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架起創新發展的支點

  • 發佈時間:2016-04-26 05:58: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葛亮明是誰?

  他是化工領域頗為聞名的發明家。早在1994年,葛亮明就獲得了由中國發明協會、中華總工會、國家專利局聯合頒發的首屆十大企業發明家稱號。

  他又是化工領域最知名的企業家之一。憑藉這項發明,葛亮明將江西颶風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做成了業界領軍企業,結束了我國乙撐胺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葛亮明上中學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化學課。1982年,19歲的葛亮明考入江西工學院化工係。畢業後,葛亮明辭去國家分配的工作,進入了父親創辦的鄉鎮企業——贛西化工廠,並建立起全國同類鄉鎮企業第一個精細化工實驗室。從此,他迷上了創新和發明。

  彼時,這個初出茅廬的小年輕一頭鑽進簡陋的實驗室,很快推出第一項研究成果——“瞬間堵漏液”。當時,堵漏液已經成為一種用途廣泛的綠色化工原料産品,但有一個最大的弊端——成本高。葛亮明認為,只要能解決其中的關鍵節點,成本問題就會迎刃而解。經過設計、小試、中試、批量生産、銷售,直到資金回籠、效益翻幾番時,企業上下對這位年輕人心悅誠服。葛亮明的創新成果很快就成為這家企業的搖錢樹。企業每年上百萬元的利潤中有80%得益於葛亮明的發明成果。

  “一炮而紅”的葛亮明並沒有停止創新的腳步。接著,一項新的發明衝動又在葛亮明的頭腦裏産生了——他要獨闢蹊徑,催化合成乙撐胺。

  乙撐胺是重要的精細化工中間體,被廣泛應用於醫藥、農藥、染料、化學助劑、橡膠塑膠助劑、有機溶劑和環氧樹脂固化劑等領域。近年來,我國乙撐胺産品的市場需求增長十分迅速,年需求量約為10萬噸以上。但當時,我國乙撐胺生産仍為空白,需求完全依靠國外進口。乙撐胺的生産主要集中在西方發達國家,其中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年産能約佔世界總生産能力的90%。

  葛亮明注意到,乙撐胺合成方法很多。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末,常州石化總廠、湘潭農藥廠先後從日本、加拿大引進過乙撐胺合成技術,均因生産成本和能耗高被迫停産。

  為解決乙撐胺成本問題,葛亮明組織颶風化工的科研人員經過兩年多的研究攻關,確立了以二氯乙烷催化合成乙撐胺的工藝新路線。2008年1月25日,100噸/年中試項目成功,生産出合格的乙撐胺産品。該成果通過江西省科技廳科技成果鑒定,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與傳統工藝生産的産品相比,葛亮明自行研製的催化劑催化合成的乙撐胺系列産品線路短、投資少,産品附加值高,達到了國內領先、國際先進水準。與國外現有的合成乙撐胺老工藝相比,催化合成的産品綜合能耗減少70%,設備投資減少三分之二,節能減排效果突出,實現了催化劑、氨、工藝廢水及副産品的全部回收利用,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可替代進口産品。

  接下來,葛亮明又把目光瞄向了産業化。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條艱辛但成功的創業之路從此開啟:為實現催化合成乙撐胺的産業化,葛亮明于2001年12月註冊了江西颶風化工(集團)有限公司。2008年,催化合成乙撐胺技術研發成功;2009年,公司註冊資本增至1000萬元,合資成立愛敬海洋(江西)化工有限公司;2010年,設立江西浩海鋰能科技有限公司,乙撐胺被列為國家重點新産品;2011年,1萬噸/年乙撐胺項目被評為國家優質投資項目;2012年,全資設立江西超能高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4萬噸/年乙撐胺項目被列為國家重點産業化項目,公司註冊資本增至7000萬元;2014年,公司與青海藏格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江西中浩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設4萬噸/年乙撐胺項目;2015年,公司控股的江西全球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啟動粗甘油項目建設,聚酰胺樹脂項目成功投産。

  這些年來,葛亮明主持的科技研發成果可謂碩果纍纍,獲得發明專利4項,其中“從甘油紙杯二氯丙醇的方法”為國內首創,“製備乙撐胺的催化劑”填補了國內空白。在科技成果産業化方面,葛亮明承擔了多個國家級和省級的重點項目,獲得資金支援總額近7000萬元,其中乙撐胺項目獲4000萬元。

  如今,颶風化工乙撐胺建設規模已達4萬噸/年,而國內乙撐胺的年消費量已超過30萬噸,4萬噸的産能規模所佔市場份額不到八分之一。為此,葛亮明擬在適當時機擴大産能,並規劃乙撐胺産品上下游産業鏈建設,以增強抵禦風險能力。

  “創新是企業經營的核心要素。産品必須有市場,有成本優勢。技術創新要有危機意識,要做好技術儲備。”葛亮明説,他還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在他60歲之前,能在生物柴油方面有重大突破,培育出新菌種。“這將是一個關係到國家能源戰略的大項目。”葛亮明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