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形勢穩定、亮點不少、壓力不小——一季度我國就業開局良好

  • 發佈時間:2016-04-22 15:19: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22日電 題:形勢穩定、亮點不少、壓力不小——一季度我國就業開局良好

  新華社記者徐博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2日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説,2016年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318萬人,完成了全年任務的32%。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凸顯了一個良好的開局,這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去産能進入實質階段的大背景下實屬不易。

  開局良好 形勢穩定

  李忠説,一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同比和環比都下降了0.01個百分點;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126萬人,困難人員實現就業38萬人,均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總體穩定。

  在農民工方面,據人社部對十個省500個村就業監測情況顯示,一季度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數量增加了2.9%。

  再從供求對比看,據人社部對100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供求的情況來看,崗位空缺與求職人數的比率約為1.07(1個求職人員對應1.07個招聘崗位),市場需求略大於供給。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勞動與社會保障系主任李長安教授説,無論是城鎮登記失業率,還是國際通行的調查失業率,相較于其他國家,中國的失業率指標都不太高。比如號稱“充分就業”的美國,失業率目前也在5%以上,歐洲有的國家失業率超過10%。

  “2016年,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調整加快的背景下,就業開局良好來之不易。”李長安説。

  亮點頻現 基礎牢靠

  “一季度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受益於經濟發展還處在合理區間——一季度GDP增長了6.7%。”李忠説。

  國家的各項政策,特別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政策對就業有著不可忽視的貢獻,也是就業工作中的亮點。人社部勞動科學研究所所長鄭東亮説,創業對於就業的拉動作用很強,平均每個創業企業或者項目的從業人員為8.44人。

  從前期的網店到如今各種形態的“網際網路+”,從大學生回鄉開辦養豬場到理髮師開辦連鎖家政服務公司,各種新業態不斷涌現。勞科所發佈的《中國青年創業現狀報告》顯示,44.5%的創業項目處於盈利狀態,42.1%的項目盈虧平衡,對就業拉動明顯。

  同時,我國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推進商事制度改革,釋放社會活力,2015年平均每天新註冊企業都在1萬戶以上。創業對就業有倍增的效應,改革紅利的釋放也大大促進了就業。

  鄭東亮認為,就業保持穩定也得益於“基礎牢靠”——2006年我國GDP增長10.7%,當年GDP增量為3萬多億元,而2015年我國GDP增長6.9%,當年的GDP增量則達到了4萬多億元。

  中央黨校教授周天勇指出,服務業對就業的貢獻率高出二産大約20%,2004年,我國第三産業就業比重為30.6%,就業人員為2.2億多人;2014年,我國第三産業就業比重為40.6%,就業人員為3.1億人;到“十三五”末期,服務業的就業佔比很可能達到50%。

  壓力不小 分流就業

  “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結構深入調整,對就業的影響也在加深。”李忠坦言,“一方面是部分企業用人需求在下降,有些勞動者就業難度在加大;另一方面是部分地區和行業失業的風險也有所上升。”

  化解過剩産能將造成一部分職工被分流安置。據初步統計,煤炭系統涉及約130萬人,鋼鐵系統約50萬人。“下一步做好就業工作,應該説難度還是非常大的。”李忠説。

  “化解過剩産能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首要任務,其中職工安置問題又是化解過剩産能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李忠説。

  他説,具體的安置渠道,概括起來是四個一批:一是內部安置一批。對需要分流的職工不是簡單推向社會,而是充分利用企業現有的技術、設施、場地,通過企業內部挖潛實現內部分流安置。

  同時,轉崗就業一批。對確實需要轉崗就業的,將其納入就業扶持體系,通過提供職業培訓、職業指導、職業介紹等政策扶持,幫助他們儘快找到工作崗位或自主創業。

  “此外,內部退養一批。對於年紀比較大,距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再就業確實比較困難的職工,允許他們進行內部退養。”這位新聞發言人説,“如果這期間企業主體已經消亡,可以採用社會託管、代發代繳的方式實行退養,等他們到了法定退休年齡時再辦退休手續。”

  再有,就是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一批。對有些職工,特別是一些大齡的職工,再就業確實比較困難的,還有一些零就業家庭,通過開發一些公益性崗位來幫助他們實現就業。

  專家認為,雖然壓力很大,“但只要經濟增長仍在合理區間”,完成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的目標就不成問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