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智慧終端:萬物互聯 人機合一

  • 發佈時間:2016-04-25 03:00:0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提及AI(人工智慧),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個比較未來的概念,離我們依然很遠,更不用説商業化。但其實,人工智慧技術就在我們身邊。近年來,隨著人工智慧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其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語言識別、圖像識別、刷臉識別、無人汽車與機器人等AI技術不斷衝擊著人們的傳統認識。毫無疑問,人工智慧將極大地改變人們未來的生活圖景。

  從今天開始,本報將陸續推出人工智慧産業應用的報道,展示人工智慧技術在與人們密切相關的領域的最新應用、最新進展,展望未來發展趨勢。

  通過佩戴智慧手環,可以24小時不間斷監測心率、睡眠、人體水分、步數等,並結合大數據健康服務,分析使用者的血壓變化趨勢、情緒變化、整體健康狀況等,給出有價值的建議,有效改善使用者的健康狀況——這早已不是科幻片中的場景。智慧可穿戴醫療設備正爆髮式增長,進入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

  “可穿戴設備能幫助我們隨時洞察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實時監測血糖、血壓、心率等各項指標。”三星電子總裁孫英權説。

  “在不久的將來,智慧終端將懂得我們的潛在意圖,並按照我們的意圖進行執行以及反饋。它們就像最了解我們的親密家人或者朋友一樣,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搜狗CEO王小川説。

  産業發展,我國毫不遜色

  智慧手機、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等,是主要的移動智慧終端。目前的市場中,智慧手機的出貨量已遠遠超過筆電和平板電腦,而可穿戴設備也在迅速擴大市場。可以預見,未來智慧手機和可穿戴設備將在移動智慧終端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智慧手機方面,我國早已成為全球第一大智慧手機市場;全球前十大廠商中,我國佔據了7席。表現最突出的,當數華為。2015年華為智慧手機全球銷量首次突破1億部,同比增長超過44%,僅次於三星和蘋果,居全球第三位。更為重要的是,在高端市場和海外市場,華為已表現出不遜於三星和蘋果的實力。“用3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二,用5年時間做到全球第一。”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信心滿滿。

  在華為海思處理器大獲成功後,華為正把更多的資金和精力投入到研發中,包括晶片、作業系統、感測器等核心技術,以期獲得源源不斷的競爭力。

  可穿戴設備方面,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發佈的《可穿戴設備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智慧可穿戴市場規模為125.8億元,增速高達471.8%。可穿戴市場上新産品不斷涌現,功能更加新奇化、人性化。小米、華為、中興、盛大、百度等企業的産品,覆蓋智慧腕帶、智慧手錶、智慧眼鏡等;大朋、暴風科技等企業還發佈了虛擬現實産品。小米手環製造商華米科技,成為僅次於Fitbit和蘋果的全球第三大智慧可穿戴設備廠商。“和全球一樣,我國可穿戴智慧設備市場仍處於探索期。”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主任工程師閔棟説,“從2016年開始,部分垂直領域的巨大潛力將開始釋放,可穿戴市場將正式進入啟動期,預計2016年市場規模將達到200億元。”其中應用場景的拓展,將會是2016年的一個重點發展方向,並會有更多類似于VR的新智慧穿戴載體産品出現。

  在智慧終端市場,跨界融合和開放創新正成為一種常態。“未來軟硬體的結合、跨界的結合、多種器件應用的結合,尤其是新的應用領域如醫療、汽車、交通、公共安全以及工業生産製造等方面,都將成為移動智慧終端産業發展的新領域和新常態。”工業和資訊化部副部長懷進鵬説。

  核心技術已有一定突破

  據統計,從2011年至2015年,我國終端企業在移動智慧終端領域提交了超過8.7萬件專利申請,在全球主要終端企業中佔比接近50%。在華米科技CEO黃汪看來,依靠“專注、極致、口碑、快”七字訣,一批新的中國創業公司已經在智慧終端的創新中走得更快更遠。“小米手環2015年銷量突破1000萬,這説明大量的用戶需求呼之欲出,技術創新和産業化已經到了臨界點。”黃汪説,“華米將通過與各類企業合作,幫助用戶輕鬆融入到未來IOT(物聯網)的世界。”

  毫無疑問,未來智慧終端將會成為人的一部分,實現人、機、雲端更高級與無縫的交互,實現情景感知。這其中,人機交互和大數據分析是兩個關鍵技術。人機交互方面,百度、科大訊飛、阿里巴巴等已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讓人類的自然語言與智慧終端進行交互,是這個産業最前沿的課題之一。”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我國在以語音和語言為入口的認知智慧領域,已經走到全球風口浪尖之上,具有深厚的核心技術積累和産業基礎。”下一步,國內龍頭企業會牽頭構建共性的創新創業支撐平臺,為智慧終端領域的創業者提供更好的支援,形成創新活躍、開放合作、協同發展的人工智慧産業生態。

  大數據分析方面,2015年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推進大數據産業創新發展具有深遠意義。雖然技術起步較晚,但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等國內網際網路巨頭正持續投入研發力量,並已取得廣泛應用,如線上廣告的精準投放、搜索引擎個性化網頁排序、電商的個性化商品推薦、社交網路的好友建議等等。今年1月20日,阿裏雲發佈大數據平臺“數加”,集合了計算引擎、開發套件、可視化工具和行業解決方案,這是全球首個囊括前、中、後臺的大數據一站式開發平臺,可讓數據分析和預測成本降至原有的10%左右。“束縛大數據的技術瓶頸已經被完全打破,2016年我們將迎來大數據應用的全面落地。”阿裏雲大數據專家徐常亮説。

  隨著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普及,塑造了全景式的數字化生活方式。用戶需求的重心,已經從簡單的建立連接和實現語音溝通,轉變為實時獲取各種形式的資訊內容和服務。在此背景下,智慧終端的發展趨勢,即整合一切可整合的功能,不斷疊加創新技術。“當你戴上它時,沒有人會覺得你刻意戴上了什麼智慧設備。”高通中國區董事長孟檏用武俠小説中的“人劍合一”,來描繪智慧終端的未來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