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山西垣曲:打出“四張牌” 富了民綠了山

  • 發佈時間:2016-04-20 13: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山西垣曲4月20日訊(記者劉存瑞 薛紅娜)人勤春更早,在垣曲縣嶺回村的一片核桃林中,村民黃德才一邊用力地攏土施肥,一邊細心地觀察著核桃樹長出的綠芽,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喜悅和幸福。

  黃德才告訴記者:“三年前,在縣裏實施的扶貧項目幫助下,我們家種了5畝核桃樹,去年開始挂果,畝産1000多斤,每斤一塊錢,收入5000多塊錢。以後每年的産量一年比一年高,收入也會一年比一年多。”黃德才算了一筆帳:“以前種小麥畝産500多斤,也就能收入500多元,去年已翻了一番,今年的收入有望翻兩番。據農科站的農藝師講,核桃樹挂滿果後,畝均收入可達到5000元左右,這栽的是搖錢樹哇!而且核桃樹可存活幾十、幾百年,可讓子子孫孫不再受窮。”

  垣曲,是山西南部的一個山區縣,是省定貧困縣,全縣有188個行政村23.1萬人, 種植核桃林面積涉及186個行政村,22萬畝,農民每人平均面積1.38畝,形成了以核桃林為主的農業産業格局。大力推廣種殖以核桃為主的經濟林是縣委、縣政府結合當地實際,提出的精準扶貧、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戰略決策。

  如何把核桃經濟林做好、做大、做強?記者了解到,垣曲縣打出了這樣“四張牌”:一張是“王”牌,即全縣領導幹部,人人有責,分級負責。縣“四大”班子領導分片包點,督促産業發展,農業、林業、水利等部門整合項目,爭取資金,全力推動核桃産業發展,目前縣裏己共投資2億資金,用於核桃林産業發展。各鄉(鎮)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建設示範園,班子成員人人都有示範田,村組幹部以點帶面。第二張是“A”牌:即抓管理,強培訓,建機制。建立縣、鄉、村三級管理網路,縣政府定編定崗成立了乾果經濟林辦公室,各鄉(鎮)、村成立了管理服務站及專門管理人員,負責核桃經濟林管理工作。同時,縣裏與省農科院果樹研究所簽訂技術承包協議,對農戶進行技術示範和實地培訓,每年拿出130萬元對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補貼,保障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第三張是“K”牌:即創新模式,多种經營。採取土地流轉、分塊託管等方式,把分散的核桃林向企業、專業合作社、種植大戶手裏集中,提高土地利用率及管理水準。目前,縣國泰礦業已成功轉型,投資1.8億元,流轉核桃林1萬畝,栽種苗木3059.9萬株。土地流轉後,農民成為企業的護苗工,每月可增加收入2000余元。為了延伸産業鏈,提高核桃的附加值,縣裏還新上了核桃油深加工項目,每年可消化核桃5萬噸,以增加農民的經濟收入。第三張是“Q”牌:即嚴格考核,重獎重罰。將核桃林發展作為全縣年度考核標準,對各鄉(鎮)、村示範園進行考核,核桃林發展好的鄉(鎮)予以重獎,落後的不予提拔調動,要求全縣核桃總産值達10億元,畝産收入達5000元以上,實現農民每人平均收入翻番的目標。

  哪有産業,項目就往哪放,産業跟著項目走。這是垣曲縣發展核挑經濟林致富農民的一條成功路徑。

  西陽村是垣曲縣重點脫貧村,遠離縣城,緊靠河南,是垣曲縣最偏遠的一個鄉村。目前,全村經濟林佔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以種殖櫻桃、核桃、辣椒為主。西陽村村支書王紅義是種植櫻桃的領頭人,成立了櫻桃專業合作社, 他説:“全村1800多口人,目前水澆地種植的櫻桃有1200多畝,每畝收入近1萬元。去年全村核桃收入50萬元,櫻桃收入150萬元。我們村的櫻桃因為成熟期比其他地方早,上市早,所以價格相對要高,每斤可賣到15元左右,現在村裏百分之八十的村民都種上了櫻桃,過不了多久,西陽村也就能脫掉貧困的帽子,實現中國夢了。”

  在推進經濟林發展的同時, 垣曲縣著力打造生態林的建設。2014年,縣裏與山西元生林業開發有限公司達成協定,逐步流轉11萬畝荒山荒坡進行治理,實施以“林油一體化”與“碳匯林業”規模化基地的建設,實現可持續綠色發展。公司一負責人介紹:“林油一體化種植的是元寶楓苗木,建設目標是82.5萬畝,先期的效果是綠化了荒山荒地,6年後元寶楓籽可提供榨油,可使上千農戶每戶年均增收5000元左右,達到經濟、生態雙贏的效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