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一切為了貧困的老區人民

  • 發佈時間:2016-04-27 06:32:5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為了讓老區人民加快脫貧奔小康步伐,湖北省大悟縣委、縣政府帶領全縣幹部群眾,弘揚“不怕圍、勇於突,吹響衝鋒號、打好持久戰”的中原突圍精神,踐行精深、精細、精誠“三精”的工作理念,實施“生態立縣、産業興縣、開放活縣、惠民強縣”戰略,加快推進産業、教育扶起來和生活、醫療、住房保起來“兩扶三保”政策落地,堅決打贏精準扶貧攻堅戰

  春雷陣陣,湖北省孝感市大別山革命老區大悟縣的精準扶貧工作正緊鑼密鼓地展開。

  “有能力的要扶起來,無能力的要保起來。”大悟縣委書記郝章新的話擲地有聲。

  大悟縣地處大別山西端南麓,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全縣面積1986平方公里,其中山場面積達196萬畝;縣轄3鄉3區14鎮,總人口64萬,其中農業人口53萬,精準扶貧工作任重道遠。

  精準識別——

  只認標準不認人

  “扶貧工作就是要做到百姓公認、領導肯定、眾人説好、陳情的少”,這句話記在大悟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左意誠心裏,更指導著他作為大新鎮長山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帶領扶貧工作隊開展精準扶貧工作。

  從2015年8月10日起,大悟縣委、縣政府從該縣選派3000多名幹部、教師,組成273個精準扶貧工作隊,集中3個月時間,由各村“第一書記”帶隊全部進村入戶,“一次性鋪開,拉網式調查”,做到“村不漏戶、戶不漏人、人不漏項”,全面打響精準扶貧攻堅戰。

  翻開左意誠的工作日誌,裏面密密麻麻地記錄了他帶隊走訪時的所見所聞所感。“程新紅,男,1966年生,患腰病;全家5口人,妻子患眼病;3個姑娘:武大、孝高、初中;(住房)磚混。解決辦法:1、低保,2、醫療,3、産業,4、學費”“能人扶、産業扶、集資扶、政策扶、村幹部包……”這些隨時記錄的扶貧資訊和幫扶措施,寫滿了140多頁的工作日誌。

  “對於貧困人口的識別一定要做到只認標準不認人,不認幹部不認親。”左意誠説,經大新鎮長山村村民代表提名,12個小組共申報90戶貧困戶,後經村裏開會評議,評定了71戶貧困戶。第71戶的家庭情況處在貧困標準線邊緣,可上可下,村支部書記萬美波從評議表中發現,該戶是村主任的妻弟,為了避嫌和確保公平,他堅決將其從名單中拿下來,最終確定了70戶貧困戶。

  “這樣做是為了體現幹部要以身作則,也教育其他人必須按真實情況填報資訊。”左意誠説,精準識別工作要嚴格按照“2233”程式進行精準識別。“兩下”是工作人員沉下去、貧困標準帶下去;“兩上”是貧困情況報上來、扶貧辦法跟上來;“三方簽字”是入戶調查表由貧困戶、村兩委、工作隊簽字確認;“三級會審”是村民代表審查、鄉鎮(區)審核、縣政府專班審定;“三榜公佈”是在縣電視臺公佈貧困條件、在村級黨組織所在地公佈初審結果、在村務公開欄公佈確認名單。堅持“六看”“七優先”“八不準”原則,有高穩定收入的、有轎車等高檔消費的、子女有贍養能力的、城鎮擁有房産的、高費擇校或出國留學的、違法亂紀的、好逸惡勞無致貧原因的、自願放棄申請的八類對象不予納入。嚴禁優親厚友,嚴禁提供虛假資訊,嚴禁平均分配。這樣才能真正摸清各地區貧困底數,為精準施策打下堅實基礎。

  “全縣開展精準扶貧工作到現在,沒有發生過一起因未評上貧困戶而陳情的現象。每個貧困戶都有三級審核簽字確認的資訊檔案。”郝章新介紹,通過“精準普查、精準分類、精準識因”三個步驟,按照動員培訓、入戶調查、評議公示、精準識因、精準分類等階段有序推進。2015年10月底,大悟縣全面完成了農村135645戶、517616人的入戶資訊採集任務,採集基礎資訊近2000萬條,精準識別貧困人口18199戶、42757人。在此基礎上,大悟縣委、縣政府又選派200名專業工作隊隊員進村入戶精準識別致貧原因,識別出因病致貧貧困戶6000戶、19062人,因學致貧貧困戶2667戶、10602人,因殘致貧貧困戶4464戶、12792人,需建住房貧困戶10693戶、21948人,其中部分貧困戶致貧原因複雜,存在多種原因疊加現象。

  産業扶貧——

  增強造血功能

  “農民富不富,關鍵看收入。”大悟縣縣長余德芳強調,發展經濟是解決脫貧不返貧的關鍵。在推進精準扶貧工作過程中,大悟縣制訂了“産業扶起來”實施方案,對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資每年不低於3億元,對涉農創業每年投入扶持資金1.5億元,每年扶持創業、帶動貧困人口就近就業1萬人以上,通過扶持生産、穩定就業幫助10368個貧困家庭脫貧。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大悟縣宣化店鎮大堰村的袁成勇,13歲就外出打拼並不斷積累自己的人生財富。參加完大悟縣招商引資會後,袁成勇決定返鄉創業,2011年8月,他創辦了湖北大悟鑫茂農林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並把帶動農民致富作為經營宗旨。

  “我們流轉了1.5萬畝土地,帶動周邊200多戶農民利用閒置土地種植油茶、綠茶,幫扶136戶貧困戶就業。”袁成勇説,他計劃5至8年內,總投資1.87億元,在大悟縣宣化店鎮的鐵店、旦莊等村建設1萬畝油茶種植基地,並建設年加工能力8000噸的茶油加工廠,帶動更多農民致富。“我們農民合作社生産的幹油茶籽,公司以每斤高出市價0.3元的價格回收。”袁成勇除支出數百萬元的勞務費用帶動農民就業,還通過合作社等形式幫扶當地産業發展。

  富戶幫扶貧困戶,貧困戶帶動貧困戶,共同走上脫貧路。48歲的劉大永是大悟縣大新鎮長山村的貧困戶,家中5口人,自己有腿疾,妻子身體也不好,都不能幹重活,3個孩子分別讀初中、高中和大學,家庭經濟拮據。村幹部組織他聯合村裏的養殖大戶劉積輝承包了300畝油茶基地,劉積輝出資10萬元入股,劉大永負責管理經營,縣裏每畝補助400元基地開墾費,還免費提供種苗。通過産業幫扶,劉大永不僅為自己開闢了一條自主脫貧之路,也為其他貧困戶提供了基地管理等就業脫貧的機會。

  “組團建、企業包、縣整合、鎮組織、村受益。”郝章新説。自2014年10月以來,大悟縣積極創新模式,鼓勵貧困戶自主或戶戶聯合、戶社聯合、戶企聯合,發展茶葉、油茶、藥材等特色産業,探索出一條“公司+基地+農戶”的扶貧之路,增強了村集體經濟的造血功能。截至今年3月底,大悟縣村集體經濟基地發展至3.8萬畝,帶動貧困戶基地就業2411人,貧困戶土地流轉受益340萬元;縣內工業企業、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帶動農戶就業24611人,其中帶動貧困戶就業3686人,貧困戶打工受益1781萬元;通過招商引進大型國企武船重工等企業帶動貧困戶就業2855人;申請發展特色種植等産業受益的貧困戶5967戶。

  “兩扶三保”——

  “良心工程”拔窮根

  在郝章新看來,精準扶貧是關係到民生的“良心工程”,不是一時一地一人之事。該縣通過精準識別的貧困人口18199戶、42757人中,A類五保等政府兜底戶8219戶、9697人,B類開髮式扶貧9980戶、33060人。開展“兩扶三保”及脫貧“1+6”精準施策等工作,必須要帶著對困難群眾的深厚感情去做,“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治貧先治愚,扶貧先扶智。産業扶起來,教育更要扶起來。“不讓一個孩子因貧失學,不讓一個家庭因供孩子讀書而不能脫貧。”大悟縣教育局局長吳大許在相關調研座談會上説。

  9歲的董博活潑愛笑,2010年前後父母相繼因病去世,他和大一歲的姐姐由收入不穩定的40多歲還單身的叔叔董叢利撫養,生活困難。“結窮親、幫窮戶、拔窮根”,要徹底拔窮根,就需要把教育扶貧落到實處,幫助寒門學子減負,幫扶寒門家庭脫貧。經過精準識別後,大悟縣宣化店鎮大堰村的這對孤兒董娟、董博被列入A類貧困戶,每人每年可以獲得4400元的教育補助金。

  “董博和董娟兩個孤兒,現在每人每月可領取600元的生活補助金。”村支部書記喻明説,縣裏每年整合資金6000萬元,實施生活保起來,將扶貧線、五保線、低保線“三線合一”,像董娟姐弟這樣的特困人口做到應保盡保。

  “連1元的掛號費也退回來了。”大悟縣大新鎮長山村貧困戶萬美輝説。他的母親3月份因為肺心病發作,被送到大悟縣中醫院住院治療。因為是縣裏的精準扶貧對象,治療不但沒有花錢,後來連1元錢的掛號費也退還給了他。

  郝章新介紹,大悟縣現有因病致貧6000戶,佔全縣貧困戶的33%,每年全縣正常報銷住院費近2億元。在實施“新農合、大病保險、大病補充保險、大病救助、意外傷害保險”保障措施的基礎上,縣裏建立了3000萬元的特困人口醫療保障基金,綜合運用多種措施,實行醫療“保起來”。

  此外,還將住房“保起來”,讓人人有房住。精準扶貧工作隊了解到,萬美輝家母親多病,父親有精神障礙,兩個女兒分別在外打工和上學,家中沒有住房,常年借住在村小學,他因養殖鴨子虧損而背負數萬元債務。縣裏為他制訂了住房“保起來”的措施,今年打算幫他籌措資金建新房。

  到2018年,確保人居和發展條件惡劣的貧困戶搬得出、穩得住、可致富,大悟縣計劃2016年完成易地搬遷2078戶,危房改造2000戶。目前已確定13個村為先行試點村,選址、徵地、拆遷工作已完成,今年4月底全部開工,9月底全面竣工,再根據試點情況總結經驗並在全縣推廣。

  不落一人——

  精準扶貧齊動員

  身入、心入,更要感情融入。精準扶貧需要動員各方力量進行結對幫扶,“融入後,幫扶幹部就是落實每個貧困戶‘兩扶三保’政策的代言人和執行者,堅決不漏一戶、不落一人。”余德芳認為,精準扶貧工作要發揮好“四個效應”。第一是融入效應。精準扶貧要結對幫扶,不脫貧不脫鉤。動員融入每個貧困戶,實行捆綁式扶貧。第二是帶動效應。抓住武漢市對口幫扶大悟縣的機遇,在生物醫藥農産品加工、旅遊等産業進行深度合作,引進一批優質企業,增強縣域經濟內生動力,帶動貧困戶穩定就業和脫貧;發揮扶貧工作隊駐村幫扶作用,帶動一批貧困村、貧困戶脫貧;發展鄉村集體經濟,增強精準脫貧的硬實力;推廣“政府扶持大戶,大戶帶動貧困戶”扶貧模式,支援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創業帶動就業,實現貧困戶家門口就業,也帶動貧困戶自主創業脫貧。第三是示範效應。戶演練、村試點、縣鋪開、全覆蓋落實“兩扶三保”政策,層層示範推進。第四是蝶變效應。通過增強內生動力和造血功能來幫助貧困戶實現脫貧。倡導“勤勞致富光榮、自主脫貧可貴”的理念,增強貧困戶脫貧的主體意識,共同營造精準扶貧的良好氛圍。

  資金是脫貧的活水源泉,大悟縣設立精準扶貧專人專戶專賬,並由縣農村商業銀行製作發放精準脫貧一卡通(精卡)給貧困戶。

  16歲的女孩劉夢怡,從小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病情導致視力急劇下降,上到小學六年級便不得不輟學在家。50多歲的養父劉傳家又有智力障礙,沒有穩定的勞動收入,也沒有結過婚。每天需要打4支胰島素的劉夢怡只能借住在嬸嬸家。被精準識別為A類喪失勞動能力貧困家庭後,精準扶貧工作隊為劉夢怡制訂了具體的幫扶措施,定期為她提供胰島素藥品,發放精準扶貧政策補助金,還領到了“精卡”。

  大悟縣財政局局長徐佩説:“將統籌整合的精準扶貧資金統一到專戶,再由專戶打入專卡,資金走向一目了然,也為貧困戶減少了很多麻煩。”當地金融辦還和農商行等機構合作,推出“悟農貸”“集惠貸”等創新信貸産品;開展“普惠金融”,逐步實現助農金融全覆蓋,新建村級金融服務網點160個;成立當地首家村鎮銀行,增強金融扶貧作用,獲評全省金融扶貧示範縣。點線面結合,領導幹部齊動員,凝聚各方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共同助力精準扶貧。

  萬畝茶園綠飄香,千家萬戶扶貧忙。在大悟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産業在發展,教育在改善,生活有保障,醫療能報銷,住房在新建,“一戶一人一因一策一標”,大家圍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攻堅作戰圖在奮鬥。精準扶貧,不落一人,大悟革命老區實現“2018年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摘帽、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指日可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