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領跑現代農業新征程——“十二五”以來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成就綜述

  • 發佈時間:2016-04-25 16:26:00  來源:中國農業資訊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網訊“十二五”以來,都市現代農業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板塊。擔負著一頭“服務城市”,一頭“富裕農民”責任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不斷創新,産業功能不斷聚集。

  2012年2月14日,國務院發佈《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規劃明確提出,率先在大城市郊區多功能農業區實現現代農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從國家層面對都市現代農業進行“頂層設計”,自此,都市農業踏上了領跑農業現代化的新征程。同年4月,農業部在上海首次召開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現場交流會,拉開了都市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的序幕。

  服務城市:保障“菜籃子”有效供給 都市農業當仁不讓

  2015年,我國生産出了8625萬噸肉類,2999萬噸禽蛋,3755萬噸牛奶、6690萬噸水産品和78727萬噸蔬菜,除去牛奶,以上農産品的每人平均佔有量均超過世界水準。在充足的“菜籃子”中,35個大城市蔬菜産量約11400萬噸,約佔全國14%,肉類産量約1400萬噸,約佔全國16%。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呈現出連年豐收,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的形勢。

  這樣的供應保障,是在大都市耕地資源匱乏,農業資源稟賦不足,務農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狹小空間”裏“以小搏大”的戰果。

  充足的農産品供應保障是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都市現代農業與優勢農業和特色農業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承擔著“保城市供應、穩市場菜價”的責任。從數量上來講,都市現代農業生産的農産品大多是鮮活的,不能完全依靠周邊地區長途運輸,必須保障一定的自給率和應急保障能力;從品質上來講,農産品必須是安全的、綠色的,必須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

  如何讓市民對菜價滿意,讓農民對收益滿意。各大城市在完善調控保障機制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綜合運用財政、價格、稅收、保險等手段,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到“菜籃子”産品産銷的各個環節;從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入手,加強“菜籃子”産品産銷全過程監測預警,及時發佈動態産銷資訊,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産;通過統籌規劃批發市場建設,扶持發展農産品電子商務,落實好“綠色通道”政策,發展農社、農校、農超對接和社區便民菜市,促進貨暢其流。

  “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動寫照。作為不適宜長途運輸的綠葉菜,上海的自給率達到90%,每天有超過4000噸的地産綠葉菜上市。上海市浦東新區曹路鎮的浦東朝意蔬果合作社理事長沈學國説,“之所以有這麼穩定的地産供給量,是因為在上海首創了綠葉菜價格保險制度。蔬菜價格一旦低於‘基準線’,保險公司就會對菜農理賠。”菜農有了穩定的收益,上海市民吃青菜,就有了“實打實的保障”。

  農産品電子商務更是為傳統農産品行銷注入了現代元素,在減少農産品流通環節、促進産銷銜接和公平交易、增加農民收入、倒逼農業生産標準化和農産品品質安全等方面顯示出明顯優勢。大城市郊區涌現出一批如北京任我線上、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漢家事易等為市民提供日常生鮮農産品的電商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富裕農民:一二三産深度融合挖掘農業潛值

  2016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的重要舉措,“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把“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列入其中。都市現代農業延伸了産業鏈,擴展了多元功能,在一二三産融合上走在了前列。

  世界葡萄大會、世界種子大會、世界食用菌大會、農業嘉年華……北京近幾年接連舉辦了多項令人矚目的農業盛會。據北京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市共舉辦4項農業會展活動和27項農事節慶活動,其中農業會展接待遊客110.7萬人次,總收入5021.7萬元;農事節慶活動接待遊客233.4萬人次,總收入達1.8億多元,

  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協調聯絡處處長任榮分析説,會展農業不僅是經濟、生態、生活功能融合的平臺,也是農業研發、休閒旅遊、文化創意、農産品加工等價值整合的平臺,實現了一二三産業的有機融合,提升了農業附加值。

  農産品加工業從小到大,已發展成為産業關聯度高、行業覆蓋面廣、帶動作用強的基礎性産業,成為延長農業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拉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農業部在12個試點省大城市郊區,選擇一批資産規模較大、管理規範、經濟效益好的大型主食加工企業,支援它們建設現代化生産線、改造升級技術設備、開發新技術和新産品、創新行銷模式。

  廣州市都市農業總收入比農業總産值約高出4.5倍,都市農業增加值約佔全市地區生産總值的8.4%;鄭州市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産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數達到425家,擁有好想你雛鷹農牧等農業産業化集群11個,以三全、思念為代表的速凍食品産業集群在全國市場佔有率達到50%以上。都市農業已經建立起了從田間到餐桌、從原料到成品、從生産加工到消費休閒的經營一體化、産品多元化、文化內涵豐富的都市現代農業産業體系。

  望得見的鄉愁:生態涵養、休閒體驗、文化傳承,都市現代農業任重道遠

  2014年4月,農業部在成都召開全國都市現代農業暨“菜籃子”工程建設現場交流會,都市農業的“六大功能”得以明確,服務城市、宜居生態、優質高效、科技創新、富裕農民、傳承農耕文明。

  作為“為全國人民搞飯,為農民搞錢,為城裏人搞綠”的有效載體,“十二五”期間,35個大城市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示範縣佔全國22%以上。2015年,35個大城市城郊農村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85元,比全國平均水準高出45.2%。

  4月11日清晨,南京小夥兒唐輝站在了南京市江寧區的“最美田園賽道”上。和他一起完成這次“牛首山杯”2016南京?江寧春牛首國際馬拉松賽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8000多名跑者。

  這是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跑程,進入人間四月天,江寧西部旅遊環線可謂一路風景:兩側桃花仍未落盡,晚櫻已經盛開,萬畝油菜花田和鬱鬱蔥蔥的麥苗令人目不暇接。江寧區橫溪街道、谷裏街道結合自身特色,推出了“西瓜加油站”和“黃瓜接力棒”。在西瓜加油站,跑者可以品嘗到橫溪的品牌農産品——西甜瓜。作為南京市最大的蔬菜基地,谷裏給跑者準備了“黃瓜接力棒”。數千名跑者一邊跑步,一邊品嘗甘甜的西瓜、清爽的黃瓜,成為此次寧馬一景。

  農田是城市天然的綠色屏障。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保留下160萬畝水稻面積,讓綿延的稻花香成為季節性人工濕地。在南京,政府制定出臺生態補償辦法,以水稻種植、生態公益林、濕地和水源地保護為生態補償重點,形成了9.7萬公頃的城市“綠腎”和“保護網”。

  挖掘都市農業的生態功能的意義還不止於此。在生態涵養的整體規劃下,清潔生産已成為都市現代農業的題中應有之義。農業生産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安全、衛生、優質的綠色農産品,通過推廣精耕細作,使用有機肥,嚴格監管高毒劇毒農藥的使用,發展種養結合的迴圈農業,都市農業在開發生態種養模式,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上,做著種種有益的探索。

  示範帶動: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跨越式發展

  在農業資源緊張,環境壓力增大的今天,農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終究要依靠科技,而都市農業憑藉其雄厚的資金保障,得天獨厚的科技資源,工業反哺農業的強大推動力,在科技領域成為現代農業真正的領跑者。

  截至2014年底,35個城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準均值達到69.2%,比全國水準高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百戶家庭計算擁有量達到31.2台,比全國平均水準多7.1台。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農業佔GDP的比重早已不足1%。但是,北京每年選育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數量和種業銷售額佔全國1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9%,高出全國平均水準16個百分點,接近發達國家水準。

  與北京遙遙相望的大連,圍繞漁業、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優勢産業,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力度,積極組織院校、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和攻關,有力提高了都市現代農業科技含量。“十二五”期間全市獲得國家級獎勵的農業科研項目30余項,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土地産出率達到每公頃14.8萬元。

  圍繞建設種源農業、生態農業、裝備農業和數字農業,一大批自主創新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在都市現代農業中大顯身手,也使農業成為“吸金”産業。通過推進資訊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加快物聯網等現代資訊技術整合應用,智慧農業和“網際網路+”現代農業發展迅速。農業産業鏈延伸與産業門類增加使農業投資領域極大擴展,投資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社會資本加快進入都市現代農業領域趨勢逐步顯現,國內外各種資本力量紛紛涉足農業,出現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的熱潮,聯想控股、龍大集團、東信集團等高調進軍農業領域,KKR、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外資私募股權基金(PE)也紛紛投資中國農業。

  已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持續推進,我國將出現更多“世界水準”的都市現代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産力佈局、保障大中城市農産品有效供給、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都市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的領跑者,舞臺廣闊,生機勃發。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