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小雞舍變身全縣最大養雞場
- 發佈時間:2016-04-19 08:31:19 來源:福州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記者陳貝茜文/攝通訊員洪映康琳
在羅源大山深處的霍口畬村東元亭村,有全縣最大的肉雞養殖戶,畬女雷桃釵一家。6年前,他們從城市回到深山養雞,把一間簡陋雞舍,發展成全縣最大的肉雞養殖場。
舉家告別打工回鄉養雞
“高中畢業後,我和爸媽原本都在福州打工,後來父親中風,生活不便,我們就決定回老家共同創業。”雷桃釵兒子28歲的蘭秀彬説,當時呼籲保護福州二水源,作為村裏支柱産業的生豬養殖業由於污染問題面臨關停,這讓正在尋求謀生之路的蘭秀彬十分苦惱。
偶然一次回鄉,蘭秀彬聽村民説政府鼓勵群眾養殖雞鴨。“老家後山正好有一片竹林,想到雞鴨成群嬉戲覓食的場景,我就很心動。”不久,蘭秀彬在央視《致富經》裏,看到了一期關於農村養雞致富的節目,這讓蘭秀彬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由於沒有任何經驗,蘭秀彬向閩清養雞專業戶討教,“平時自己也會翻閱書籍,上網充電”。2010年,雷桃釵一家回到霍口鄉東元亭村,搭蓋了一間70平方米的簡易雞舍,引進500隻雞苗,開始最原始的畬鄉養殖生活。
創業路上充滿坎坷艱辛
從一間簡陋雞舍到全縣最大肉雞養殖場,談到這一路的坎坷,雷桃釵十分感慨:“養雞剛有了經驗,兒子就動起養鴨的念頭。2013年他一次性買了3000多只鴨苗,但由於後山水源條件不夠,不利於鴨子生長,虧了近10萬元,前三年的努力成果清零。”
為了給兒子打氣,雷桃釵賣掉所有金銀首飾,作為重新投資的本錢。“這回我們專心養雞,2個月買了1000隻雞苗飼養。”雷桃釵告訴記者,雞舍需要保溫,每回養雞前他們都準備好供暖用的爐灶,備齊3車柴火。“育苗房要保持在30℃左右,我們得連續24小時生火,持續一個月,雞苗才能安然長大。”
“冬天的夜裏最辛苦,半夜調好鬧鐘,每隔3個小時到爐灶旁加一次柴火。”雷桃釵説。
雞舍保溫要熬夜,送貨到府更要通宵達旦。“一接到訂單,我們夜裏十點就開始裝籠,半夜兩三點和經銷商對接,確保對方不錯過早市。”蘭秀彬説,他們經常送貨到寧德、福州市區等地,第二天清晨,才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到家。
建成全縣最大養雞場
辛苦多年終有回報。2014年,羅源鼓勵發展林下經濟,給雷桃釵送來10萬補助金。“我們用這筆錢整修雞舍,更新設備。”蘭秀彬説,現在林下經濟養殖場內有6間雞舍、3間保溫室和1間飼料倉,佔地700余平方米,是目前羅源縣規模最大的肉雞養殖場,“雞場越做越大,於是經常有人到府詢問養雞之道”。
“我們養的雞每天在林子裏跑,吃的是自然生長的草、地裏的蟲,這樣不僅節約了糧食,雞肉品質也提高了。”蘭秀彬説,如今肉雞銷路穩定、供不應求,不少雞還沒長大,就被商客預訂了。
“當年,村裏為了環保而轉産,如今我們雞場裏的雞糞,被霍口鄉和日溪鄉的菜農、果農收購作肥料,生態養雞不僅不影響環境,還有了額外的收入。我們村地處偏僻,將生態養殖做大做強很難,如果養雞場能帶動大家一起致富才好呢!”蘭秀彬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