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消費金融 重復授信怎麼破?
- 發佈時間:2016-04-27 02:11:41 來源:新京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貸款買家電、手機等電子産品,到分期完成購物、租房、旅遊等衣食住行消費,一些消費金融産品利用場景化、用戶下沉的優勢迅速鋪開,不斷搶佔客群資源。
隨著爭搶客群資源愈演愈烈,如何避免重復授信的風險,引起了金融業內的警惕。業內人士認為,消費金融、普惠金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欺詐,解決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需要創新的風控。
依靠不同背景提供消費金融服務的主體,正在上演線上與線下的鏖戰,最終誰將勝出?
1問
如何避免重復授信?
專家認為,金融機構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式並堅持必要的準入標準,堅持銀行既有的風險控制標準,並加強對相關信用風險的審核。
隨著消費金融政策支援力度的提升,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主體不斷增加。除了傳統商業銀行及專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外,阿裏、京東、騰訊等網際網路公司也紛紛推出消費金融産品,垂直的行業領域也有領頭企業主動佈局。在此過程中,如何避免重復授信,對於金融市場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此前,已有多家媒體報道網貸行業的惡意騙貸事件。平安普惠副總裁倪榮慶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普惠金融面臨最大的問題就是欺詐,解決欺詐風險和信用風險需要創新的風控。
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重復授信的風險很難避免,因為在發展過程中,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主體競相“爭搶客戶”。“對同一客戶反覆授信,導致一些主體確實存在過度借貸的現象。”曾剛認為,金融機構在開展業務時,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式並堅持必要的準入標準,堅持銀行既有的風險控制標準,並加強對相關信用風險的審核。
而在有多年業務經驗的倪榮慶看來,重復授信一直是風險管控的重點之一,平安普惠會通過多種渠道獲得申請人的負債資訊。
“首先,對接人民銀行的個人信用系統,可以及時獲取客戶在銀行金融機構的借貸資訊。其次,通過客戶面談、第三方資訊驗證、客戶提供的賬戶交易資訊等方式,掌握客戶的信貸借款資訊。”據倪榮慶介紹,通過一系列核查手段,綜合評估客戶的償債能力和資金需求,最終給予合理的授信額度。
據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介紹,除了消費領域的徵信服務體系,將來還會有更多的居民消費者資訊納入信用體系中去,包括繳費、稅收及與信用相關的其他資訊。“現在網路消費形成的數據、信用記錄非常重要,怎麼與傳統金融機構獲得的金融數據進行整合也是值得注意的方面。”
2問
線下PK線上誰更優?
業內認為,未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得要打通,根據客群的不同、業務類型的不同,可以更多地組合。
隨著消費金融業務的主體不斷增加,一場線上與線下的鏖戰也正在上演。有分析認為,以傳統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因參與消費金融領域較早,在用戶、數據方面的基礎比較紮實,風控能力也相對較強。而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通過與電商配合,可以掌握線上入口,在大數據徵信和移動互聯網技術運用上的意識更強。
“從中期來看,線上線下會逐漸趨向模糊,最終的關鍵還是用戶需求。比如零售行業,一般用戶是從線下走向線上,但網際網路是從線上走向線下,而未來兩者之間的區隔會越來越小。”海爾網際網路金融副總裁淩更生分析稱,線上、線下在一段時間內會有不同的特徵,包括場景、用戶等方面,因為市場每個參與方都帶著既有的資源和優勢。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創新與風險治理研究中心籌建負責人楊東則表示,未來無論線上還是線下都得要打通。“比如原來做線下的,必須跟線上的這些大數據徵信結合起來,做線上的也要跟金融的工具手段結合起來。”華興資本董事周亮認為,線下、線上都是一種消費場景,因此,不能脫離消費場景去談消費金融。
倪榮慶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對於消費金融來説,線上和線下的優劣不好評價,針對不同的客群和場景有不同的功能。“在具體的過程中,可以進行交叉組合的運用。利用線上和線下的資源,有利於處理更大範圍的客群和更多類型的業務。”
倪榮慶認為,如果只有一種模式,所服務的客群類型就會比較狹窄。“比如只有線下,年輕人群需要小額的貸款,還需要去一趟。但也有文化水準普通的一些人群,對網路行為不太習慣,更適合線上下進行資訊交換,也更容易被線下銷售接觸到。”具體來看,根據客群的不同、業務類型的不同,可以更多地組合。
3問
傳統信用卡將被取代?
業內認為,消費金融公司和相關産品不可能取代信用卡,只不過信用卡應該繼續創新、演進。
在消費金融産品推陳出新的同時,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是,我國信用卡發卡量和每人平均持卡數都面臨下滑的局面。央行公佈的2015年支付體系運作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我國信用卡和借貸合一卡在用發卡數量共計4.32億張,較上年末下降5.05%,增速放緩21.5個百分點。而其間每人平均持有信用卡0.29張,較前一年末下降14.71%。
事實上,相比信用卡對工作性質、年薪等審批條件的限制,一些消費金融公司的準入門檻更低,申請時間也更短。在網際網路電商和垂直行業領先企業利用場景化、數據方面的優勢不斷打開局面的同時,信用卡將被取代的聲音此起彼伏。
淩更生認為,在整個國家宏觀金融層面,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或者新的消費金融公司門被打開的同時,另一隻手也在為傳統金融解除束縛。“比如對新信用卡用戶的開卡準入、額度管理、定價、免息期等方面,最近也有相應的指導意見出臺。隨著整個金融的開放及利率市場化,銀行也開展消費金融業務,傳統的金融體系和新興的金融體系是在同一個起跑線上。”
他認為,在未來的比拼中,傳統銀行擁有資金成本優勢和多年沉澱的平臺能力,但在運營成本、服務意識等方面可能弱于新興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要在某一個細分領域裏做好,最終取決於産品和服務本身。
曾剛也向新京報記者表示,消費金融公司和相關産品不可能取代信用卡。“目前來看很多人都有信用卡,但接觸消費金融公司的並不多。”馬上消費金融首席數據官劉志軍認為,信用卡是消費金融的一部分,並且是除了房貸之外的最大一塊個人金融領域,消費金融不會取代信用卡,只不過信用卡應該繼續創新、演進。
趙錫軍則認為,並不涉及取代與否的問題,在金融支援消費的服務中,關鍵是誰更容易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和習慣。“比如消費者更喜歡移動端的、遠端的服務,在方便消費者消費方面,就要有各種各樣的創新和考慮,這是市場競爭的結果。”
B10-11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陳鵬 金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