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7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理財機構冒用、套用銀行信用 滬銀行同業公會警示風險

  • 發佈時間:2016-04-23 17:0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上海4月23日專電(記者姚玉潔、王旺旺)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日前發佈《滬上多家銀行紛紛發聲 全行業持續防範非法集資》公告。據此公告,一些理財機構通過網上及網下集合銀行公開的大量理財産品資訊,以代理銷售等方式向社會公眾廣泛推薦,並通過其網站、移動客戶端、網下門店等渠道引導投資者預存資金並對外投資,且明示投資標的係對接銀行理財産品,嚴重誤導社會公眾。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公開點名7家冒名銷售銀行理財産品、套用銀行信用的網上或網下理財機構,包括財佳資産、金恪投資、屹商資産、恒生財行等。部分機構在收到銀行律師函後仍“屢教不改”,網站上套用、冒用銀行信用的行為時常發生。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稱,目前上海市各大銀行單位皆未與此類理財機構開展合作,上海市轄內銀行發行的理財産品僅通過銀行網點、網上銀行等銀行自身渠道進行銷售,沒有委託任何金融資訊服務、財富管理、投資理財等單位代理銷售;銀行亦未授權上述單位使用銀行標識進行産品宣傳或推介。

  此前,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多次警示消費者,一些金融資訊服務、財富管理、投資理財等單位通過網路渠道或對外開設門店方式,發行名目繁多的“理財産品”“理財計劃”,虛假宣傳與銀行存在各種合作關係,以高收益誤導社會公眾。實際上,滬上相關銀行並未與此類機構進行合作。

  消費者該如何辨別虛假銀行理財産品?據介紹,這類機構冒用、套用銀行信用兜售理財産品,常常有明顯漏洞:其一,有些機構網站上雖盜用銀行産品名稱、收益、期限等關鍵資訊,但與銀行實際在售的産品不一致;其二,有些機構的産品以1元起售,而銀行理財産品5萬元起投,對接的可能是非銀行産品,卻以銀行産品冠名;其三,按照目前銀行理財産品普遍不到4%的收益率,但有些機構以高收益率吸引投資人,難以長期維繫。

  上海市銀行同業公會表示,由銀行自主發行的理財産品,均有唯一産品編碼。建議消費者購買前憑該編碼在中國理財網查詢驗證産品真實性。專家建議,投資理財要選擇銀行正規渠道,要抵制高息誘惑,避免上當受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