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天津大運載基地:新一代中國火箭從這裡啟航

  • 發佈時間:2016-04-21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佘惠敏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天津大運載基地內,長征五號火箭正在組裝中。(資料照片)

  編者按 4月24日,我們將迎來首個中國航太日。從數十年前篳路藍縷的艱難初創,到如今生機勃勃的繁榮發展,中國航太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為弘揚中國航太精神,展現中國航太風采,本報派出記者奔赴京、津、內蒙古、甘的多個航太單位採訪,特推出“走進中國航太”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運載火箭的能力有多大,航太的舞臺就有多大。”

  這是記者赴天津大運載基地採訪時,幾乎每個接受採訪的航太人都必提的一句話。他們為此而自豪,因為他們就是中國新一代大運載火箭的締造者,正在為中國航太舞臺的升級換代而奮鬥。

  在天津大運載基地進行生産組裝的,是我國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征五號。它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液氫液氧推進劑,屬於綠色環保大型液體運載火箭。全箭總長約60米,芯級直徑達到5米,捆綁4枚3.35米直徑的液氧煤油助推器,火箭起飛品質約869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14噸,與國際上主流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相當。

  “長征五號將大幅度提升我國自主進入空間的能力,比現役火箭的運載能力提升2.5倍以上。整體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準,是我國由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邁進的重要支撐和顯著標誌之一。”航太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五號火箭總指揮王玨告訴記者,目前長征五號已基本完成試樣研製,正在進行首飛産品的總裝整合,將於今年進行首飛試驗。今後載人空間站、探月工程三期、火星探測等重大任務的發射,都將由它來完成。

  長征五號2006年10月立項,今年下半年首飛,真可謂十年磨一“箭”。

  這一“箭”,新意十足。

  佔地3000多畝的天津大運載基地是新的,2013年才基本建成,裏面的生産設備也都是全新的。

  走進天津大運載基地的貯箱焊接裝配廠房,航太科技集團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天津火箭公司副總經理孟凡新指著車間裏巨大的環狀自動焊接裝備説:“這麼大的設備,全是我們根據長征五號的需要自己設計生産的,因為塊頭太大,要拆成一塊塊的才能運過來,運到這裡再組裝。”

  長征五號是我國第一個直徑達到5米的大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的“大胖子”。而燃料儲箱就佔據了這個胖子最大部分的空間,因此,它必須努力“減肥”來提升長征五號的性能和效率。

  “儲箱內壁最薄的地方只有3毫米,拿雞蛋等比例放大做比較,這個的內壁厚度只有正常雞蛋殼的十萬分之四。”孟凡新説,做到這樣的極致,既有新材料的功勞,也有新生産工藝的功勞。而這樣的創新,在長征五號的身上比比皆是。

  長征五號採用了全新的總體方案、全新的設計結構、全新的動力系統,創新這麼多,風險也會加大。“長征五號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如何保障首飛成功。”王玨説,國際上大型全新火箭首飛成功率並不高,而長征五號技術跨度大,採用了12大項、247子項的關鍵新技術,新研製3型主發動機,為確保萬無一失,就必須進行十分細緻的復核子試驗,以排除風險。

  此言不虛。比如長征五號的全箭模態試驗就足足進行了640多天才完成。

  在天津大運載基地,有一座93米高的全箭振動塔,記者乘電梯登上振動塔俯瞰,地面上車如甲蟲人如蟻。

  “這個振動塔是亞洲第一高,世界第二高,專為長征五號的模態試驗而建。”振動塔主管孫衛國指著塔上垂下的一條條鋼絲繩説,振動塔可以把火箭按垂直狀態自由地支撐起來,進行振動特性試驗,可以把測試參數用到設計中去,為長征五號安全飛行提供可靠參考。“長征五號的試驗用了640多天,用時長因為它都是全新結構,要找一組數據很難,我們經常需要加班。”

  新一代火箭還鍛鍊出了年輕的新團隊。

  孟凡新説,天津火箭公司現在有820人,平均年齡才27歲,完成了長征五號火箭的生産、總裝、測試工作,接過了老一代航太人傳承下來的優良作風。曾經有一位年輕工人,為了按時回來上班,在春節期間家鄉暴雪高速路封路的情況下,在路上搭乘各種交通工具,輾轉兩天多趕到公司,準時進入工作崗位。

  不久的將來,我們會看到,新一代火箭長征五號從天津大運載基地啟航,走海路到我國的新發射場海南文昌發射中心,開始中國航太人探索宇宙的新征程。(經濟日報記者佘惠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