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農産品價格如何擺脫“過山車”?

  • 發佈時間:2016-04-21 17:5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電 (記者 王恩博)在近期肉價、菜價漲勢不休的同時,曾一度在中國銷售火爆的另一種農産品——瑪咖的價格也好似坐上了過山車,攀上頂峰後又急速下落。

  瑪咖是一種原産于秘魯的十字花科作物,中國衛生部于2011年發佈了《關於批准瑪咖粉作為新資源食品的公告》。其後,在商家宣傳下,瑪咖補腎抗疲勞、改善性功能等功效被不斷渲染誇大。火爆的市場需求使得瑪咖價格水漲船高,其在中國的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

  不過,隨著産量的劇增和消費者逐漸回歸理性,瑪咖正逐漸走下“神壇”。據中央電視臺報道,在瑪咖種植區雲南麗江的市場上,2014年最高能賣到每公斤120元(人民幣,下同)的瑪咖鮮果如今已一路跌至每公斤1元,成了名副其實的“白菜價”,令當地許多瑪咖種植戶血本無歸。

  記者走訪北京數家超市、藥店亦了解到,前來諮詢或購買瑪咖相關産品的顧客並不多。海澱區一家藥店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近期瑪咖製品銷量平平,“還不如一些傳統的保健品”。

  事實上,無論瑪咖、蟲草等保健食品,還是大蒜、大蔥等日常食材,中國部分農産品價格近年來都經歷過大起大落。在這一怪相背後,折射出的是農産品種植規劃不當、供求大比例失衡、資本過度行銷炒作等弊端。

  一方面,某些地方政府缺乏長遠産業發展規劃,一味強調“特色”農産品種植;另一方面,有投機資本利用惡意炒作農産品獲取高額利潤。這一情況造成部分農民對市場形勢難以形成清晰判斷,亦不具備自主安排農業生産的能力,只有扎堆種植某一種有利可圖的農産品。

  供給量劇增必然導致價格大幅下降,這是經濟學正常現象。業內人士分析稱,為避免該現象損害種植戶和投資者利益,官方應引導調整農産品生産結構,提升農産品生産效率,令其供給與市場需求實現“對表”。

  “目前我國越來越多的農産品供給數量相對充裕。”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指出,在此情況下,中國迫切需要通過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來解決庫存和市場出清難題,把國內生産數量過多且品質不高,衛生安全保障性不好又耗用大量農業稀缺資源的農産品調減下來。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提出,要以提升農業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注重從供給側發力,化解“三農”工作新的矛盾和難題,從而進一步增強農業現代化的創新發展動力。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此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中央一號文件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很多重要政策部署,總的要求正是圍繞市場需求來進行生産,從而優化農業資源配置,擴大農産品有效供給,增強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

  有理由期待,在中國農業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未來農産品市場需求與供給有望實現動態平衡,從而化解因“過山車”式價格波動而導致的農民利益受損難題。(完)

農産品(000061)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