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潮漲潮落的流通短板

  • 發佈時間:2016-04-27 03:32:11  來源:浙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幾天來,細心的市民都發現,蔬菜價格開始下降了。“菜價降了,菜籃子也豐富多了。”正在鳳起農貿市場買菜的趙阿姨説,像青菜、茄子、豆菜、萵筍這兩天價格都便宜了不少,尤其綠葉菜的降幅最大,價格幾乎下降了近一半。

  根據浙江省商務廳資訊, 4月18日至24日期間,我省蔬菜批零價格繼續領降。一週裏價格下降的品種比上周有所增加,本期監測的蔬菜批發均價環比下降6.7%,其中30個小類品種批發價2漲28降,其中萵筍、芹菜、圓白菜、生菜等價格降幅超過10%,依次下降25.6%、18.2%、16.6%、16.2%。

  田間地頭,菜農沒有嘗到太大的“甜頭”,直呼賺錢少,經紀人、批發商、菜販子等大倒苦水,聲稱僅賺點辛苦錢;在菜市,市民買菜齊喊菜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蔬菜流通的鏈條上,存在什麼癥結?記者深入蔬菜生産、流通一線做了一番調查。

  市場端:

  菜價高賺頭也不大

  4月12日淩晨2時,整個杭城還在酣睡中,但城北的勾莊蔬菜批發市場卻迎來一天最為繁忙的時刻。亮如白晝的市場裏,來自全國各地的運輸車輛川流不息,大大小小的商販們忙著將各式蔬菜裝車、卸車、搬運,討價還價、壓價聲音此起彼伏。

  市場盡頭處,一輛人力三輪車旁擺著裝滿小白菜的籮筐,剛剛採摘下來的小白菜上還挂著新鮮的露珠。安徽人榮師傅告訴記者,他一家四口人在杭州種菜5年多了,在余杭崇賢鎮包了8畝菜地,每天晚上10時多,他將幾百斤蔬菜運至勾莊蔬菜批發市場售賣,一直至淩晨4時左右收工回家,即使這樣早出晚歸辛苦勞作,一年下來純收入也只有幾萬元。

  榮師傅説,這幾年來,無論種植,還是收菜、賣菜,大部分都是他和妻子兩個人在忙活,兩個兒子偶爾搭把手。今年蔬菜價格罕見地走高,這幾個月收入還是比較可觀,但是很多菜農也和他一樣,一年到頭,若是遇到極端天氣或是銷售形勢不好,可能連種子錢、肥料錢都掙不回來。

  在勾莊蔬菜批發市場,貨車上挂著山東牌照的司機方國華告訴記者,近年來,物價一直上漲,雖然油價這幾年降了,蔬菜經過高速公路也不收費,但返回是空車,高速公路照樣要收費。同時,蔬菜流通距離遠、流通環節多,反覆裝卸都會産生高昂的雇工費用,這也是導致兩頭菜價差距十分懸殊的原因之一。

  根據方師傅的介紹,記者也粗粗算了一筆賬,山東壽光的蔬菜,進入勾莊批發市場,一輛核載20噸的貨車,每次需要約1萬元左右費用,加上一級批發商每公斤0.3元的加價,相當於每公斤蔬菜在一級批發環節就增加了0.8元。而在二級批發環節每公斤蔬菜的費用為0.2元,加上二級批發商每公斤加價0.2元,合計又加價0.4元。

  在零售環節,按照行業規則,除去必要的費用,每公斤再加價1至2元左右出售。這也相當於,山東壽光産地價每公斤1元的蔬菜,運至杭州,零售市場上售價至少在每公斤3元以上。

  “菜運到我們這裡後,還要進行整理,運輸過程中被壓壞、擠破的,都要剔除,損耗也很大。”市場裏一位姓劉的批發商説,蔬菜的價格很不穩定,有時自己的買入價還高於賣出價。

  “你以為我們有多少賺頭!起早摸黑,就賺點辛苦錢,菜價越高,我們越是賣不好,現在一斤就賺個幾毛錢,收入比去年至少減少一半!”長期在杭州東新農貿市場經營蔬菜生意的攤販曾師傅説,生鮮蔬菜季節性強、易腐爛,採摘貯運保鮮跟不上,損耗大大增加,再加上今年蔬菜零售價格高企,零售量也銳減。

  記者調查發現,蔬菜從“菜園子”到百姓的“菜籃子”,經過了許多環節:田頭—經紀人—批發市場—經紀人—農貿市場/菜販子—消費者。這僅僅是一種稍微簡單的流通模式。在流通環節中産生的運輸、加工、人工費、搬運費、市場管理費、停車費、水電費、房租費(攤位費)、加工費等多種費用,最後都攤到了終端消費者身上。

  “隨著城市化進程加快,杭州本地蔬菜生産基地向遠郊甚至周邊縣市轉移。蔬菜週轉難度進一步加大,運距進一步拉長,運輸成本進一步攀高。”杭州古蕩農貿市場副總經理趙方明説,今年蔬菜價格走高,除了天氣影響的供需關係外,蔬菜流通成本過高也是原因之一。這一方面因為浙江是蔬菜消費大省,耐貯菜、反季菜長距離運輸在所難免,另一方面,加上人力成本上漲等因素,蔬菜運輸成本節節攀升且剛性較強,使得蔬菜零售價格從去年開始,就保持在高位。

  生産端:

  進菜市要過多道坎

  一道蔬菜,從地頭到達消費者的餐桌少則經過四個環節,多則六七個。專家介紹,小經紀人、大經紀人、一級批發商、二級批發商、零售等,每增加一個流通環節,就意味著增加5%至10%的成本,到了消費者手中其漲幅達50%至100%,有的甚至上漲幾倍。流通成本高企,是蔬菜零售市場價格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陳李波是杭州智坤農場負責人,在良渚街道新港村,智坤農場的有機蔬菜種植面積有1200多畝。“現在的工人工資,種子、肥料、機械設備價格都在不斷上升,種菜成本越來越高,但這只是菜價攀高的一個因素。”陳李波介紹説,蔬菜從生産到消費,要經過五六個環節,每個環節都有漲價因素。“除了農資價格上漲外,勞動力價格上漲、農貿市場零售攤位租金不斷攀高等,都使得流通費用越來越高,所以,就算産地菜價下跌,但也難以傳導到‘終端’的超市和農貿市場。”

  為了縮短從田間到餐桌的距離,突破農業發展的窘境,智坤農場去年開始,玩起了農産品O2O”,開始試水農業“網際網路+”。他們除了在良渚文化村開設了一家蔬菜直銷店,還開發了一款名為“微土地”的果蔬網購APP,通過農場直銷的形式,最大限度地減少物流環節和時間成本,消費者可以選擇線上購買和線下配送,這款APP上線僅短短半年多時間,註冊用戶已經超過萬人。

  減少環節,降低費用,蔬菜直銷風生水起。農超對接、農市對接、農企對接、農校對接、農宅對接……拓展了蔬菜的銷售渠道,減少了中間環節,降低了流通成本。但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雖然“蔬菜直銷”“農超對接”頗有起色,但也障礙重重。農民在與中間商打交道過程中,缺乏談判能力,特別是在農超對接中,與超市採購多樣化需求存在矛盾。

  採訪中,多位蔬菜種植農戶向記者證實,超市的銷量畢竟有限,他們和超市經營者合作,沒有定價權,超市又要求蔬菜是掐頭去尾的精品,結賬也是按月結算等,對他們而言,進超市的吸引力有限。在農超對接短期內難以實現全覆蓋的情況下,從“菜園子”到“菜籃子”的距離仍然不小。

  省商務廳市場建設處有關人士告訴記者,目前,我省已有2000多家農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參與農超對接。但同時也表示,農超對接雖然既能保證農戶的銷路,又能給市民帶來實惠,商務部門一直在大力推行,但短期內想要全面覆蓋仍有難度。目前,農貿市場仍是大部分居民購買蔬菜的主要場所。

  相關農業專家也表示,不能將蔬菜流通環節的加價簡單歸結為中間商獲取暴利。城市生活成本高,菜販既要租房過日子,也要給菜市場交攤位費,“菜價加價的部分實際上包含了商業地産的因素”。正因為如此,短時間內很難消除蔬菜在流通環節層層加價的現象。

  宋小菜:

  資訊暢通供應輕鬆

  “最希望政府能多宣傳推廣我們的高山蔬菜,引入更多的經銷商,擴大銷路。”遂昌嘉禾果蔬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鮑先生告訴記者,他們感覺自己資訊很閉塞,與外界的交流渠道不暢通,在市場面前就顯得很“弱勢”。

  蔬菜生産不穩定,一個重要原因是供需資訊不對稱。由於多數菜農受文化水準、資訊渠道不暢等因素的限制,對蔬菜種植風險性認識不足,在蔬菜品種選擇和種植規模上,缺乏分析預測和合理安排,只根據上年度産銷情況和價格來決策生産,極易導致盲目跟風擴種。對此,專家建議,要暢通資訊渠道,加強資訊傳導,讓農民了解瞬息萬變的市場,把千家萬戶的小生産和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緊密地聯繫起來。

  在杭州,一款名叫“宋小菜”的APP應運而生。這款APP將菜販們的需求蒐集起來,越過中間商,直接向基地或一級批發商下單,從而打通蔬菜流通上下游。“我們不做供應鏈,我們只做反向供應鏈。”在“宋小菜”CEO余玲兵看來,“宋小菜”模式的出現,不僅讓菜販們工作不再那麼辛苦,也讓更多從事種植的農民,生産不再那麼盲目。

  傳統的做法是,先提高産量,再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把菜銷出去。種什麼、種多少,都是未知數,僅憑著經驗預測或跟風,一貨難求或是菜爛在地裏的事情時有發生。“所以,行業裏一直講‘供應鏈’,而我們認為應該講‘應供鏈’,一切從需求出發、訂單出發,指導生産。‘宋小菜’通過確定的訂單形成集單優勢,並將訂單需求明確地反饋給上游,大大提升效率、降低盲目性。”余玲兵説。

  “以往的經驗是,一片地裏的東西,收購商只把自己需要的等級挑揀出來收走了,留下剩餘的尾貨,農民要麼便宜處理、要麼爛在地裏。比如,各地對胡蘿蔔的要求都不一樣,以前我們在武漢做的時候,只收中號。現在杭州上海喜歡小號,北京喜歡大號,我們根據需求做成三種商品,各取所需都賣好價。”余玲兵説,同樣一畝地,各級貨都能賣出去,不用提高産量也能增加農民收入。

  不僅如此,有了訂單,交易數據將能很快被記錄、被發掘。通過數據分析,他們很容易在採購環節,對基地供貨商,在産品標準、包裝規格、等級要求以及物流保護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如此便可提前幫上游制定供貨計劃,提升效率,將原來的推式生産轉變為拉式生産,實現以銷定産。

  “通過需求、訂單、標準,‘宋小菜’將建立一個農産品商品數據庫。”余玲兵表示,從銷售到生産,從品類、規格、用戶喜好、價格到物流、生産整個鏈路提供數據化沉澱,有利於從事種植的農民能夠快速掌握市場需求,及時調整種植結構,讓生産更有效率,讓流通更有效益。

  據了解,上線不到一年,“宋小菜”已基本覆蓋了杭州主流的農貿市場和二級批零市場,與此同時,北京、上海、武漢也相繼開通業務。2萬多菜販蜂擁而至,日最高成交額已突破200萬元。預計今年還將開拓6到8個城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