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宗商品之“蜜糖”,實體經濟之“砒霜”

  • 發佈時間:2016-04-27 08:20:0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樓市已然泡沫化,大宗商品反彈但資金未入實體。

  一季度資金放量,A股怎麼會熄火呢?原來錢都跑到期貨市場了。上周,期貨市場上演“黑色風暴”,螺紋鋼、鐵礦石、焦煤紛紛上演漲停潮,現貨價格也出現200-500元/噸的周漲幅。2015年12月17日至2016年4月20日,螺紋鋼、鐵礦石、焦煤分別上漲62%、65%和53%,大宗商品投資回報率遠超其他品種。無怪乎,“週期歸來”成為資本市場新邏輯。

  問題是,就在去年底,重點鋼企的鋼材銷售結算價不足1.6元/斤,被戲謔為跌破“白菜價”。根據國泰君安研究,2015年,鋼鐵、煤炭、玻璃、水泥的産能利用率在67%-68%,總産能中過剩産能佔1/3左右,煤炭和鋼鐵的虧損面分別為95%和50.5%。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上述幾個行業在“供給側”大旗下成為“被革命者”。那麼,是什麼讓大宗商品烏雞變鳳凰?

  中國經濟上半場的“絕代雙雄”,樓市和基建聯袂發力,被認為是大宗商品“週期歸來”的發動機。樓市不愧為“週期之母”。一季度,新增貸款4.61萬億,創歷史新高,近1/3(1.5萬億)投向樓市,多增的9300億有一半投向按揭,金融“加速器”效應顯現,“樓市+信貸”再次發威。一季度,新開工同比增長19.2%,去年同期則下降了18.4%;土地購置金額同比增長4%,去年則下降24%。新開工和拿地反彈,推動開發投資觸底回升。一季度,開發投資同比增長6.2%,而去年底僅1%。

  樓市上游實現“V形大反轉”,完全拜下游銷售火爆所賜。貨幣寬鬆、居民加杠桿和地方刺激不斷,今年一季度樓市可謂史上最火熱的“小陽春”。

  銷售火爆,去庫存壓力迅速消弭。易居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3月,35個城市新房庫存去化週期為11.5,這是2013年8月份以來,首次降到12個月的警戒線以內,三大都市圈城市庫存普遍在7個月左右,開發商全面進入“補庫存”階段,這是近期一二線城市土地市場火熱、溢價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同時,地方財力迅速補充,今年一季度城投債比2015年一季度增長200%以上,3月份地方債發行達到7887億元的歷史最高水準,政策性金融債達到4070億元。

  開發商補庫存的同時,基建迅速發力,截至今年2月底,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PPP項目庫收錄了7110個項目,總投資8.3萬億元。其中,6000多個項目是2015年後發起,總投資6.8萬億元。樓市和基建“雙引擎”加足馬力,總需求迅速抬升,經濟實現“開門紅”,利好大宗商品,這是歷史規律,2009-2011年、2012年下半年、2013年下半年,都曾出現過。

  同時,2015年的開發投資增速創19年新低,外貿連續4年未達預期目標,加上“供給側”改革,大宗商品價格甚至低於2008年,生産線全面撤退,供給彈性下降。樓市和基建突然反彈,讓上游能源和原材料的供給端始料未及,漲價是唯一選擇(美元指數見頂提供有利貨幣環境)。

  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我國經濟之積弊非週期性的,而是結構性的,故大宗商品回升是暫時的,樓市繁榮僅讓其獲得喘息之機。但是,資金驅動使所有資産價格開始狂飆。當前,無論樓市還是股市,投機炒作風氣很盛。樓市已然泡沫化,大宗商品反彈但資金未入實體,螺紋鋼期貨成交量超過滬深兩市交易額、超過現貨一年成交額,資金在期貨市場這個高杠桿的零和遊戲中“博傻”。誰都知道,大宗商品惡炒的後果就是通脹,央行貨幣政策開始突出“穩健”,樓市的體量再上臺階,緊縮後的衝擊更嚇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