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迎接兩岸及香港經濟新里程

  • 發佈時間:2016-04-19 05:45:14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4月的香港,春和景明,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20日將在這裡舉行。從北京、台北到香港,“三經論壇”已成功舉辦五屆,成為兩岸及香港財經界高端合作的品牌活動、備受矚目的機制化交流平臺,産生了一系列廣泛而積極的影響。

  在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十三五”規劃綱要全面實施的大背景下,兩岸及香港經貿往來與合作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本屆論壇以“‘十三五’規劃與兩岸及香港經濟新里程”為主題,受到了兩岸三地財經界人士的高度關注。我們期待在論壇嘉賓們的思想激蕩中領悟真知灼見,在智慧交融中達成發展共識

  緊密合作結碩果

  “2011年至今,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已舉辦5屆,成為財經界探討兩岸三地經濟合作途徑、共同面對全球競爭的重要平臺。”在第五屆“三經論壇”上,海協會副會長李亞飛這樣評價。

  2014年,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在香港獲得“星火大獎”(Spark Awards)最佳活動(Best Event)項目銀獎。“星火大獎”是香港媒體界的一個重要獎項,旨在表揚優秀媒體在媒體平臺上的傑出應用。

  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香港與內地經貿聯繫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3家《經濟日報》從發揮各自優勢出發,經過較長時間的籌備,最終簽署合作協議,商定從2011年起共同主辦、輪流承辦財經高峰論壇。5年來,切中主頻的討論主題、不斷創新的交流形式、強大亮眼的嘉賓陣容,“三經論壇”從無到有,以無可置疑的實力和實效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兩岸及香港財經界人士一年一度的盛會。

  從首屆論壇參會人數180多人,到第五屆論壇參會人數達到700多人,“三經論壇”的參會人數每年都在增加。論壇影響範圍也得到進一步拓展。以第五屆“三經論壇”為例,境內外60余家媒體對論壇進行了採訪報道,在海內外産生了較大的反響。

  兩岸及香港同根同源、血脈相連,經濟各有優勢,互補性強,合作動力遒勁。3家《經濟日報》分處大陸、台灣、香港,熟悉三地情況,盡享三地資源。天時、地利、人和,3家《經濟日報》希望通過緊密合作使“三經論壇”結出更加豐碩的成果,在未來兩岸及香港的合作與發展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精益求精的品質

  “三經論壇”之所以有生命力,得益於論壇本身順應形勢的發展,論壇主題反映兩岸及香港的熱點問題和期待,以及權威專業的參會嘉賓陣容。

  “三經論壇”誕生於國際金融危機後世界經濟復蘇前景未明、中國在深化改革中釋放發展力量之時。3家《經濟日報》順應兩岸及香港經濟交流與合作日益深化的大勢,廣邀兩岸及香港的有識之士,共商應對危機、穩定經濟、加強合作的方法與途徑。5年來,3家《經濟日報》始終恪守品質制勝,力求內容精益求精。

  3家《經濟日報》同為三地權威財經媒體,多年的行業積澱造就了敏銳的視角,每屆論壇主題總能捕捉到兩岸及香港的經濟熱點,以回應社會各界的民意關切。首屆論壇舉辦時,歐債危機延續,世界經濟形勢錯綜複雜,論壇主題確定為“兩岸及香港經貿合作的機遇與挑戰”。時至今日,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層次影響尚未消除,世界經濟仍處在深度調整之中,大陸進入轉型升級的經濟新常態,正處在結構調整優化過程中。本屆論壇聚焦“十三五”規劃、“一帶一路”、人民幣國際化、金融創新等,將為兩岸及香港經濟深化合作、結構優化,攜手走向國際市場提供前瞻性視角。

  “三經論壇”上,既有來過多次的老朋友,也有或慕名或應約而來的新朋友。3家《經濟日報》每年都會整合兩岸及香港財經界優勢資源在論壇上呈現貨真價實的財經資訊激蕩。以第五屆“三經論壇”的“從滬港通、深港通看兩岸及香港資本市場合作”分論壇為例,來自港、滬、深、臺幾大資本市場權威嘉賓的專業探討受到廣泛關注。新華社對此分論壇進行專門報道,在《兩岸三地四大交易所聚焦股市“直通車”》一文中稱,該分論壇討論嘉賓來自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臺交所四大所,可謂含金量十足。“三經論壇”每年的參會嘉賓覆蓋兩岸及香港政府官員、金融界人士、知名企業家、專家學者等,交流成果既有政策層面的解讀、宏觀趨勢的分析,也有行業前沿動態的交流、企業成功理念的分享。

  “三經論壇”在兩岸及香港財經領域的專業影響力顯著提升,論壇的趨勢前瞻、經驗借鑒等功能定位正日漸成熟。三家主辦方在共同辦會過程中也希望大家充分感受到“年年都見面,歲歲有新意”的努力和追求。

  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經論壇”的快速成長源於論壇帶給民眾實實在在的好處。每年的“三經論壇”都會提出一系列富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意見和建議,形成一系列成果。

  第一屆論壇提出:培育兩岸及香港産業新亮點,共同打造中華民族自主品牌;加強兩岸及香港金融監管合作,開發更多金融産品;借鑒台灣與香港經驗,扶持中小企業發展;加大創新領域的合作力度,重視人才培養與認證等。這些建議引起了各界高度重視。

  第二屆論壇從不同層面闡述了複雜的國際經濟形勢給兩岸及香港經貿合作帶來的挑戰與機遇,提出:要加速推進ECFA後續重要議題的協商;加快推進兩岸及香港金融業的開放與合作,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放寬陸資赴臺限制;構建兩岸及香港通信産業“智慧聯盟”等。論壇對進一步推進兩岸及香港經貿合作開展了有益探索。

  第三屆論壇指出:兩岸及香港要在重要製造業及服務業發展上,構建符合共同利益的分工體系,引導主要産業的發展;發揮金融的關鍵性作用,為兩岸及香港經濟合作增加推力;鼓勵和支援三地加強企業合作,讓更多同胞和企業共用發展機遇;台灣和香港企業應抓住內地經濟結構調整和城鎮化啟動蘊含的商機。論壇為兩岸及香港實現産業升級,提升區域經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指出了方向。

  第四屆論壇提出:兩岸及香港金融合作正處在關鍵時期,應加快金融合作制度化進程,推動三地金融監管的接軌;高度關注網際網路給産業發展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培養競合關係,積極迎接産業競爭,通過不斷創新更好滿足客戶需求;人民幣國際化大有可為,香港要扮演好金融改革試驗田的角色。

  第五屆論壇建議:加快兩岸經濟合作機制化、正常化、自由化進程,強化兩岸經濟策略對話,共同研究如何融入全球區域整合;推動兩岸三地資本市場雙向開放從臺、港先行先試,三地金融業可合力佈局亞洲,並對金融新形態、新問題深化研討;香港應發揮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優勢,積極參與到區域合作的機制創新中,並積極探討新的模式和方法參與亞投行、“一帶一路”建設。

  堅持發展是第一要務,未來我們將按照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理念,尋求品質和效益雙高的發展模式。兩岸及香港在新常態下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期,我們期待第六屆兩岸及香港《經濟日報》財經高峰論壇集思廣益、凝聚共識,研究新形勢,開拓新路徑,迎來兩岸及香港經濟的新里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