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72小時”模式能否拯救實體書店?

  • 發佈時間:2016-04-21 07:00:10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世界讀書日(4月23日)來臨之際,實體書店的經營狀況再次引起廣泛關注。留住書店,已然是人們共同的呼聲,但其背後的潛臺詞是實體書店無奈的困局。隨著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閱讀和書籍購買習慣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再加上電商低價競爭和盜版書的惡意攪局,不少實體書店面臨著生死困境。

  值得慶倖的是,對於實體書店的人文意義,中山人一直有著高度共識。2014年,中山萬有引力書店計劃結業的消息,促使一群熱愛閱讀的青年人發起一場“運動”。這場名為“72小時書店”公益讀書活動一時間讓眾多市民關心起原本就在身邊卻日漸被忽略的實體書店。如今這場“運動”已開展到第三個年頭,其發起人之一的謝拉姆表示,實體書店如何實現突圍,這是一個時代話題,希望透過一系列豐富多彩而富有創意的活動,讓大家感受到閱讀的快樂,更關注身邊的實體書店的生存狀況。

  記者走訪了解到,面對網路書店衝擊、房租成本上升等局面,中山規模較大的書店在維持傳統運營模式的同時積極尋求改變,並從不同書店理念入手試行多元化經營,逐漸走出了一條多元化發展之路。

  本版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鄧泳秋 本版統籌:覃素玲

  A.拯救

  試水通宵營業吸引市民閱讀

  對於一眾喜愛閱讀的“書蟲”來説,應該忘不了2014年,一封來自萬有引力書店的結業信。信中提及:因租約到期,續租租金比原來漲四成,長期談判未果,書店于當年4月底結業。消息一齣,讓廣大書友唏噓不已。

  國家統計局中山調查隊也曾經對市內部分實體書店進行過走訪調查,根據當時的調查結果,自2008年以來,中山實體書店總體經營不景氣。從經營方式看,以銷售圖書為主要業務的實體書店要麼倒閉,要麼慘澹經營,要麼被迫轉型升級,增設其他服務或業務。

  萬有引力的結業引起一群熱愛閱讀的青年人關注,隨即他們與書店的負責人溝通,發起了一場“在這裡,閱讀是最高的信仰”——“72小時書店”公益讀書活動,希望以自己的方式向陪伴了他們8年的書店告別。

  “當時活動從4月18日晚啟動,持續了3天,期間舉辦了包括真人圖書、露天音樂會、微電影展播、心理學讀書會、圖書DIY、本土創意文化分享會、好心情讀書會、有書有咖啡、Sunday閱讀沙龍、二手圖書交換、深夜書店、二二放電影等多場活動。而在4月19日晚,中山萬有引力書店是通宵營業,這也是中山首次有書店嘗試通宵營業。當時保守估計3天吸引了1萬多市民參與。”謝拉姆回憶道。

  在策劃活動的最初,這群“一窮二白”的文藝青年並未想過會為實體書店帶來何種轉變或扭轉命運,他們只是最單純地希望借此堅守“閱讀”和“書籍”的那份理想。然而,他們的“運動”還是得到了回應,經過多方介入協調,萬有引力書店終究“保”住了。至今書店仍在正常營業,而他們的“72小時書店”活動也踏入了第三個年頭,平均每年都會引來5000多人參與其中。

  B.維持

  “蹭讀”者挺多買書人很少

  “紙質書漸行漸遠,而在我們的身邊,一間間實體書店在慢慢衰落、消亡。但還是有那麼一群人,喜歡手指摸索著書頁,熱愛在書架間穿行,留戀著這獨特的墨香味。”儘管如此,在網購圖書以及電子書大行其道的當下,實體書店如何扭轉盈虧,這是一個時代話題。

  17日上午,假日廣場內的博雅書店座無虛席。各個區域內到處可見埋頭“啃”書的大人小孩,讀書氛圍火熱。但當記者向店員諮詢購買人數多少時,店員卻感嘆:“很大一部分人都是在此消磨時光。”

  博雅書店是市內較大型的書店,該店環境清幽、書籍種類齊全,還允許讀者免費閱讀,因此每天能招徠大量學生和市民讀者。據中山博雅書店的工作人員方麗婷介紹,單純的圖書銷售收入大約佔總收入的四成以上,但事實上近年受電商衝擊還是挺明顯的。

  不只是博雅一家,記者了解到,即使是如今仍堅持營業的萬有引力也面臨著電商衝擊的問題。“網際網路閱讀和電子書的衝擊,使得我們利潤減少了,儘管圖書的銷售收入已經佔到了總收入的70%,但萬有引力目前只是勉強能達到收支平衡。”該店店長慈小姐表示。

  對於“新華”係的書店來説,經營者也坦言,單純圖書的零售份額已經很少,大部分的利潤來源於教科書和教輔書銷售,經營壓力日益增大。

  在圖書行業工作20多年的卡夫卡(筆名),對當下的閱讀現狀頗有感觸:“如今能在家裏靜靜看書的人少之又少,很多讀者都是朝著現場免費閱讀而來。另外,網購比書店便宜,除了急需的書籍,很多人傾向於跑書店來看,完了去網上買。此外,電子書也改變了很大一部分人的閱讀習慣,使去書店的人越來越少了。”

  放眼中山,實體書店入不敷出已不是個別性問題。如果探究實體書店經營的最大成本,無外乎房租和人力,這也正是電商及電子書的優勢所在,實體書店則一步步淪為電商的線下“體驗店”。

  此外,在採訪中,多數書店經營者認為,實體書店不景氣,除了網際網路衝擊外,還有服務供給未跟上快速變化的現代讀者需求的原因。

  C.重生

  跨界融合傳統書店多元發展

  無論是在城市文明還是商業業態的版圖裏,都需要實體書店點綴。去年11月,當台灣誠品書店落戶蘇州的時候,人們似乎感受到其中的鋒芒:人文藝術書店逐漸發展成為以文化創意為核心的複合式經營模式書店。在如此經營模式下,書店只是一個載體,這無疑對於新時代的書店經營是一個重大啟示。

  據卡夫卡回憶,中山書店的發展經歷了這三個階段:上世紀九十年代前的櫃檯時代,由售貨員幫顧客取書;隨後到本世紀初的“超市時代”,書架一字排開,購書者自取自選;然後就是傳統書店引入配套時代,買書人收穫了更多閱讀的空間和時間,“但傳統書店業還在尋求變革,這是第四次,不得不在現代人閱讀和消費習慣之間找到結合點。”

  對於博雅自身的發展史而言,2007年喬遷至假日廣場新址,可謂其轉捩點。從單一商品到以圖書為核心、延伸至文房、美術、紫砂、翡翠、培訓等多元業務,從傳統銷售到專注文化,從“賣書”到“賣文化”,從“經營文化商品”到“經營文化理念”,其轉机變,不僅是一家書店的營業面積,更是整個文化産業鏈向縱深方向拓展的縮影。此外,博雅還會定期舉辦各種文化活動,讓人們在漫步于書海的同時還能體驗到各式各樣的文化互動。

  而在經歷過一輪倒閉恐慌的萬有引力書店,面對生或死的現實,也謀求了轉型。“這裡不僅是書店,更是一方文化基地,一處以文會友的場所。”據慈小姐介紹,目前書店內除了銷售圖書外,還有咖啡館、培訓中心、文創産品的專櫃促進多元化消費。“在這裡,買書成為了消費的開始而非結束,書店的黏性和吸引力也因此而大大增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