰略目標、財務與經營狀況産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儘管如此,BP仍選擇留在俄羅斯市場,並在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頒布制裁措施最激烈的時期,即2014年5月再與俄羅斯石油公司簽署合作協議,共同在俄羅斯境內勘探難以開採的石油區塊的原油。然而從路透社關於“BP在俄的凈利潤保持增長,在美市場凈利潤有所減少”的報道來看,俄羅斯市場也並未辜負BP的“信任”。

  4月26日,BP對外公佈了其2016年一季度的業績,顯示2016年第一季度剔除一次性項目影響後的核心盈利達5.32億美元,儘管同比大幅下跌80%,但仍顯著好于市場預期的虧損1.4億美元。

  跟風注意風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歐洲部副主任劉華芹認為,BP在俄羅斯的業務表現超出預期是可以理解的。“硬幣有兩面”,劉華芹説,這句話用來描述BP在俄羅斯的業務發展尤其恰當。雖然西方國家的制裁等加大了俄羅斯市場的風險,但也激發俄羅斯市場環境發生了一些“非自然”的改變。

  比如國際政治風險加劇了盧布貶值。從投資角度理解,這得以讓BP可以用更少的資金,在俄羅斯市場上找到更優質的資産;從石油出口角度理解,稅制系統關係疊加石油開採成本以盧布計價、銷售收入以美元計價,反而能使油價下跌背景下石油出口商的利益得到部分彌補。

  比如市場環境。一方面對俄羅斯市場安全性的預期會使部分外資企業選擇退出俄羅斯市場,客觀減小了俄羅斯市場的競爭壓力。資料顯示,美國康菲石油就在2015年年底出售與俄羅斯石油公司合資公司的股權,選擇退出俄羅斯市場。而康菲石油一直是BP在俄羅斯市場最大的競爭對手。

  另一方面,為了避免外資大量撤離,俄羅斯政府也會推出一些優惠政策,不惜增加對外部資本的“寬容度”,甚至考慮推動俄羅斯石油公司私有化交易,這同樣會對BP在俄羅斯的業務形成利好,發展不再束手束腳。

  不過,劉華芹也指出,BP的案例具有不可複製性,是市場環境結合公司經營戰略共同作用的結果,政治環境和貨幣“優勢”確實使俄羅斯市場目前展現出“抄底”的好機會,但其市場風險也是客觀存在的,無論進入還是退出俄羅斯市場,都需要綜合考量上述兩大因素並結合自身抗風險能力再作出決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