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浙江,唱響綠色發展的“長江之歌”

  • 發佈時間:2016-04-22 05:37: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滾滾長江,浩蕩入海。

  浙江,這顆長江流域的閃亮明珠,自國家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提出以來,如何加快推進綠色發展、創新發展、協調發展,已成為全省上下自覺探索實踐的一道緊迫現實命題。春暖花開時節,記者來到浙江,在寧波舟山港,在嘉興石臼漾濕地,在杭州灣,探尋這裡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和消費模式,生動地感受到一曲環保生態、節約集約的“長江之歌”正在魚米之鄉唱響。

  行之愈深,這曲“長江之歌”愈飽滿雄渾、激越奮進。

  大思路:全省一盤棋,融入大長江

  融入長江經濟帶,要從自身實際出發,理清發展優勢與劣勢。“比如寧波,生態效益怎樣提高、重化工産業如何提升、新興産業向哪些方向突破,要站在長江經濟帶大背景下全方位謀劃佈局。”寧波市發展改革委總經濟師王興旭説得很直接。

  浙江處於長江入海口附近,具有通江達海的天然條件,這一條件不僅使浙江有了陸海聯動、江海聯運的區位優勢,也更便於連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寧波市商務委員會統計,2015年在進出口形勢普遍欠佳的情況下,寧波市進出口總額仍然超過1000億美元,寧波舟山港更取得了連續7年貨物吞吐量世界第一的成績。

  但問題同樣明顯。浙江省環保廳廳長方敏表示,長江經濟帶作為流域經濟,需要整體把握,這方面浙江的成績有目共睹,不過在統籌發展中也有不少短板。短板就是問題,就要著力解決。對此,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融入長江經濟帶戰略,在思路上必須全省一盤棋,真正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發展理念為引領,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思路明確了,生態效益被擺在優先位置。這幾年,浙江持續開展了“森林浙江”“平原森林”“四邊三化”“森林城市”等生態環境工程建設,全省森林生態系統完整性居全國前列。在杭州,“五水共治”持續發力,去年完成了84條137公里黑臭河整治,全市基本消滅“垃圾河、黑河和臭河”;在寧波市鄞州區,去年有336個不符合高標準環保要求的項目被“一票否決”。

  下好這盤棋,就要立足浙江優勢,推進江海聯運,做好“水鐵”文章。在寧波港碼頭,記者正好見到兩艘集裝箱巨輪進出,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向堅剛興奮地説:像這麼忙碌的港口現在少見了,寧波港是國內三大集裝箱碼頭中今年開局形勢最好的。在他的眼裏,如果上海是長江經濟帶的“龍頭”,那麼上海洋山港和浙江寧波舟山港就是龍的雙眼,現在,他們要讓“龍眼”更亮。

  他指著高高的橋吊説,寧波舟山港集團有限公司2015年9月正式由寧波港和舟山港合併掛牌,就是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以江海聯運為主,統籌海鐵聯運、海河聯運、海空聯運等多種聯運模式邁出的實質性步伐。他介紹説,寧波舟山港承擔了長江經濟帶45%的鐵礦砂轉机量、90%以上的油品轉机量,還有全國約40%的油品、30%的鐵礦砂、20%的煤炭儲備量,“未來,這一優勢將繼續擴大”。

  融入大長江,就要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培育世界級産業集群。寧波市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副主任葉春華認為,“浙商”的影響力,除了商品、資本、人才等優勢,還有石化、鋼鐵、船舶、海工、造紙等臨港産業,“但我們不能就此滿足,必須加快打造現代産業新優勢。”他説,去年寧波市先進裝備製造業、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45.4%和37%,通過“機器換人”,推動了製造模式向智慧化轉型。

  在寧波北侖區、嘉興秀洲工業園區,記者了解到,以新能源、精密儀器、汽車製造等為基礎的産業佈局已初見成效,而以電子商務、資訊經濟、文化創意、總部經濟等為代表的新興産業正在打出浙江品牌,傳導浙江效應。

  大行動:協力“五水共治”,繪就海晏河清

  綠色發展思路引導著自覺的綠色行動。

  早春二月,在嘉興市秀洲區石臼漾濕地公園,陽光、碧波、岸樹、遊人,勾勒出水鄉的恬靜祥和。面對此景,秀洲區委書記朱海平很感慨,他告訴記者,過去這裡污水雜亂,通過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五水共治”,黑河、臭河、垃圾河“清三河”行動,秀洲再現了魚米之鄉的美景。

  生態優先,對依水而興的嘉興市,意味著促發展必須先治水。曾經,嘉興生豬飼養量達734.19萬頭,佔全省近五分之一,遠超當地環境承載量。嘉興市委書記魯俊説,為了推動養殖升級,她幾次三番到養殖戶家裏説服動員。如今,當年的低小散養殖變成了養殖現代化和廢物無害化處理,鄉村環境大為改善。

  曾經,嘉興大華包裝集團有限公司是全國包裝行業龍頭企業,也是廢水大戶。“五水共治”行動開始後,公司加大“造紙廢水處理再生項目”投入,如今,這一項目日處理廢水能力13000噸,造紙廢水迴圈使用,年節水120萬噸,年減排造紙廢水總量20萬噸。

  治水行動作為治理環境、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帶來了江河湖海清波漸揚。在杭州富陽區,水清岸綠帶來了“矽谷小鎮”“機器人小鎮”“金融小鎮”逐步落地;在桐廬縣,百里富春江從這裡穿越,涓涓清流汩汩入江,域內83條主要河道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水質;在淳安縣,污水治理換來美麗鄉村,2015年接待遊客1121萬人次,旅遊總收入超100億元。浙江省環保廳廳長方敏説,今年2月浙江省通過的《浙江省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要求到2020年,全省103個地表水考核斷面中,Ⅰ類至Ⅲ類水質比例要達到80%以上。

  “五水共治”映襯了浙江的壓力、動力與活力,而節約減量、低碳環保則反映了浙江致力綠色發展的決心、信心與自覺。寧波舟山港是長江經濟帶可靠泊噸位最大的碼頭,今年1月26日首次靠泊17.6萬噸鐵礦巨輪,但碼頭也是耗能大戶。為此,寧波舟山港投入3.9億元將全港龍門吊改為電力驅動,每年僅電費就節省1億多元。在碼頭,記者遇到正好輪班的龍門吊司機汪增鋒,這位才38歲的“汪增鋒操作法”創始人告訴記者,“油改電”以後,噪音少了,空氣更好了,“過去司機作業時不敢開窗,噪音和尾氣太大,現在龍門吊電壓穩定,燈光故障、轉向故障和發動故障都明顯減少,操作起來更方便安全”。

  寧波杭州灣新區眾創園曾是全省最大的漂印染園區,1200畝土地上聚集著39家漂印染企業,環境影響很大。對此,寧波市對漂印染企業全部關停,騰籠換鳥,為先進製造業讓路。“寧波需要什麼樣的發展?需要綠色發展。”寧波市經信委副主任葉春華説,這幾年重點整治了一批小、低、散企業和重污染、高耗能企業,關停淘汰落後企業569家,累計單位GDP能耗下降18.5%左右。

  綠色更近了、更厚了。杭州率先在全國提出“低碳城市”戰略,先後淘汰落後産能企業1500余家,2015年杭州市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下降6%以上,全市可再生能源佔全市能源消費總量4%左右。“低碳社區”試點在40多個社區展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大提升:綠色低碳引領,創新助力轉型

  依託長江經濟帶,率先形成節約能源資源和生態環保的産業結構、增長方式、消費模式,成為浙江綠色發展的自覺追求。

  寧波新材料科技城成立於2013年,是寧波市打造創新驅動先行區、新興産業引領區的直接成果。在這裡,記者見到了週末也未休息的寧波國際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院長項曉東博士。項博士是國際知名材料科學家,在國內外擁有上百項技術專利。這樣的知名專家是如何落戶寧波的?

  寧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會主任張南芬自豪地介紹,當初,項博士有意回國的資訊被幾個地方知道,都向他伸出了橄欖枝,項博士感受到寧波對人才和技術的渴求與尊重,最終舉家落戶寧波科技城。現在,項博士領導的“組合材料晶片”技術,能在短則一週時間完成新材料研發,打破了我國在關鍵核心材料上對國外技術的依賴性。

  項博士與新材料科技城的結緣,側面展現了寧波對科技支撐與創新引領的認知與追求。在寧波高新區,現在已建成國家電子資訊、新能源與節能、新材料、軟體和電子商務等6大國家級産業基地。寧波市科技局副局長龔國文告訴記者,去年寧波市高新技術産業産值5383.4億元、增加值952.7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增加值的比例達39.1%、37%,一些産業如超級電容、釹鐵硼磁性材料、高性能磁性軟材料、密封件等全國領跑。

  同樣的目標凝聚著浙江人的目光。記者來嘉興前,秀洲“光伏小鎮”剛剛入圍浙江省級特色小鎮名單。在這片規劃面積2.9平方公里的光伏科創園,一幢形似太陽能光伏電板的大樓吸引了記者的注意。光伏科創園負責人告訴記者,這幢樓外觀像光伏電板,能發電,園區內樓宇窗戶、幕墻都將安裝光伏組件,每一幢樓都是一座發電站。按照藍圖,“光伏小鎮”將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分佈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最終打造一個宜業、宜居、宜遊“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鎮。

  “寧波製造”是寧波的強項,如何借力科技提升?在寧波慈興軸承有限公司,記者了解到,公司通過“技改+創新”,使慈興軸承逆勢飛揚,銷售額連續3年年均遞增35%以上。位於鄞州的中國南車産業基地,去年有超級電容和儲能式無軌電車整車等兩款尖端産品下線,並形成一條新能源汽車的産業鏈。寧波海天集團,是世界最大注塑設備提供商,去年創制國內首臺鎖模力6600噸、容模量50立方米的超大型精密注塑機,打破國外超大型精密構件壟斷。

  創新改變著寧波工業的面貌。在寧波銅錢橋食品菜業公司榨菜加工車間,“機械手”正靈活地給新鮮榨菜脫衣剝皮。這條加工流水線過去需要二三十人,如今只需一人,機器人使一批生産工藝特殊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再由人來從事簡單重復勞動。據介紹,2015年,寧波圍繞電子裝配、家電製造、文具製造、機械加工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推進實施了36個“機器換人”技改專項。

  位於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杭州安費諾飛鳳通信部品有限公司,以電子資訊製造為主,近年公司提前佈局檢測機器人,去年拿下國際知名企業2000套訂單,單項産值達10億元。總經理黃準説,今年生産計劃排滿了,連春節都沒休息。如今,高端製造、智慧智慧、積聚集約,正成為浙江打造現代産業體系的寫照與追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